APP下载

云南省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进现状及建议

2022-05-30王春雷

云南教育·视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石林民族团结中华民族

王春雷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工作。为了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进现状,笔者对红河州建水县、昆明市西山区和石林县部分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期见微知著,为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累经验。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研学校7所,分别是建水县第一中学、建水县坡头民族中学、建水县坡头民族小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昆明市第十八幼儿园、石林县民族小学、石林县路美邑中学。这些学校既有城区学校也有乡村学校,既有办学水平较好学校也有一般水平学校,而且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有一定占比,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有一定代表性意义。

调研采用自编问卷,主要了解学生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以及民汉学生共处情况等。共回收有效问卷93份,其中:小学46份,初中35份,高中12份;男学生30人,女学生63人;少数民族学生45人,汉族学生48人。结果显示:96.8%的学生很喜欢学校;69.9%的学生知道班上其他同学是什么民族,28%的学生表示“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96.8%的学生和班上的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100%的学生表示老师在上课时讲过“中华民族”这一概念;98.9%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当班上两个同学打架时,16.13%的学生表示老师会批评不对的那个同学,29.03%的学生表示老师两个都批评,49.47%的学生表示班上没发生过同学打架的事情;100%的学生表示,老师告诉过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86.02%的学生非常想和省外的同学交朋友,91.4%的学生非常想到省外的其他地方看看。从总体上看,学生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基本认知清楚,态度明确,不同民族师生间相处融洽,但深度交流不足。

二、主要经验

1.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一是充分体现党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如云南民大附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工作与党建深度融合,开展“五旗五徽五歌五认同”实践教育;石林县民族小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党支部党史学习和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二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党建及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加以落实。如石林县路美邑中学、石林县民族小学、云南民大附小、建水县坡头民族小学等都成立了以校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相关处室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三是加强理论学习,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实。如昆十八幼开展“民族团结、携手同心、民族融合、共同奋进”系列党课,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團结的重要论述和我国民族政策;云南民大附小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专题培训班、教育管理专业化能力研修班等,对相关民族教育理论和政策进行系统学习。

2.学科融入为主,专题课程为辅,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初见成效

云南民大附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拓展课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挥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作用,此外,学校还增设民族课和美德课等特色思政类课程,落实“四个共同”和“五个认同”要求。石林县路美邑中学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深入发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点,在各学科教学中予以体现。建水一中初中部通过《民族常识》教材教学,让学生认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以及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高中部通过《民族政策常识》《民族理论常识》等教材教学,让学生从读本中了解民族政策常识和理论常识,每周一的早读全校师生共同学习校本读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坡头民族中学和民族小学把《民族常识》及地方教学资源《国学润临安》等作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辅导资料,让学生从读本资料中认识各民族生活风俗和独特的文化。石林县民族小学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中积极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觉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还开发编辑了《我们的家园》《石林彝族撒尼文识字读本》供教师教学参考。

3.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多彩校园文化基本形成

云南民大附小通过民族课和美德课、红领巾广播站、校园专题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全体师生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内涵;通过收集分析云南各民族的相关知识,设计制作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创新开发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师生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建水县坡头民族中学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展板、黑板报、手抄报、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博爱”艺体节等方式,加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宣传力度和推进力度,其中“铓鼓舞”是学校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代表性活动。建水一中通过开展绘画比赛、“三独”比赛、板报比赛、课件比赛、民族特色知识比赛、辩论赛、导游比赛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石林县民族小学因地制宜开展说写本民族语言、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讲民族故事、穿民族服装、交民族朋友、学习民族手工艺等活动,建设以石磨、石磙、石臼等为主的民族石器文化走廊,营造各民族师生团结友爱、共同奋斗的氛围。

4.课题研究引领,资源开发助力,努力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建设水平

在课题研究方面,建水一中开展《高中民族生英语学习心理及学法指导》《利用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进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等课题研究。云南民大附小参与国家民委委托课题《中华民族史话》研究,承担《“四个共同”史话 故事里的中华民族》读本撰写任务,提升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校创建水平。石林县民族小学参加中国教育科学院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研究会组织的《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民族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创新》课题研究。

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云南民大附小收集整理优秀民族文化,通过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云南广播电视台少儿频率播出多期“云南小小代言人”节目,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互通互学互鉴、交往交流交融。石林县民族小学充分利用石林圭山革命史、石林地理地貌、山水风光、民族风俗、饮食文化、艺术瑰宝等资源,挖掘和开发教师教学参考资料,开展一诗、一影、一歌、一舞、一节、一绣、一技、一赛、一祭“九个一”文化品牌活动,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5.强化舆论宣传,家校社协同育人,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浓郁氛围

昆十八幼所在的西山区永和里社区是市、区联创共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该园积极参加社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一系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并积极运用新媒体、校园广播等进行相关宣传。云南民大附小定期邀请家长志愿者为学生开设国情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讲座;携手云南民族大学社团部、各民族协会等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民族文化展示、歌舞表演、民族文字书写、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中感受民族文化之美。建水一中将每年的11月设立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月”,组织各民族学生家庭开展互访活动,通过“学长制”与“导师制”推动各民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结对帮学,营造团结友爱氛围。石林县民族小学利用教育基地、纪念馆、展览馆等社会资源,同时聘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给师生授课,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石林县路美邑中学建立家校联教机制,重点关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调研反映出,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意义,但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和形式认识不够深入。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涵既包括知识层面,更涉及情感价值观和能力层面,学习民族基本知识、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了解各民族要和谐相处只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低层次要求,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使我国各民族增进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同,增进对共同缔造的历史文化的了解,懂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知识以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等,最终增强各民族青少年的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此外,多数学校还未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生学时规划设计,对其在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也还不到位。

2.对学生学习意识缺乏有效引导

从学生访谈反映出,学生获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途径较为狭窄,而且学生所获得的有关民族的政策和文化知识缺乏系统性,加之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对于阅历浅、知识水平不高、鉴别能力相对较差的青少年来说,容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认识上模糊不清。此外,学生学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感受较少,尤其对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强调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和体会不深刻,停留在说教层面的认知较多。

3.教育形式较单一

调查得知,学科渗透、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和板报墙报宣传栏等是学校普遍采用的形式,而学生更喜欢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比如参观访问、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友、研学旅行、影视表演、请文化传承人和名人名家进校指导等。新课改理念强调要尊重學生,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真实体验和自主学习,只有生动、能引起共鸣的课程和活动才能真正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4.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调查反映出多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要么缺少学时,要么缺乏课程教材,要么散见于一些班队活动中,又或者融入一些德育专题教育中,或者囿于原本学科课程内容中。即使是学科融入渗透也不理想,在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里,能渗透民族知识的学科十分有限,地理、历史和思政课是师生选择比例较高的学科。虽然有一部分教师能充分运用相关知识,找准切入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但对其深层次的意义提升不足。如访谈中发现,一位美术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加入本地少数民族艺术的相关内容,但引导学生增强对伟大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足。

四、对策建议

1.强化思想引领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相关民族政策部署。二是要建立党组织领导的,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动推进机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宣传、统战、民委等多部门要建立责任清单,规范职责任务,同时要鼓励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家庭等充分参与进来。学校还是主阵地,要继续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强化督导检查

一是制定我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校评估办法,对已评定的示范校进行动态管理,对工作推进优秀和有特色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二是搭建成果推广应用平台,鼓励学校互相学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经验。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敦促不同区域不同学校间相互交流,成果共享。如组织师生参与校际交流活动,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开设较好的学校,可以开设线上线下观摩课等。

3.强化指导培训

一是组织专家定期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开展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学科融入途径和方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设计、课题研究等。二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师资培训。调研反映出参与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培训的教师并不多,而且培训工作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建议通过集中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活动设计竞赛、校园文化建设评比、学科融入示范课等为主题,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4.重视课程带动作用

《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各学段不少于12课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这要求学校要落实课时,真正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为此,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要注重挖掘学生生活素材,突出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度,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学方式要注重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体悟学习过程,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的真实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完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知识的自我建构。

5.丰富教育活动形式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内化性教育工作,仅在课堂上“听”和“看”是难以形成的。要真正实现教育效果内化,形成学生自觉行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有益补充。除了常规的德育活动途径,如开展班会、团队日活动、升旗仪式、利用板报墙报宣传栏进行宣传等,还需要创新更多的活动形式,如结合时事开展教育,结合民族团结月和民族节日开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族博物馆或者展览馆,开展绘画、手工、歌舞表演、讲故事、民族知识竞赛和辩论赛,鼓励学生与不同民族学生交朋友,阅读书籍,观看影视作品,跨校跨区域开展研学旅行,等等。

(本文系2021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项目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石林民族团结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黄河石林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相约在石林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