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22-05-30杨桂龙

云南教育·视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研学校

杨桂龙

乡村教育作为乡村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乡村儿童的发展、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乡村社会的重建和乡村教育的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振兴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乡村小学教育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福贡县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但乡村小学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与城镇地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素质、振兴乡村小学教育,已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研究设计:从4个维度调查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在深入研读乡村振兴、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及文献的基础上,2021年10月,笔者根据需要编制了《农村学校教师调查问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个部分,主要涉及基本信息、队伍素质、工作压力、幸福指数4个方面。

本次调查选取福贡县旺基独完小、亚左洛完小、阿路底完小、公房完小、亚谷完小5所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乡村学校。共发出调查问卷101份,收回101份,其中:旺基独完小13份、亚左洛完小24份、阿路底完小18份、公房完小21份、亚谷完小25份。调查问卷发放学校数占福贡县乡村小学数的72%。

101名被调查对象中:从性别结构看,男教师49人,占49%;女教师52人,占51%。从年龄结构看,25岁以下9人,占9%;26—35岁41人,占40%;36—50岁50人,占50%;51岁及以上1人,占1%。从民族结构看,傈僳族59人,占58%;白族13人,占13%;怒族9人,占9%;普米族2人,占2%;彝族2人,占2%;汉族16人,占16%。从职称结构看,初级或未定级35人,占35%;中级32人,占31%;高级34人,占34%。从户籍结构看,本地人47人,占46%;非本地人54人,占54%。从任教年限看,不满3年10人,占10%;3—5年14人,占13%;6—10年25人,占25%;11—20年24人,占24%;20年以上28人,占28%。

二、研究发现: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升

1.部分乡村小学教师认为队伍素质不高

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毕业学校、学历、就业方式不一,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101名被调查对象中,从毕业学校看,38人毕业于州市高校师范专业,占38%;6人毕业于州市高校非师范专业,占6%;4人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占3%;5人毕业于其他省级本科高校,占5%;5人毕业于省外高校师范专业,占5%;2人毕业于省外高校非师范专业,占1%;35人毕业于怒江州本地的民族师范学校(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占35%;6人毕业于外地的民族师范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占6%。从学历结构看,4人高中(中专),占3%;32人专科,占32%;65人本科,占65%。从就业方式看,70人通过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普岗),占69%;30人通过农村特岗教师上岗考试(特岗),占30%;1人为当地招募的志愿者,占1%。

综合分析,101名被调查对象中多数毕业于本地的民族师范学校(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师范本科院校毕业人数较少,学历层次明显偏低,大多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进入教师队伍,以人才紧缺方式引进的几乎没有。61%的受访对象认为福贡县优秀教师引进不力,46%的受访对象认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导致教育教学水平较低。

2.部分乡村小学教师认为工作压力过大

工作压力是指工作负担过重、变换工作岗位、工作责任过大或改变等因素对人产生的压力。工作压力是当前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压力既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也是一个影响工作绩效和职业健康的消極因素。

101名被调查对象中,从编制紧缺与否看,78人认为本校存在编制紧缺现象,约占77%。从一周的课时工作量看,4人不满15节,14人在15至20节之间,21人在21至25节之间,36人在25至30节之间,26人在30节以上。从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来看,9人不满8小时,44人在8至9小时之间,24人在10至11小时之间,24人在12小时以上。从任教学科数目上看,22人任教1门学科,25人任教2门学科,23人任教3门学科,31人任教4门及以上学科。7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教师工作负担过重;77%的被调查对象既要管教学,还要管寄宿生的生活;39%的被调查对象要负责校园设施(水管、电路等)的日常维护;20%的被调查对象要同时教几个年级的学生;56%的被调查对象与家长的沟通比较困难;6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太难教;6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教学、生活、安全都要管,工作繁忙。

结果显示,5所寄宿制乡村小学因教师编制紧缺、人手紧张,教师在工作中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需承担后勤服务等工作,工作量大。教师任教学科数、课时量远远超出国家规定,加之各种检查、表格填写、材料上报等额外工作,每天都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工作压力较大。

3.部分乡村小学教师认为幸福指数偏低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

101名被调查对象中,从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看,6人不到3 000元;36人在3 000至3 999元之间;29人在4 000至4 999元之间;25人在5 000至5 999元之间;5人在6 000元及以上。从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满意度看,认为比较合适的有27人,认为明显偏低的有74人。从发放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能否保障教师在农村安心教书来看,35人认为能,44人认为不能,22人不确定。70人认为经济收入太低,占69%;41人认为教师福利差,占41%;42人认为学校生活条件艰苦,占42%;46人认为娱乐方式单一,占46%;46人认为学校环境闭塞,与外界交流少,占46%;32人对职称晋升问题存在顾虑,占32%;26人表示婚姻问题有压力,占26%;50人表示家庭问题(没时间照顾孩子)有压力,占50%;37人对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占37%;66人希望完善教师福利,占65%。

由此看出,乡村小学教师长期工作、生活在乡村,环境闭塞,娱乐方式单一,经济收入不高,无力照顾家庭,部分教师面临婚姻压力,对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无法安心教书,幸福指数偏低。

三、研究建议:全面提升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提升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是振兴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关键。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稳步提升乡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通过“国培”、“省培”、东西部协作培训、县级培训及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新课标解读、教法指导等为专题的一系列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二是健全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定期开展学科教研、校本教研,积极探索跨学科教研、跨校教研等多种教研模式,实现教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将高质量教研作为提升乡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三是实施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年轻教师特别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结对,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四是针对部分教师学历层次低的实际,实施好教师学历提升项目,对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五是用好用活特岗教师招聘、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等政策,结合地方实际落实好“强师计划”的同时,将紧缺学科教师人才引进模式扩大至农村中小学,切实引进一批优秀师范院校本科学生,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2.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切实减轻乡村小学教师工作负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当前,乡村小学教师负担较为繁重,忙于应付繁杂事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一是按照省定标准配齐配足教师。当前乡村小学教师普遍压力过大、负担过重、疲于奔命、超负荷运转,究其原因,主要是乡村小学编制不足,教师极为紧缺,很多教师一个人被当作几个人使用。减轻乡村小学教师工作负担,最根本、最实质的是按照省定标准核定教师编制,增加人员,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二是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保障后勤正常运转。福贡县乡村小学均为寄宿制学校,原负责后勤保障的在职在编工人均已退休。因政策所限,在编后勤人员没有补充渠道,乡村小学教师在承担2门及以上学科教学繁重任务的同时,还需承担水电维修、宿舍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苦不堪言。为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推进,建议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安排人员专门负责,保障学校后勤正常运转。三是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标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排课程、上足课时,专业的课程由专业任课教师负责,努力实现教学专业化。四是严格规范学校检查、材料上报行为。当前,乡村教育受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级各部门到校开展专项检查频率过高,要求上报材料名目繁多,乡村学校在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同时,需要接受诸多检查,填报诸多表格,撰写许多与己关系不密切的材料,疲憊不堪。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建议严格实行到校检查申报审批制度,由同级人民政府对部门到校检查事宜进行审批。此外,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表格填报、材料上报行为,把教师从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让管理人员安心管理,教师安心从教。五是加强家校合作。新课标、“双减”等都对学校、教师、家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切实减轻学生繁重作业负担的同时,需积极探索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尝试多种交流途径,关爱学生成长,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3.开展教师人文关怀,全面提升乡村小学教师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广大乡村小学教师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默默耕耘、辛勤付出,为发展乡村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切实对其开展人文关怀,全面提升幸福指数,是当下稳定乡村小学教师队伍,让其安心从教乐教的关键所在。一是提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按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的要求,逐年稳步提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二是强化工会职能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的作用,强化职能职责,关爱困难职工家庭,对生病、变故家庭予以慰问,定期开展生活专题讲座,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凝聚力。三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针对部分教师反映学校网络运行较慢的实际,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确保教学所需网络畅通的同时,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四是加强对外交流。利用休息时间、节假日,主动与外校、外单位对接,以联谊方式,为职工间的认识、交流搭建平台。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听取讲座、观看视频、阅读分享等方式,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幸福感。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教研学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校推介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