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2-05-30郭秀兰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教学资源生活化

郭秀兰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活化教学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高中地理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作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学习心理,学习的知识不仅来源于教材,还来源于生活实际。本文以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作为探讨话题,并提出教学建议。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提出了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地理是一门能指导生活实践、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或者疑惑的学科。同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把握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身边的事例中获得启发,在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很好地享受学习地理的乐趣。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作为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同时也作为高考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广大师生为了提高高考分数,教师争分夺秒给学生传授知识要点,学生拼命刷题,这也造成了不少高中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而不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相背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1.创新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直以来,不少地理教师依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教师讲授的流程,忽视了教学活动主体——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尤其是针对高中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压力大等现状,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认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争分夺秒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要点。在以“分数第一”的心理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当代青少年的求学心理,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较差。

2.加强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学生的满足感。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为了更高的分数。这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高中地理是一门生活性较强,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加强课堂与生活联系的重要举措。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

3.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开展生活化教学,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及学习心理,探索学生的学习路径,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的落脚点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无论是教学设计的完善,还是教学流程的规范化,都要把学生的认知体验放到首位。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才能更加专注地理学习,并且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取长补短,进而提升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方法

1.从常见的地理现象导入新课教学。

地理学科本是揭示人类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客观规律的学科,天气、土壤、水文、植被等是地理学科研究的主要對象。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常见的地理元素,并让学生思考。如在教学有关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时,我以北京、重庆、深圳这三个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区域地形影响下的城市形态的基本规律与类型。北京处在华北平原,重庆是山城,深圳是海边城市,三座城市的地理环境截然不同,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形成很好的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这三座城市的产业形态,思考:三座城市的空间结构图有什么不同?

2.借助社会热点引入教学资源。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人口流动问题、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等问题成为关注的重点。以人口与地理环境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课前可以搜集相关新闻,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情况,同时提出问题:我国当前存在的人口问题有哪些?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呈现怎样的特征?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有哪些?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合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利用乡土地理开展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加深对家乡的情感,也可以加强对家乡的认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高效获取信息、分析地理现象,培养科学的地理认知观。具体来说,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根据学生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结合课堂教学以互动的方式进行。如在关于敦煌风成地貌的内容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敦煌典型的地貌特征以及形成的基本原因。地理教师可以以本地的地理乡土资源为课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再如,以植物圈与植被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大概了解自然界中植物圈与植被的种类以及特征,但是这样的认知较为笼统,学生能够学习到的知识点也比较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自然地理学习探究活动,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植物生长特点,或者自己外出旅游时观察到的植物的特点,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4.积极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有关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参观现代农业大棚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农业生产环境中,观察农业大棚中的蔬菜、水果种类,以及生产环境的特征等,并形成自己的观察笔记。完成实践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锻炼学生观察、总结、表达的能力。

综上所述,开展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不能单纯依赖课本,而是要把握生活中的学习资源,让生活现象、场景、地理环境等成为学习地理的素材。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有善于观察、发现的精神,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教学资源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