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思考

2022-05-30刘陈燕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设法治情境

刘陈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这一核心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呢?

一、精心设计主题化情境,课堂有逻辑

创设主题化情境是指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为内在逻辑,围绕学生生活经验选取情境素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真实的社会情境开展教育。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情境素材,围绕主线巧妙设计多个情境,使课堂教学有逻辑。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时,教师通过高思恩被遗弃,又被好心奶奶收养的感人故事,确定“明责—担责—感恩”为情境主线,创设三个环节。明责:轻轻的箱子,沉沉的责任。担责:不同的角色,相应的责任。感恩:社会共担责,思恩懂感恩。

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充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责任和对责任的思考,明确“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中的“我”与“谁”,并且认识到承担责任的意义。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将核心素养的培育化于无形。

二、精心设计开放性活动,课堂有弹性

新课标指出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关注学生的客观实际和发展需要,关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把握课堂生成,使课堂有弹性与张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关心国家发展”时,教师设计合作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整理的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就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探讨。合作探究二:作为中学生,能为家乡、国家发展储备哪些能量?合作探究三:针对国家发展中存在的某个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一份议案递交给相关部门。

开放的活动情境设计,强调关注學生的课堂参与状态,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同伴互助相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勇敢展示与表达,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使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三、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有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有深度、力度,强调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教师需创设具有可操作性、富有思辨性的复杂两难情境,从情境中引申有探讨意义的问题,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必备品格,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有梯度、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思维路径,促进深度思考。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时,教师呈现了余村人民为了改变贫困的现状,探索出了第一条发展之路——采矿,设问:第一条发展之路给余村带来什么影响呢?随着余村人们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开始寻找另一条发展之路。设问:到底要不要关矿?继续开采会有什么后果?此时陷入两难境地,教师出示辩题:经济发展重要还是环境保护重要?将学生思维引向纵深处发展。

在分析第一条发展之路时,明确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将本课重难点知识与具体真实情境相结合。通过精心设问,学生围绕任务思考、分析、探究、论证、反思,实现从感性分析到理性分析的思维质变,透过余村探寻发展之路,看到走绿色发展道路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学生当下和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逐渐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创设法治情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护患情境会话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