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2022-05-30翟敏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义务生活化法治

翟敏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例、社会热点等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饱满、灵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法治意识。初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教学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教学效率。

一、引用生活之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道德与法治学科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焕发、活力四射的年龄段,拥有较强的自尊心,对外界的事物容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获得满足感。但是他们对生活缺少一定的经验,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度不高,很容易走向错误的道路。道德与法治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做一名知法懂法的好少年。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接收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眼界。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时,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总结权利与义务之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说一说在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义务,讨论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并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刘颖与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回到家后突然发现钥匙不见了,于是回商店寻找。到了商店后得知店员捡到她们的钥匙,但店员却提出让她们买一杯咖啡作为‘报酬。针对这种情况,请同学们谈谈看法。”这样,产生热烈的课堂互动,学生之间积极探讨,提出不同的看法,营造了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讲授上,而是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品质、意志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实践出真知,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一定要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在亲自体验后,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和真实的感悟。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理性地看待我国在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能够对国情和社情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我要求学生对一些社会现状展开调查,试着分析这些国情会对我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提到的国际形势和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调查。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三观”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教学体系的创新发展,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推动新的教学格局的建设和完善。同时,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当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创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义务生活化法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跟踪导练(一)(4)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