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训一体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2022-05-30子世涛

云南教育·视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研训课程标准培训

子世涛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研”“训”首先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学校只有抓实研训,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决定学校及教师对研训工作的理解和实践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由所谓的权威观点来主宰。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各地教师研训工作也是千差万别的。笔者结合多年教师研训工作实践,对教育欠发达地区教师研训工作谈一些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一、重点“研”,夯实发展基础

“研”指教学研究,实施主体为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也是专业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一)研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纲”和“魂”,具有纲领性作用。教研部门及学校应积极作为,将教师课程标准学习研究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有序组织教师对课程标准,特别是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学习,让课程标准根植于每一名教师心中,成为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教学活动才会有的放矢,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二)研学科教材。学科教材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编制,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研学科教材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必备前提,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编写体系及意图,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有效组织教学。因此,学校要制定具体措施,要求教师特别是教学工作未满一个周期的年轻教师在上课前认真研读教材,编排体系及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过程才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三)研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发达地区成功的经验固然可以学习借鉴,但切忌拿来主义,否则将会事与愿违。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要充分考虑当地教育发展水平、学生综合素质、教学目标等诸方面因素,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或者说是最好的,只要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法,我认为就是最好的选择。

二、夯实“训”,提升职业素养

“训”指教师培训,实施主体为学校,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导向性。教师培训形式多样,这里只探讨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中一些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集中培训。集中培训顾名思义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的统一培训,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各级各类学校在实施中,师德师风及教学常规不容忽视。一是师德师风。新修订的党的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规定了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核心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三个最具有战略决定性意义的问题。教师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践行者,师德师风建设就显得尤为关键。具体培训中几个国家层面的文件学习必不可少,如《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只有让广大教师对职业心怀敬畏,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二是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业考核。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教学常规五个环节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教师培训特别是年轻教师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国家层面全面推进“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学常规的落实更要与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要求有机融合,学校管理才能有效避免顾此失彼,从而达到统筹协调推进的目的。

(二)校本培训。“校本研训”简单地说就是以校为基地的师资培训,即学校以教师互教互学为基本形式,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活动,重点应关注:一是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是教师从业的基本功,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针对目前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形状,教师基本功培训与考核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二是德育及班主任工作。学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紧密联系,相互补充,打造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与班主任工作队伍至关重要。学校要以德育处为龙头,结合团队建设,采取师徒结对等方式,强化德育及班主任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发展需要。三是教学研讨活动。听课、评课、研课、磨课等常规教学研讨活动,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为教师成长提供条件和平台,一批批好教师就会成长,学校办学水平也将在日积月累中实现涅槃。

三、落实“践”,促进专业成长

研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必要的教育科研和业务培训,但更为关键的是“践”。教师及时将研训中的所学所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实践”,实现自我专业成长。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脱颖而出,初步形成并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科教学的佼佼者,并持续推动教学改革进程;一部分教师随波逐流,年复一年重复自己对教育的认知,成为没有灵魂的教书匠。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专业成长才成为可能,一批批好教师也才会涌现。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好教师不是天生的,是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磨炼出来的。各级各类学校要不断总结反思研训工作得失,在研训一体化推进上多下功夫,在教研成果转化运用上做好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条件,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研训课程标准培训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