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22-05-30黄晓梅

高考·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育

黄晓梅

摘 要: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因素,是培养高中学生家国情怀的最佳载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为自己读书,更为国家和民族而读书。本文简单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分析了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

近几年,我国针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融合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通过开展有效的家国情怀教育,促进学生民族情感的不断增强,培养更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优良人才,实现社会长远化的发展。

一、历史与家国情怀

(一)古代历史中的家国情怀

在古代,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宗族形式存在的社会单位,父亲象征着家庭权力和权威,在家庭中是实际的领导者。家庭成员必须要听从父亲的命令,孩子还要履行赡养父亲的义务,此为孝道体现;国家的领导者也同样具备这一特点,要求臣子与百姓必须绝对服从,无条件忠诚于君主,此为忠。

在古代,家国情怀通常是以专制为基础,专制的家庭,如“父要子死子不死不孝”,专制的国家,如“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这种文化内容缺乏民族性,在今天是切不可取的。但是,这种忠孝思想也使得我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的忠君爱国英雄,虽然这些英雄人物受时代背景影响,但他们这种伟大的爱国情怀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1]。

(二)现代家国情怀

现代社会国家虽然与古代的家国结构相似,但存在很大不同,在家庭中父亲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家庭成员互敬互爱,社会也一直在倡导自由与和平。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共同铸就“中国梦”。

在现代,国家稳定、家庭和睦就是家国情怀,二者相辅相成,国家稳定了,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更好地享受生活;家庭和睦了,生活矛盾才会减少,为社会的稳定提供最大保障。家国情怀除了这些内部因素之外,每一个公民在外敌侵犯自己国家时,都应该同仇敌忾,保家卫国,捍卫国家尊严,这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进程。家国情怀教育的开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敬仰,对家庭的爱戴与呵护,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充分体现。从古到今,“修身治国平天下”“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无一不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的强调,强调从小事做起,以人文本。因此,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有利于充分发挥历史教育本身的启示作用,不断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2]。

(二)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加强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也就是常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而言,德育教育对其未来的发展与成长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人素质,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主体

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高中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只有高考成绩优异才能进入优秀学府,未来的人生才能更加顺利。而如果学校的毕业率不理想,则会出现生源流失的现象,对学校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每个教师和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步入高中之后的学业压力巨大,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其产生厌学情绪等,最终导致很多内容无法融入教学过程当中。基于此,教师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就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求为基础,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模式,更新自身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普遍是按照应试教育理念进行教学,侧重于知识点的传授,并未重视教学方法是否与时俱进,更不会重视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导致教学成效不高。现在,单纯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还会影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开始一学期的教学前,教师需要主动思考学生会喜欢哪些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内涵理念是怎样的。之后,积极参加相关的教学培训,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并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师可以收集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反应,通过课堂觀察、课下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统计学生的上课体验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自我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和学生沟通,对切实可行的建议予以采纳。在这之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得以有效激发,增强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不仅是要对时间和标志性历史事件进行机械式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情怀,理解其中包含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需要学生认识到,要想对先辈的优秀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就要站在民族的角度看历史、站在时代的角度看当下、站在发展的角度看未来[3]。这种思想态度的转变,便于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二)立足时代变化,完善教学内容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时代如何发展对其教学内容的影响很小,大多是间接地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且当下正在发展的事件即是历史,是其教学内容之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引入家国情怀教育,首先就要立足教学实践,根据教学变化对教育内容进行完善。教师要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将当下流行的具有爱国精神的文化元素和课本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还要注意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保持新颖性。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家国情怀在当代的具体表现,让学生理解家国情怀是刻在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信仰。教师要将有关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适时融入教学过程当中,以历史教学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上述教学理念,教学效果也较为显著。这一课时的教学,对相关文学艺术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介绍,但与时代变化相结合,以当前一些文学艺术形式在教学中融合。例如:结合热播电影《战狼2》给学生讲解电影艺术,让他们在了解艺术形式的最新发展境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知艺术。通过对电影艺术的进一步剖析,可以发现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那种团结进取、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4]。不论是当年岳飞的《满江红》,还是今天的《战狼》,伟大的中国军人都会和人民群众一起守护正义。在感受电影特技的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要转变为实际的行动,要让学生理解中国军队的神圣、威武、不屈、坚毅。要将自己的爱国之心转化为对军人的爱护和尊敬,理解今天的和平和安宁离不开边疆那一抹绿色,离不开远在边疆的子弟兵。

(三)利用教材内容,结合乡土文化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教育,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古今爱国人士及事迹作为教育素材,从教材内容中提炼出知识精髓,使其更好地渗透于教学当中,促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让他们的情感在爱国事迹及人物中受到感染,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家国情怀教育的落实。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全国各地或多或少都有历史发展的痕迹留下,无一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家国情怀内容,而家乡则是学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来源,占据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位置。要把家乡的历史人物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在历史的大环境下思考人物典型事迹的历史意义、后世影响、动机原因,由此就可以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历史进行一个辩证的思考。引发学生思考个人、家族、地区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确,为何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如学生家乡的历史文化、爱国人物及其事迹等,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促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学习历史知识。

例如:给学生讲解关于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时,介绍荣氏面粉厂发展的过程,帮助他们对当时有利和不利于创业因素的了解,给学生讲述主张“实业救国”的张謇,包括他创办棉纺织厂等,联系现在的著名民营企业家,让学生对这些爱国企业家的奋斗、爱国等情怀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教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结合课外延伸资料,给学生讲解了“陈”姓氏的由来: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将舜的后代妫满封为陈,其死后谥为陈胡公,自此他的后代便以陈作为姓氏,以此加深学生对家乡厚重文化底蕴的感受。从经济和政治对文化传承进行跨越千年的映射,让学生理解国和家其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更好地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四)多种教学方法,渗透家国情怀

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教师教学的方法都属于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往往更侧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受到重视,使得教学方法也逐渐变得多元化。其中,图表法、视频解读法,以及课堂讲授法等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方法。家国情怀有着很深的情感层次,单从外边很难判断出主体是否具有家国情怀。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家国情怀,让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应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结合以往的经验,选择可以将其中蕴含的情怀进行最完整的表达的方式进行授课。选择的过程是由教师的经验、学生的理解能力、教材本身内容三个方面决定的。在这里,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授课经验,举例对讲授法和视频讲解法进行阐述,以供大家探讨。

讲授法,这是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艺术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会让人感到乏味无趣、昏昏欲睡,而是舌绽莲花、群情激昂。通过渲染历史人物,对当时的历史环境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渲染,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现状。特别是在讲解中国历史的黑暗时期,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讲授,理解百姓的疾苦、迷茫、无助,更要让学生感受到仁人志士的痛苦和坚守。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家国情怀教育,顺利达到深化情感的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林觉民是“黄花岗起义”中的“七十二烈士”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辛亥革命》时,给学生展示并朗读他的《与妻书》,信中饱含了他对妻子的浓浓深情,更饱含着他对处于危难之际的国家的忧愁,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忠心赤胆,充分表现了林觉民牺牲个人幸福为国家与民族谋独立的决心。通过对这封书信抑扬顿挫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家国情怀教育也很好地渗透其中。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历史人物事迹与言行的影响,积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逐渐形成家国情怀。

视频讲解法,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衍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历史教学,有力地补充了讲授法和图表法的不足。有的知识仅凭借口头讲述,不仅不够生动,也不够准确。特别是在讲解一些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有重大影响的战争的时候,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民族存亡危机这一概念没有切身的感悟,很多学生认识不到战争的残酷性和侵略者的狠毒。因为书本图片无法给学生一个动态的还原过程,学生很难通过几张图片就联想到历史的真相。而视频讲解法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穿梭”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聆听先贤的呐喊,看到前輩战斗的过程,既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课堂时间。

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视频片段,和学生一起对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让学生体会抗战胜利的时代背景、经济驱动因素、人民群众基础、领导阶级、重大历史转折。让学生通过视频播放的具体片段对这些重要历史转折和因素进行理解和阐述。通过对他们的理解进行一一点评,建立起和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认识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这样,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家国情怀教育也得以有效开展,让学生知道现在和平的来之不易,进而树立振兴中华的信心。

结束语

历史学习是学生了解过去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不仅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更有丰富的家国情怀蕴含其中。在当今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学生远大理想与追求的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向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33):108-110.

[2]李磊.高中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培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3]杜元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C]//.2017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7:218-219.

[4]刘恩泽.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