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困境与创新

2022-05-30杨佳圆

传播与版权 2022年9期
关键词:主播说联播时政新闻主流媒体

[摘要]2019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了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开辟了主流媒体媒介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该栏目每天更新内容,用通俗、轻松、网络化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主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文章以《主播说联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该栏目从节目语态、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录制流程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为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的优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主播说联播》;短视频;主流媒体;时政新闻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主流媒体时政新闻虽然具有权威性,但是其在时效、途径、风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易使受众对新闻报道产生僵化、刻板的印象。另一方面,短视频凭借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好、内容可视性强、表达有感染力等优势,成为主流媒体应对媒介深刻变革调整的必然选择,时政新闻短视频也应运而生,为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文章深入剖析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困境与创新,以期促进主流媒体加速转型升级。

一、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面临的困境

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提出“拟态环境”,认为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在无形中影响、制约人的行为和观点,即大众传播影响媒介环境,而媒介环境的构建又对社会舆论、公众行为、社会价值观导向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短视频的广泛应用,媒介传播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尝试探索短视频传播领域,但受限于管理滞后、思维僵化、人才紧缺等因素,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观念滞后,缺乏新媒体思维

时政新闻作为主流媒体的传播主阵地,是其“金字招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一方面,部分主流媒体时政新闻观念滞后,仍囿于传统发展的思路和做法,过于聚焦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未在重视舆论导向、新闻宣传、政府镜鉴作用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新发展,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的新媒体传播效果及其媒介的社会服务功能受到忽视。另一方面,部分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缺乏新媒体思维,将传统时政新闻视频的制作方法套用于时政新闻短视频创作,使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的灵活性、生动性、丰富性都受到极大限制,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此外,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方面仍有待加强。

(二)缺乏技巧,无法吸引受众关注

当前,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多采用传统“解说加画面”的单一制作模式[1],有的缺乏特效、配樂、字幕等制作技巧,无法吸引受众关注;有的滥用配乐、字幕等制作元素,冲淡了时政新闻的严肃性。同时,在碎片化传播时代,受众往往基于几秒或者十几秒短视频内容就决定是否继续观看或者阅读该视频,若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忽视了“15秒定律”,未在15秒内做到先声夺人、强化细节、互动提醒,没有将最吸引眼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前置,而是按照传统时政新闻以几十秒,甚至一两分钟的播出时长来制作短视频内容,就很有可能导致受众流失。

(三)缺乏创新,传播效果有限

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内容大多来源于该级媒体采访编辑的新闻,其绝大多数是对新闻的复制、压缩或简化,并未对新闻内容进行二次编辑和制作。同时,其一部分内容是对其他媒体新闻内容的直接转载,既缺乏时效性,又缺乏态度和观点,传播效果十分有限,极易造成内容同质化现象,不利于媒介品牌的构建和形象风格的塑造,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四)缺乏互动,忽略用户评价

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网络时代,主流媒体作为单一传播主体的局面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必须重视产品的交互性,及时收集受众对信息的反馈情况,注重提升受众的信息使用体验感,填补当前存在的“你说我听、我做你看”的短板,改变“受众疏离”的境况。如果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忽视用户的参与需求、互动需求,忽略用户评价,就背离了主流媒体建立新型传播平台、实现转型升级的初衷。

二、《主播说联播》的创新策略

2019年7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正式推出《主播说联播》短视频;2019年8月24日,《新闻联播》正式入驻抖音和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主播说联播》是《新闻联播》在短视频平台中播出的重点内容。《主播说联播》自开播以来,受到广大受众广泛关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截至2022年2月,在新浪微博平台上,“主播说联播”的话题浏览量达到105亿人次,话题讨论次数达到219.8万次,话题原创人数达2.6万人。同时,《新闻联播》在快手平台的粉丝量达4264万人,在抖音平台的粉丝量达3323万人。

作为《新闻联播》的衍生品,《主播说联播》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实现了极大突破,不同于《新闻联播》的话语风格和节目样态,其依托《新闻联播》的“国脸”主持人,以亲和幽默的语言、接地气且恰到好处的点评备受广大受众青睐,进一步实现了《新闻联播》的分众化、碎片化、大众化传播,是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

(一)引用网络语言,拉近传与受距离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经提出“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如今,短视频的火爆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与重视公民诉求、尊重公民表达权的技术哲学密不可分[2]。因此,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主播说联播》顺势而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主播说联播》作为短视频“金句频出”。例如,其此前在报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时如此表述,“创意团队发布了最新的‘剧透,‘中国人的浪漫2会浓情‘加更,‘双奥之城要玩一把‘穿越……”。《主播说联播》的大部分内容虽然来源于《新闻联播》,但是其运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话语对新闻事件进行二次解读和分析,清晰地表明主流媒体的态度和立场,并将主播多元化、立体化、完整化的人格形象呈现在受众面前,拉近了主流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增强了受众的观看兴趣,进一步扩大了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力[3]。

(二)融合媒体优势,突破短视频僵局

一些学者认为,电视的独特性关键在于它潜移默化地塑造并维持着人们具有意识形态倾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4],而电视主播在引导价值观和社会舆论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通常由解说、画面、同期声和配乐组成,但其“解说加画面”的呈现方式缺少“人的价值”,传播效果一般。而《主播说联播》作为新形态的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开创性地将传统电视媒体中“人的价值”植入时政新闻短视频,融入人的情感、观点和态度,其主播从传统新闻节目的幕前走到短视频镜头前,接地气地评述新闻,从而达到最大化地传播主流声音的效果。此外,《主播说联播》也为广大播音主持从业人员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主播说联播》融合了媒体优势,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展示了全新的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样态。

(三)注重互动传播,满足受众新需求

在話题选择方面,《主播说联播》不再局限于时政新闻和政治事件,而是将大众普遍关注的民生话题纳入讨论范畴,话题内容更加接地气、有人气。例如,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菜市场入驻商贩限制年龄”

“关注乡村教师”“老年人如何跟上数字时代”“心脏支架降价”等话题,不仅能引起受众的密切关注,而且能在短时间内引爆话题,获得受众的点赞、转发和评论。

同时,《主播说联播》重视与受众的交流互动,满足受众的新需求。例如,其针对受众点赞次数最多的问题“想看看主播手中的新闻稿件”“想知道新闻结束后两位主播在谈论什么”,推出了两期相关内容予以回应。这样的内容既满足了受众需求,又吸引了受众关注,并通过交流回应使受众产生被尊重的心理感受,从而增强了受众黏性。

(四)轻装录制流程,强化视听品牌化

《主播说联播》的录制地点是《新闻联播》的演播室,其主播的个人形象、衣着服装也与《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荧幕形象一致,相同的演播场景和主播形象使短视频整体视觉统一,让受众产生亲近、熟悉的观感,从而强化了《新闻联播》的品牌形象。同时,《主播说联播》采用竖屏拍摄的方式,视频时长设置为2分钟左右,既适应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又符合受众浏览视频的习惯,也便于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此外,在后期制作时,《主播说联播》还加入字幕特效,丰富视频内容,且巧妙选取背景音乐和音效来烘托视频氛围,让整体内容更容易直抵人心,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三、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的优化路径

(一)传播理念:在“传者思维”和“受者思维”中寻求平衡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得以凸显,自媒体人、网络意见领袖以及受众个体都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主体,也就是说,受众既是受者,也是传者,主流媒体的传播主体地位发生改变,但其在引导社会舆论、凝聚发展共识方面仍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主流媒体应从“传者思维”向“受者思维”转变。一方面,主流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受众浏览时政新闻的目的是指导具体的生活实践。因此,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应在“传者思维”和“受者思维”中寻求平衡,努力实现宣传和交流相结合,视频内容不应局限于时政信息的传达,而应在时政主题和民生关切中寻找切入点和关联点,以可视化手段对时政新闻背后的深刻内涵予以挖掘和分析,为受众的决策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传播内容:坚持内容为王,提升品牌价值

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要想充分发挥自身权威性的优势,赢得受众的关注,就离不开优质的精神内核和具有专业性、深度性的传播内容。因此,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应坚持内容为王,结合互联网传播思维,以开放的姿态满足受众的需求,采用受众欢迎的话语形式,树立自身媒介形象,打造受众喜闻乐见的优质视频产品。具体而言,视频主播的话语表达、短视频镜头画面的自然剪辑、视频字幕特效的恰当应用等都是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升主流媒体的品牌价值,提升原有品牌的附加价值,最终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传播技术:重视技术融合,破除媒介壁垒

不同于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时政新闻短视频的本质是文字逻辑的视听呈现[5]。短视频的直观性、高效性和自身的特效、字幕、混剪、背景音等非线性编辑技术,能够使主流媒体快速地阐明时政新闻事实,明确地传达态度和观点。同时,随着受众跨应用、跨屏接收信息成为常态,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可以通过受众对短视频内容的留存,依托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实现视频一键转发的可能,并基于技术融合迅速进行裂变式传播。此外,借助VR、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也有助于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破除媒介壁垒,进一步实现各媒体平台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声,从而打造传播矩阵,为受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使用体验。

(四)传播情感:强化情感互动,建立深层联结

如今,短视频的开放式传播形态拓展了受众交流与沟通的渠道,有助于巩固和延伸受众的社交关系,使具有相似经历或情感共鸣的受众能够突破地域限制、年龄圈层等,缔结新的虚拟关系。由此,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要充分发挥视觉语言及非语言符号的作用,强化新闻立体叙事的表达方式,使视频内容更具趣味性、观赏性,并根据受众特点,分类分层地辅以视频背景音乐音效,使视频情感的传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强化情感互动,建立深层联结,增强受众黏性。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应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传者思维”和“受者思维”中寻求平衡;坚持内容为王,提升品牌价值;重视技术融合,破除媒介壁垒;强化情感互动,建立深层联结,从而更好地传递主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承担好主流媒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涛.传统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短视频报道突围路径:以央视《主播说联播》为例[J].新闻世界,2021(01):30-34.

[2]王书骞.主流传统时政媒体的短视频发展路径:以《主播说联播》为例[J].视听,2020(01):36-37.

[3]刘可文,高艺凡.《主播说联播》的传播语态分析[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1(05):31-34.

[4]姜泽玮.从“主播说联播”看电视新闻融媒体形态的困境与创新[J].东南传播,2021(02):26-30.

[5]贺才钊.短视频:主流媒体提升“四力”的创新实践:以人民日报快手号为例[J].青年记者,2020(34):51-52.

[作者简介]杨佳圆(1990—),女,山西长治人,长治广播电视台记者。

猜你喜欢

主播说联播时政新闻主流媒体
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创新与探索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
《主播说联播》和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与冲突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