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校本单元作业设计

2022-05-30邓翠莲

考试与评价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前置双减

邓翠莲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科学的普及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双减”之前,学生由于学习的压力,整天都埋头在作业中,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以及自己去探究未知的兴趣和自己动手行动的积极性都有所下降。从小往大来看,这也导致了整个中国科学的创新性有所下降,所以在“双减”的政策之下,小学科学教师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提升他们探究未知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实验,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属于书本上的知识,它仅仅是一个传授的功能,将教师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课外作业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了解的手段,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则有利于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与完成自己任务的责任心,而教师也能从课外作业中获得学生学习的及时情况,从而更改自己的教学进度,使师生之间达到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而如何在“双减”政策之下,在新教材标准的指导之下,调动学生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双减”政策之下,教师应该重构小学科学的作业设计,将前置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联系起来,共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且教师应该参透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将这些理念贯穿在每一次的科学作业中,帮助学生逐步提升科学知识,让学生与自然形成一种有益的互动。

一、前置作业

我们平时所说的作业不仅仅是课后作业,作业还包括前置作业的作业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当堂作业设计这两部分。前置作业主要是学生进行的自主性学习,教师主要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在前置作业的设计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布置一些有引导性但难度又不大的一些问题,去帮助学生思考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在下一堂课开始的时候,随着课堂的进行,学生的问题将会在课堂上得到解决,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專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未知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前置作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认知能力,它是一系列的具有启发性、体验性和实践性,但又与课程内容关联极其紧密的任务。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的学习情况来布置不同的前置作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一节课中有所收获。

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静电现象”来布置前置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哪些事物,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产生静电现象,而这些静电现象与自身有什么关系,而关系又是否紧密。而这种静电现象与我们所了解的电视机的电、电冰箱的电又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去观察。而学生则会在不断的观察与思考中对静电的了解不断深入,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前置作业应该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高质量的前置作业应该是教师在了解到课堂标准,在深入研读教材、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所以前置作业应该是有利于教师课堂内容的展开的。

二、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是针对学生刚刚学习过的课堂内容而设计的,主要在于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学习内容。课堂作业有利于及时地帮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作业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并且也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合理的、合适的课堂作业,则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有显著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设置多样化的、多方面的课堂作业,而不仅仅是书面形式。

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中,教师可以在讲解“水的能力”之后再拿出一些物品,比如说土、虫子、小黄豆、绿豆、米饭、蔬菜等等,让学生猜哪一些物品是能溶解的,而哪一些是不能溶解的。并且在这一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还有哪些物质也是能够被水溶解的,比如说我们经常喝的咖啡粉、奶茶粉等,这些也是可以被溶解的。并且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能够被水溶解,而那一些物质则不能被水溶解,这些能被水溶解的物品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联呢?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去思考的。在学生回答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做出解答,并且改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就得到解决,而不必遗留到课堂下,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主要是教师在讲完课堂内容之后,针对课堂内容所提炼出来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对于课堂的一些问题和疑问。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查漏补缺,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再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解决。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后作业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在现如今的时代,课后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为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家庭性作业和等级性作业。不同的作业方式有着不同的操作方法与目的,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锻炼。

1. 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本或者其他的手段,对周围的世界和任务进行探究,主要是由学生自主独立地完成,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也可以自己独立进行。通过探究式作业的方式,学生的科学素养会有所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也会有所增加。当然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水平与社会交往经验的不同,学生会对不同的科学问题有不同的思考。他们所建的小组也会因为不同的思想和思维的碰撞产生火花,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优化组合效果。

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中,教师可以将班级的成员分为六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分别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问题的选择上,他们可以选择尺子的材质和尺子的长短、宽度等等,通过这些影响尺子变化的因素来探讨这些因素对于尺子音高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如果加长尺子,音高会怎么样?如果剪短尺子会怎么样?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研究方法,选取不同的研究材料。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进行实验。在经过五次以上的实验次数后,组长将小组统一意见在班上进行汇报。教师再对每一个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最后在每一个小组汇报完成后,教师进行正确的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每一个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知识水平的理解,方便以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管理。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协作能力以及思维的严谨性。

2. 实践性作业

听过、看过,不如做过。实践性作业就是让学生动起来。通过不同的问卷、测量的各种信息、采取的各种方式对一个问题去进行总结和思考。实践性作业有助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通过信息的采集、各种资料,去对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并且实践性作业有着独特的开放性,这也意味着学生可以在一个点上进行发散地思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一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我们周围的材料都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有着什么样的性质?学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视频采访、书籍等方式收集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总结,从而得出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调查过程总结成一份报告交上来,教师可以通过这份报告了解学生习惯于用哪种信息收集的方式以及学生的思维惯性。通过这些报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进行个性化教育。

3. 家庭性作业

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教育,一种是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教師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让家长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父母与孩子相互沟通的时间,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科学作业中来,使家长对于我们的小学科学有了一个重新的了解,有利于家长重视小学科学,以便于逐步提高小学科学的社会地位,增强科学的普及性。而且家长也能帮学生解决一些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家长的监督之下,学生能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

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第四课《做一艘小船》中,教师布置“做一艘小船”的作业,并且给学生和家长再提一些辅助性的建议,例如什么样的船,这个船要在多少量的水上能够漂泊等等,剩下的就留给学生和家长思考。家长不仅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为学生带来新的思考点,而且,在家长的协助之下,一些比较危险的工具和高难度的动作都可以做出来,也有利于家长观察到孩子的学习状态以及孩子的个性,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4. 等级性作业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智力高低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于新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高有低。如果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布置作业,势必会导致有些学生觉得作业过于简单,而有些学生却完成不了作业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不同的作业分配,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布置一些启发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则布置一些基础知识的作业,尽量和课堂内容紧密相关,达到巩固的效果;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要达到引入新知识的目的。当然教师也可以再布置一个作业,这个作业所有学生都可以做,当作一个练习、提高、发展的自由的平台。

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五课《食物链与食物网》中,教师可以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布置基础的食物链观察目标,让这些学生去观察身边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的上下关系,如鸟吃虫子、猫吃老鼠等等;而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则为其布置观察较为复杂的食物网的作业,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或者鹰吃蛇、蛇吃野兔、野兔吃青草等等,引导学生发现生物链的特点;而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为其布置难度较高的作业,如观察人在食物链中处于何种地位,每一种动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吗?生态环境是由多少食物链构成的呢?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让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进行思考。

由此可知,在“双减”的政策之下,小学科学的作业布置也应该有新的转变,对于前置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等等,教师都应该进行精心的布置,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与时代的不同要求去进行转换,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以及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前置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