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特殊教育生活化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2-05-30叶爱珍

考试与评价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生活数学

叶爱珍

特殊教育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进一步帮助特殊学生提升生活能力,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一方面是帮助特殊学生的重要方法,一方面也是帮助特殊学生获取生活知识的重要渠道,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小学特殊教育必须要注重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效能。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特殊教育生活化数学教学策略,以供广大相关人士参考。

一、小学特殊教育生活化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一)身心需要

在特殊教育学校受教的学生大多数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是精神方面的缺陷,而有的则是生理方面的缺陷,和普通儿童相比较,他们的智力水平普遍偏低。以目前的智力狀态很难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所以作为特殊教育的学校,应当针对这些儿童所具有的身心特点,开展社会适应力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应当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实用性。特殊儿童由于智力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内容,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当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将日常生活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步开始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然后不断地扩展学生对于生活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于特殊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制定中结合实际需求除了制定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的基础课程之外,还有与生活技能相关的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学习的课程。从而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的能力,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学会感知、真实体验以及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二、小学特殊教育生活化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对于特殊教育学生来说,生活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盏指路明灯,通过恰当的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规范表达,能更好地助力学生收集好数学学习的“理解”火种。因此,在生活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革新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生活,对学习内容做灵活处理,让生活数学变得更加生活化、易理解化,从而有效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例如,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将数数方法编成浅显易懂且极具记忆点的“唱数”儿歌:“一个十,一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一;一个十,二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二;一个十,三个一,合在一起是十三……”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引导学生来经常来唱一唱、学一学,从而变成一个有效的生活记忆计数法,在循序渐进的传唱中,学生获得了更好的理解记忆。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数学”虽然是侧重于特殊方向,但是它与数学一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门语言、思维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生活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一定的方法,也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范,让学生从语言上来感受数学的关系。例如,“大”和“小”作为一对相对量,可用比较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含义,比如教师借助生活教具:篮球、乒乓球等,让学生来比一比大小,语言表达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直接地说篮球是大球、乒乓球是小球;正确的语言规范是要说出篮球大、乒乓球小,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建立起对比关系:篮球比乒乓球大、乒乓球比篮球小。

(二)强化实践认知

数学是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进一步帮助特殊教育的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意识,让特殊学生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除了教授学习内容,也要注重开展生活化的学习实践活动。因此,在生活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的目的,教师应该将数学回归于生活,让数学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做到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数学问题,认识到数学的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真正地让数学中处处能有生活例子,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到数学课程的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拿一些与生活中常见各种面值的一模一样的人民币样品,来串联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来认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接着,可以用利用不同的面值转化关系,来让学生来玩一玩“一分钱”游戏,通过1角=10分,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学习1元=10角的转换。最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购物超市”角色扮演实践活动,布置一个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小超市”,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购物者,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生活角色中,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功能和作用,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倍感亲切,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热爱之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慢慢地观察和分析后,他们学习了时钟、分钟、秒钟等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应用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数学故事,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数学知识衍生了很多数学历史故事。作为文化载体的一种数学故事能够有效彰显数学文化,而特殊教育中学生的思维形式偏向于认知的、感性的,而故事化教学的应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则可结合生活知识进行有效整合,通过相应故事化教学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几何知识的相关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了欧几里得关于几何学习的小故事。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被称为“几何之父”,在金字塔建立初期,谁也无法勘测金字塔究竟有多高,甚至有人说“这种事情比登天都难啊”。但欧几里得听到后,哈哈一笑说道:“这有什么难的呢?当你的影子跟你的身体一样长的时候,你去量一下金字塔的影子多长,那长度便等于金字塔的高度!”此后,人们验证了欧几里得的相关想法,得出的结论一模一样。学生在听完故事后纷纷感叹欧几里得的智慧,也被几何学的相关数学魅力深深地折服了,无不表露出惊讶的神情。笔者看到学生的表现后,进行了相应的导入学习,课堂效果超出了预期。用数学故事展开教学绝对是特殊教育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但难度也显而易见,教师必须要根据知识点进行故事编撰,而相应的故事既要符合数学知识点的要求,也要符合特殊学生的智力认知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通过相应知识点的整合来有效提高特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兴趣。

(四)正面引导,强化数学训练

强化正面引导,通过数学教学的方式来强化对学生的训练,将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认知学生能力成长的目标,通过相应的课程训练,来帮助学生认知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层次与能力,从而进一步达到培养智力障碍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正面引导要讲究相应的方法,教师可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特殊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较少且学习时间较短,相较于正常学生,其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而这些因素决定了课堂互动中教师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兴趣为基点,以确保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更要注重课堂互动的趣味性,引导特殊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活动中,动作类游戏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游戏,既能充分锻炼肌肉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则可以利用远程培训功能从网络上下载相应的软件,通过软件的模仿来提高学生的互动兴趣。教师要通过将“老鹰抓小鸡”类的游戏进行信息化处理,以求学生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现场的配合来有效完成相应的动作,在学生完成相应的动作同时进一步提高课堂互动和交流。“寓教于乐”的课程教育方式不仅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更要利用到实际活动的探究中,尤其是在数学课堂的互动环节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兴趣采用生活化的互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引导,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不断地探索特殊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相应活动的构建来进一步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化能力。

(五)创建寓教情境,收集“兴趣”火种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存在不同层面的智力缺陷,他们大多数心理脆弱,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绪,导致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较大难度。而生活化的趣味教学情境,它以学生亲身的实践经验为情境基础,能有效地活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情境中更加放开自我,增添学习兴趣。因此,在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經验较为契合的教学情境,以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使其更容易地学好知识,在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和认可下,从而帮助学生重建信心、获得学习成就感和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

例如,深入训练“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建有趣的美术、音乐、体育类型的生活化游戏情境。美术游戏:来玩一玩“图形宝宝变魔术、图形宝宝找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又或是体育游戏:“图形宝宝开火车”,让生活中常见的火车变成学生的学习中转站,让他们来连一连、分一分,从而既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快乐成长,也能进一步启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力。

又如,学习生活数学四年级上“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看图会数数量,并会写20以内的数。但是,由于数数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来创建一个生动的趣味生活化“分发零食”数数游戏情境,教师准备20根棒棒糖和对应的11—20数字图片,然后,让学生按照数字图片所展示的棒棒糖来以小组“接力赛”的游戏形式,一一对应排列数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生活数学学习变得自然而然,使得课堂氛围瞬间就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生活化学习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玩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六)设计生活语言,吸引学生进入数学活动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和知识内容是抽象且严谨的,特殊学生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时候存在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对此,教师可以将数学语言进行生活化设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数学知识,体现语言的吸引力和教育价值。在特殊教育的生活数学教学设计中,生活化元素的应用还体现在对语言的优化设计层面。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帮助学生联系知识、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开放性,可以提升特殊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能够促使学生理解并表达数学知识,让师生在生活化的氛围中互动和交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学实践中引入生活化元素,既符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也有利于特殊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教师应全面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细致总结生活化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经验,让学生在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教学中,更具实效地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数学技能的提升。

猜你喜欢

生活化生活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