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高考解题研究

2022-05-30杨天志

考试与评价 2022年9期
关键词:理科命题考查

杨天志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高中生来讲,要尤为强调对高考真题的解析,由此来把握出题规律,锻炼学生的做题技巧,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举一反三和迁移运用。

一、分析高考数学试题的出题特点

(一)凸显学科的特色与功能

从近些年来的全国卷趋势来看,数学命题实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能够结合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尊重了这一学科的本质特性,能够进一步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考生养成正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特别是就2021年高考数学命题来讲,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设置出多元化的情境,并对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果做出了深度的探究,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我国社会现实,关心国家的进步与国际地位,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理想信念。具体来讲,数学试题显示了科技发展和进步的趋势,新高考二卷第4题就结合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建设,以北斗3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掌握水平,并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数学试题也更加关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乙卷理科第6题就以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培训为核心背景,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除此之外,概率统计类的知识考查也结合了“一带一路”的背景,同时也牵涉到乡村振兴的方略,进一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还有,数学全国卷也关注本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乙卷理科第9题也结合了魏晋时期的数学著作《海岛算经》中的测量方法,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才华,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除此之外,新高考一卷第16题也结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剪纸艺术,能够让考生深入体会探索答案的过程。

(二)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从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中可以看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成为考试的重点组成部分,要进一步调整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凸显出试题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能只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或者是题海战术来积累经验。而近些年来的高考全国卷命题,也贯彻了教改方案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在开放题这一领域展开实践和延伸,重点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有效地发挥出了数学学科的选拔功能。首先,举例问题的比例有所上升,新高考二卷第14题的答案就具有开放性,能够让不同水准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引导他们靠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乙卷文理科的第16题也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组合了不同的正确答案,学生可以根据實际情况做出灵活的选择。其次,结构不良问题也适度向学生开放,甲卷理科的第18题就先给出部分已知条件,引导学生按照试题要求构建全新的命题,这就可以检验出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把握,能够让学生真正克服机械刷题的现象,懂得知识点的举一反三。而且新高考第二卷的22题也是结构不良问题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抽象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都有深入的考查,这就充分展现出了素养导向的命题原则。最后,存在性问题也是相当有序的,新高考二卷第18题结合了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算求解能力,保证学生的思路是清晰且合理的。新高考一卷的第21题也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的基本思想来分析问题的本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沉浸在开放的氛围中,发现问题的主要矛盾,抓住关键信息。

(三)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

从最新一年的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中,可以看出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数学的应用价值得到了更为深刻的体现,考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艺术美和应用美,体会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生产带来的积极影响,并运用数学建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也就意味着新高考的数学命题发挥出了选拔和育人的作用。具体来讲,数学命题在情境设计上更加依赖于真实的案例,能够结合生命科学中的具体问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以及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这就遵循了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例如,甲卷理科第8题就以珠穆朗玛峰的高程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三角高程测量法,使用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构建计算模型,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探索中去。还有,新高考命题更为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牵涉到健康情感指标,所以也要求考生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拥有健康意识,注重完善自身的人格,磨练自己的品格。例如,2021年高考数学文科第6题,就关注了青少年普遍存在的视力问题,由此来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考数学命题也关注现实的生产生活,乙卷文科和理科的第17题都结合了芯片生产中的刻蚀速率,考查学生对概率统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利用平均数和方差等知识。新高考二卷的第6题,也以物理量的测量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正态分布的基本技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和重视。

(四)结合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始终是数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牵涉到各类数学关键能力的发展,包括数学应用、数学探究和数学文化等多个层面,所以高考试题的设计也重点突出了理性思维的价值。首先是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2020年全国一卷理科第12题就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全国二卷理科第16题,也结合了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把例题几何与逻辑命题交叉渗透到一起,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是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2020年的全国二卷理科第12题,就出现了周期序列的相关元素,引导学生判断4个周期序列是否满足题设的条件,这就考查了学生对新概念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也就是说,试题的编制以及考查的重点都结合了新课改的趋势和主流话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除此之外,2020年的新高考一卷第12题也以信息论中的信息熵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中学知识的回忆。还有就是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2020年全国三卷的文理科第18题,就结合了当时的空气质量状况,切入了公园体育锻炼这一宏观背景,让学生针对某市100天中每天的空气质量等级以及公园锻炼的人次数据表,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思想进行解决。最后就是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2020年全国一卷理科第21题就考查了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样也考验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分析高考试题给高中数学课堂带来的积极启示和影响

(一)充分结合教材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下,很多教师都会把笔试成绩的提升当作课堂发展的唯一目的,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积累更多的技巧和经验,这种模式极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真正回归教材,要研究教材内容,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并传授给学生灵活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可以把握好出题的趋势和热点,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让学生能够懂得触类旁通,懂得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特别是对一些必备知识来讲,要让学生重点把握核心考点,例如函数的图像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代数与几何在两个层面上的运算、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计算等等。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数学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之后所形成的品格和能力,具有精确性、开发性和应用性的鲜明特点,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社会技能,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适应社会,参加生产活动,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能只是盲目地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激發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里,教师要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应当将疑难点标注出来,让学生先把握好自身练习的情况,对于学困生要做出针对性的引导,让他们逐步靠近自身的最近发展区,积累更多的自信心。

(三)做好数学思想的培育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强调,数学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占比是尤为突出的,主要牵涉到函数与方程思想、数与形结合的思想、划归与转化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或然与必然的思想,不同的思想也结合了最为基础的知识,是技能锻炼的精髓所在。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的思维,要结合经典的高考例题,让学生能够把握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起更为完善的框架和体系,通过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应试能力。以上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交融,形成了相对有机的整体。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也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牵连到的数学文化,例如数学发展史、数学艺术、美术学、人文精神等等,激发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让他们能够树立科学且严密的思维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高考数学题目的解读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锻炼学生批判精神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基础知识的重点复习、综合素养的培育和引导、数学思想的锻炼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高考数学题目分析的方法,充分结合了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猜你喜欢

理科命题考查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不服输的理科男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