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结构的教学思考与建议

2022-05-30谢春娇

考试与评价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线人文文本

谢春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改编和设计,涵盖了人文素养和语文知识,是以“双线组合”结构为主体的单元型内容教学。这种教材设计知识结构上清晰地体现了语文教学是基础,人文素养则是从育人的角度,让学生从中学到优秀的品质和做人的道理。两种教学目标相结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用心编写,掌握“双线”并列而行的方法,以创新化的教学方式、新颖的课堂导入、难点重点分解化的方法,有效体现出“双线”教学的特点,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双线组元”结构的含义

“双线组元”,指的是语文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有机结合,是一种以单元为整体,围绕特定的主体,在篇幅的选用上对相似的优质文章进行归纳的教材编写方法。即语文教材更注重对小学生的理性和感性学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发掘其中文化价值的过程中,能够更灵活、自然地发挥自身的语文想象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人文情感体会两个方面出发来系统地帮助学生找到相应的学习策略。

1. 教材中人文主题的体现

教材编写的特点是在每一单元的首页处有一行字,明确地引出本单元的人文性主题。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教材中,首页文字为“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沸腾的幻想。”不难看出,本单元是围绕各种童话故事展开的教学。四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都是经典流传的民间故事,人文主题的表现更是直观,有着鲜活的任务形象:盘古代表着勇于开创、自我牺牲的精神;精卫有着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毅力;普罗米修斯则是不畏强权,在造福人类的征途上不断前进。这些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都是小学生需要学习和养成的。

2. 教材中语文元素的体现

这里是指语文学习中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同样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单元开篇首页上提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种方式就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文章的主要内容,精准的注释部分、有意义的课后问题则是将语文知识点分界为若干知识点,成为语文知识元素教学的助学部分。而语文文本结构、细节描写以及新思维的发散都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从语文学科素养的视角出发,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即教师应引领小学生去发现语文教材中对语文基本功的教学指引,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语文基础来灵活转变自身的学习策略。

3. 创设“双线组元”语文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意识

由于“双线组元”教学理念不同于机械地语文知识灌输,其更注重小学生自身的参与,这样才能让教师的教学策略通过小学生的创新实践来快速实现。并根据“双线组元”教学模式,来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来更全面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语文学科内容的广泛性、教学目标的宽泛性决定了其具备了对学生知识和素养的双重教学,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下,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和单元结构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以“双线组元”为特点的结构教学体系进入了语文教学的视野中。教材的改革使得教师更加明确语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有效解决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这里从“双线组元”的实现途径上做出浅析,以帮助小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语文教材的中心思想,并能够有效汲取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文化来实现深度教学、高效教学。

比如:在寓言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故事悬念创设、故事背景渲染以及寓意延伸拓展方面来展开生动的教学,让小学生快速找准寓言故事与“双线组元”教学中的“人文”与“主题”要素。因而“双线组元”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将语文教材文本内容通过两条主线来进行深度学习,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本教学情境之中,并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方法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新方式方法,正确把握和利用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双线组元”结构为教学主线,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1. 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单元的核心价值

现代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整体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的分割式内容教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整体上看待事物,这也是“双线组元”结构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这种设计方法,实现了教师教学和小学生学习中的双赢,教师对整体性的把握更加清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单元主题上有效把握核心内容。比如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这一单元时,简单的故事映射的是当代社会需要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将事情做好、国家才能强大的深刻内涵。简单的故事、朴素的道理,是对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对下一代精神力量的内化和植入。只有发挥出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才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

2. 运用“双线”的方式有效导入,同时做好对学生知识与素养的教学,达到双重教学目标的实现

语文教学除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兼顾着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导入中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即将“双线”导入到课堂中,不能纯粹地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也不能简单地将语文教学变成思想道德课。德育与心育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给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不同的教学体验。而针对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双线组元”教学思维。这样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身浓厚的语文知识底蕴,并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来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确保德育教育与心育知识的相辅相成。如:在學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教师则可以从德育教育的角度出发,根据“双线组元”教学理念来为小学生展开文本的时代背景,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以及人文素养。这样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快速培养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再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教学中,单元教学从整体上是写景、以景传情,教师在课程导入上可以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利用边读边思考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心感受自然之美景。同时在阅读中带上个人感情色彩,以富有情感的语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阅读过程中划出描写景色的词语、词语运用的好处等。这种“双线组元”式的教学导入,是对教学双重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样不但能够拓展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还能帮助学生快速实现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

3. 在教学过程中人为设置“障碍”,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质量

教书育人的过程是“授之以渔”,而不是一股脑地将知识、重点难点倾倒出来,在教学中要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冲动。“双线组元”教学理念指的是让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科学选择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系统地确定语文高效学习的流程。即教师应以“障碍”为引导来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并促使小学生能够在解决“障碍”和“困難”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掘文章深层次的知识。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为了阅读而阅读”“直接阅读而缺少阅读方法”等低效的学习现象。同时“双线组元”教学理念需要教师与学生就同一文本,在不同的层面上形成有效的衔接。即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去设计问题,并尝试引领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语文文本知识与自身生活的实际联系。

仍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学习课文《走月亮》时,教师巧妙地摆出自己的“困惑”:作者和妈妈在秋天的夜晚散步时,除了对月亮的描写,为什么还要将周围的溪水、庄稼进行详细的描写?以教师的“真困惑”促学生的“真思考”,让课堂氛围在讨论中活跃起来,在探讨中开发小学生的思维。再如:教师在讲述《落花生》这篇文章时,如果仅仅是让小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则难以让其更深入地了解文章以物喻人式写作方式的写作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前应给小学生创设不同的“导读问题”,这样让小学生根据问题的指引来自然地进入到文本深度学习之中。如“作者在讲述生活化的特点时,你能找到并分析其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变化吗?”以这样的问题,来指引小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文章中的细节、心理以及动作描写,并让小学生以创新学习的方式来更自然、快速地找到文本中的“人文主题”以及“语文素养”。

4. 科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来鼓励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语文文本内容

双线组元教学思维更注重学生对于文本人物形象的刻画,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人文情感、写作手法中去解读文章。而现代化教学模式则更注重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即让学生通过情境化教学来更全面系统地掌握语文文本内容。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相对狭窄,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寻找实践探索有效突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本情境之中。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为学生形象地展示文本的创作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主人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四大名著导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影视片段、照片串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把文章中碎片式的环境描写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还可以将影视作品中改编了的人物形象与原著中的形象进行对比探究,进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内涵和意义。即以名著作品的现实意义为导向,来给中学生制定互动、交流式名著导读方案,以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名著的乐趣,从而实现精读、细读,发挥出 “双线组元”教学的优势。

三、结语

总之,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双线组元”结构,是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了有机的统一,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教育教学的本质,教师要整体解读好、把握好“双线”教学,发挥教材优势,开辟教学新路径,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双线人文文本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人文绍兴
双线自动闭塞轨道电路故障时发车进路准备的探讨
人文社科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双线模式下概念教学的探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