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深度学习

2022-05-30江志梳

考试与评价 2022年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深度

江志梳

引言:

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和学习。深度学习法能够使学生深入到数学知识中进行剖析和认知,促使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善以往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采用深度学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从而启发学生的灵感。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结果分析,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活动相对落后,教学观念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教学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比较重视,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启发。然而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推进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开展教学活动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方式构建教学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提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归属感,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参与到教学当中。然而有一些教师受到教学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将此种教学观念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所以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影响,在长时间的影响下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会压制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难度增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学生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将会对整体数学教学形成严重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1. 自主探究促进深度学习

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围绕学生进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要重视引导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这样一来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这也是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重要契合点。比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地观察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秒针的运行速度最快然而是三者之间最小的单位,秒针绕钟表走一圈表示一分钟,也就是60秒等于1分钟。而分针走一圈等于1小时。通过观察,学生对时间之间的关系得以充分地掌握。其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观察深刻地认知时间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深刻掌握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

2. 生活元素的融入促进深度学習

深度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关键。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框架,在教育不断的改革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通过深度学习优化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活内容在教学中的融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转化学习的思想。从而在深度学习的模式下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加深能够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购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融入生活化元素开展教学活动,这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大小面值,并且掌握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购物场景中掌握知识并提高计算人民币的能力。并且拓展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和应用思维。将深度学习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班级想象成“超市”并让学生购买学习文具,在班级中选出几名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导购员和顾客。由导购员引导顾客购买物品,之后收银员要按照顾客的购物清单计算所用的费用。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设计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相比于课堂教学更具技术性和目的性,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要设计合理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对问题实际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实践的意义。从而更为主动地探索和学习,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意义和价值。实际的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兴趣。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中关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式,教师先给学生布置练习任务。在教学前让学生自主准备好圆柱体的茶杯,并让学生对圆柱体物体的相关数据进行实际的测量。在课堂讲解前给学生提出问题:“将圆柱形茶杯体物体放到桌子上,观察圆柱体所占据的面积是多少?之后将圆柱体侧方放到桌面上并来回滚动一圈,测量出滚动范围的面积。假如在茶杯中倒满水,那么水的体积又是多少?可以利用小石子计算出茶杯的体积吗?”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驱动学生发动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通过开展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利用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内容。有的学生可以通过茶杯计算出小石子的体积,并且积极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利用小石子计算出茶杯的体积,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深刻地掌握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式,还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应用问题情境促进深度学习

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能够推动深度学习的落实,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从而创设出问题情境。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通过实际的操作、思考和学习把握知识的核心。并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思维,最终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今后在具体的实践中应用知识、迁移知识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认识小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如:“如果让你来表示0.1的十倍,你会怎样来表示?如果将小数点向小数的左边或者右边移动,这个小数将会变成什么?”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小数点搬家”的故事,利用故事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另外,教师在讲解关于小数的知识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并以此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彼此交换思维,从而积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构建出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和意义。教师利用问题和故事情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可以通过教师向学生的提问、互动和交流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

5. 利用信息技术细化教学内容

数学是小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知识具有抽现象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在当前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和方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转变以往被动的学习观念,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快速形成。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仍然有一些教师比较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是一种表象,这将对落实新课改所提出的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学生的思维形成一种固定的局面。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的模式和内容,使学生在这种新颖的教学环境中加强体验并提升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绘制路线图的方式,形成良好的空间感。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使教学的氛围更为有趣。教师可以利用“回家故事”给学生展示出“方向与位置”的视频,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实际的情境中,之后引导视频“人物”找到回家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同时拓展学生的思路,理解本节内容。

6. 动手实践中深化学生理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发散思维。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落实深度学习模式。比如在学习《圆》这一节知识时,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是圆的直径的二分之一、圆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式。”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定义和公式的,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們很容易忘记。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圆规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并测量不同圆的直径、半径的长度。如此一来学生在实际的测量中理解“直径是半径2倍”的定义,并且通过不同大小圆的计算掌握周长、面积的计算方式。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深入地体会和感悟到其中的道理,从而发挥出深度学习的重要意义。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只有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从而有效地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深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