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共享模式研究和思考

2022-05-30李胜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共享经济乡村振兴

李胜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整体布局,为调动农村生活动力、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和创新农作方式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当前惠农、扶农、利农背景下,农村自主振兴大有可为,农民主动脱贫、脱低更有抓手。本文结合北京郊区农村、农户和农产品现状,在“共享”经济兴起的今天,紧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农业发展趋势,研究“共享小院”形式,从燕落村自身优势、制约发展因素和实施“共享小院”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农村发展、农户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享经济 农民增收 思考

党的十九大提出實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短板仍然在“三农”,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情况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农村人才匮乏等诸多方面。

当前,农村产业不稳、产业不强、产业不活、融合程度低、产业小而散、劳动力空心化和人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北京作为超级城市,农村发展思路与农业大省、农业大市不同,发展和布局不能按传统农村来考虑,更多地应以服务城市、农业多样化作为出发点,探索大城市农业农村增收、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本文以北京郊区燕落村为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共享模式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密云区不老屯镇燕落村概述

(一)燕落村概述

燕落村坐落在北京市密云水库北岸,地处燕落盆地,位于平原和山地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靠云峰山,南面密云水库,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全年日照2700小时以上。村域面积12.7平方公里,地势平展,土地肥沃,环境优美,物产资源丰富,所属的不老屯镇是北京市著名的长寿之乡。

燕落村所属的不老屯镇拥有北京市最高的森林覆盖率(81%)。从1955年开始,北侧的古石峪村农民在党和政府植树造林号召下联合起来,有计划地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至今林场的总面积已超10000亩,已成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原始油松次生林。

燕落村地处水源保护区内。在密云区政府出台的多达15项具体保水措施的严格制约下,结合退耕禁养等政策,密云水库包括周边乡镇的水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水质稳定在地表二类水以上。空气方面,南部暖湿气流遇山脉上升,北部冷空气遇平原下降,形成了空气的良好流动。

1992年到2004年的十余年时间里,村中心的“密云区第五服装厂”是村民主要工作场所。2005年服装厂解散,大部分家庭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原工人或到附近村、镇的服装厂工作,或选择外出打工,或居家全职务农、饲养家禽家畜。目前,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多为售卖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或在农忙时节打零工,少部分农户会在家中散养几头猪羊,年底售卖,个别农户承包果树、出售鸭梨,极个别持有捕鱼证的农户在密云水库捕鱼期捕鱼售卖。

(二)燕落村现状

燕落村现有家庭结构多为祖辈和孙辈的跨辈组合,过着近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随着新一代人口的减少和劳动力涌出,在这个超级城市的农村逐渐形成了“半孤寡”老人和“半留守”儿童群体。

燕落村总住宅面积约88000平方米,户均约50平方米,略大于与周边黄土坎村和不老屯村。住宅面积之外,小院可种植作物的面积多在20至50平方米,主要种植时蔬、花草或者果树,部分用来圈养家禽、家畜。因常住人口减少、人均面积增大,到了产出盛季,蔬菜瓜果供大于求,浪费现象严重,散养的家禽成了农产消耗“主力军”。

为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村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实施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工程。1998年开始,全村陆续退耕还林面积累计约660亩,大部分种植板栗树(约400亩)。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流出,在近年来可耕作土地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南水北调、密云水库水位上涨),农民耕种意愿也持续降低。因身体条件、主观意愿和子女干预等,越来越多村民选择弃耕全部或距离较远的土地,或“只种不管”,或以赠与、约定“秋收送粮”等方式交由他人耕种,放弃或半放弃了耕作,将重心放在了自家菜园和临近自留地。

二、制约燕落村发展的因素

(一)人口减少与老龄化

燕落村是密云区第一大村,最多时超4000人口。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时,村民让出燕落平原用以建设密云水库,现居村民多为水库移民及其后代。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制替代了生产合作社,取消了以往“吃大锅饭”和“多劳均得”的体制条框,农民的生产劳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小农户的生产效率比较低,零散化的经营收入已经远远不如外出打工的收入,农村大多数强壮年的劳动力都流向城镇城市。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高校普及,农村学生通过中、高考一般都能进入到中专、技校或高等院校就读,完成学业后多在城市就业和生活,其余的学生也一般不会像父辈那样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务农人口减少使得祖辈相传的农作知识无法继续传承。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大学生农转非造成的户口外迁、进城务工带来的人口流出和人口老龄化等,村内人口数量和农户数量逐年减少,土地逐渐面临着无人耕作的局面。

(二)缺少经济活力

近年来,财政拨款、社会组织投入和企事业帮扶的重点更多放在增设路灯、硬化路面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乡村环境的改善。无外来投资,很长时间以来没有可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的企业和场所,加上水源保护区的有关要求,计划返村创业的人也苦于无业可创,逐步形成外在环境有改善、内在经济无起色的现状,形成了“无资金—无岗位—劳动力外出”的局面。

三、燕落村“共享小院”探索

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迅速,主要集中于出行等领域,且共享的产品大都是通过资本注入,需要不断投入资本,且主要收益为投资人。“共享小院”以农户土地为共享媒介,满足城镇人口对菜园的心理和现实需求,同时提高农民收入。

(一)有利因素

1.“后花园”的地理位置。燕落村距北京市中心120公里、密云区中心50公里,交通较为便利。密云区作为首都北京的后花园,在水质和植被覆盖率等多个方面,均位前列,水库北岸的不老屯镇燕落村,生态条件优秀,称得上是“后花园”中的“后花园”。

2.“严苛”的作物生长环境。为守住首都这盆净水,保护区内禁建设工厂、严控农药使用,严抓环境治理,给作物生长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这里日照充足,气候湿润,昼夜温差较大,水质优异、空气清新、土质肥沃,作物生长环境极佳。

3.“内供级”的作物品质。与果树林的瓜果和耕地种植的作物只能“靠天吃饭”不同,农户小院里种植的蔬菜瓜果在“一对一”关照下,相当于吃起了“小灶”。农户院子里种植的蔬菜得到了最为细致的照顾,不施肥、不施药,灌溉及时,极大限度地保障了“内供品质”。

(二)可行性分析

1.“共享经济”理念基础和前景。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共享”一词在城市中已经很常见,尚未在农村有效普及。因为上述三方面因素,密云农村可共享的“闲置”土地较多,作为可以提供共享经济产品的源头,在制约因素较多、不变利用其他方式提高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在农村推广“共享小院”有着合理可行的发展前景。

2.可行性。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人们开始重视食物的营养和品质。城里人更看重“有机”“营养”“原生态”等标签。随着人口减少,小院农产的供需平衡逐渐倾斜,需要创造出更多价值。共享农户小院,可以更好地实现土地价值,以此为农户创造更多的增收可能。一是城镇人“归园田居”的意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老龄化情况凸显,人们更加重视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向往农村生活。退休的老人想要“归园田居”般简单、闲适的慢节奏生活,年轻人周末郊游需要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城里的孩子需要更多地接触自然、了解田间地头、感受田园生活。共享小院提供了可行的场所,让“在农村有块地”成为可能。二是农村人“变废为宝”的需要。长时间以来,除入冬和春季需冬储白菜外,蔬菜多自给自足,以时令为主。在盛季时,生菜、辣椒、黄瓜、豆角、冬瓜,南瓜等严重供大于求。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农户多会选择让作物长“老”,以求“量”不求“质”的方式饲喂畜禽。如今鸡鸭成群、牛羊满街、家家养猪的景象已不复存在。零星喂养的几只柴鸡,多半也是给孙辈的营养品,小院产出的蔬菜浪费现象愈发凸显。如何让这些在农民眼中不值钱的小院农产变“废”为宝,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小院”共享模式探索

从与燕落村内第十三生产区(全村共有14个按区域划分的生产区)15名村民的初步调研访谈情况来看,农民基本接受“小院”共享这一模式。在“固定租金+依产供货”“固定单价+按需计重”“委托三方+全程托管”和村民提出的“整体出租+自行管理”等4种共享模式中,以下两种共享模式农户接受程度较高(图1)。更倾向何种“共享”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调研访谈村民的家庭人口情况,和对信息、网络和物流的接受程度。

1.固定租金+依产供货/定制农产。农户与租客约定固定数额的租金,小院内应季农产交付情况视实际产出而定,或在小院内划分出定制作物区域,按租客需求“定制”农产,最终以物流或其他方式完成农产递送。其优点:“一对一”,农户一次性获得租金收益,租客可按需求灵活提出寄送农产需求,了解不同作物生产周期;自主选种,定制农产,租客获得感更强。其缺点和制约因素:应季农产数量无法具体量化,定制农村的产出情况受生态气候条件、管理水平的影响较大。

2.固定单价+按需计重。租客与农户商定农产单价,农户按租客需求提供应季农产,以农户发货称重或客户收货称重的方式确定金额,最终以物流或其他方式完成农产递送。其优点:可实现“多方共享小院”。租客可按需选择农产,不需提前支付租金,按实际重量计算金额,更为直接透明。其缺点和制约因素:农户无法获得稳定收入,按租客需求提供农产,积极性不高,或出现“高产出、低共享”情况。

四、几点思考

共享经济的兴起和普及,方便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正在被更多人接受。农民的小院通过共享模式,把农户土地、小院的部分经营权分享给没有土地的城市居民,一方面,可以提高闲置或半闲置土地的利用率,通过“代为管理”土地的模式,进一步获得佣金;另一方面,可以让没有土地的城市居民获得土地“耕种权利”,感受田园生活。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从带动经济角度来看,“共享小院”可增加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联系,可以促进郊区旅游,带动郊区民俗等发展。“共享小院”或更多以物流方式实现农产递送,可促进不完善的农村物流网发展,反向刺激、打通物流进村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一)“管理”助农,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合理利用就近土地或者自家宅基地内小院种植作物,进一步做好种植计划、精耕细作,不断提高重点地块的管理水平,为提高作物质量和品牌宣传做好基础。

(二)“质量”兴农,提高农产品质

小农生产“小而精”“精耕細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具有更高的效率。通过合理划分小院土地,探索农村“老种”和市场新品种对照、各种颜色作物分行种植等兼具创新、科学和观赏性的多样化种植方式。选择优质作物品种,提高种植农产的观赏性和质量。

(三)“品牌”强农,推进农产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农业农产品牌化是改善农业供给结构和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的过程,应以品牌为引领,助推农产品发展,乡、乡镇政府做好统筹谋划,寻求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支持(粗加工工艺、生物防治技术、推荐优异品种等),将农户分散的农产品集中整理,从“单打独斗”的家庭零星、分散的销售模式,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产业链发展,依托现有品牌(如“库北”等)统一包装销售,通过帮扶企业多渠道、多资源开展品牌推广,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农村小院内优质农产品价值,不断激发农民劳动积极性,推进农村、农产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四)“共享小院”促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9年8月,《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印发,要求坚持农户主体,发展多种类型的家庭农场,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提出因地制宜,创新农场发展思路,支持家庭农场开展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等内容。

实现乡村振兴没有固定的模式,农村不能“等、靠、要”,应当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支撑点,以绿色生态作为关键点,以乡村人才培养作为突破口,以激发乡村内在活力作为核心要素,主动探索、积极谋划,探索振兴乡村之路。结合燕落村实际情况,应紧抓机遇,探索乡镇党支部牵头组织、村集体带头整合、意向农户积极参与的新形态农户小院使用新格局,充分利用经验丰富的老龄化“职业”农民队伍,依托乡村振兴战略顶层布局,调动农民自主振兴的积极性,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调整经济收入构成,努力改变大城市农村落后的局面。

要积极响应政策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农户小院、临近耕地等,因地制宜推广实施“共享小院”。同时,培育精细化管理土地的新型农民,使这类农民成为乡村经济振兴的主力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农业农村部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良好条件下,开展农村“闲置土地”或农户小院利用工作,激发农民劳作积极性和乡村振兴内在活力。

参考文献:

[1]曲庭文.北京"小巴马"长寿不老屯[C].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2013:280-287

[2]张广会.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20:18

[3]刘永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J].农产品市场,2020,21:10-11

[4]陈龙,吴春玲.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小农户问题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43-48

[5]习近平.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gov.cn/ 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 htm,2021.10.27

(作者單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财务局)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共享经济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