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如何融入高年级学生课堂教学

2022-05-30林俊卿

考试与评价 2022年9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五育美的

林俊卿

引言

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是学习成绩上的优秀,还需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让学生在新型的课堂模式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成长。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原则,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内在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立足学生,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什么是“五育并举”

小学“五育”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201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全面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五育并举”思想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启示

(一)明确基础教育应该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对于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体力和智力的自由发展、才能和兴趣的充分发展、道德和审美的全面发展。

(二)在一定程度上改进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

在具体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要想落实“五育并举”则必须对传统的教育形式作出改变,将具体的政策落实到位。

(三)课程设置改革,加快全面发展进程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往往语文、数学、英语得到学校或者教师足够的重视,而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却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基本的价值。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两种类型的课程必须有机结合。

(四)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五育并举”,不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和结构,还要有意识地进行思想上的改变。注重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全面发展”的思想贯穿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

三、在小学高年级美术课程推进“五育并举”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学生提高美术学习水平和能力

“五育并举”的教学思想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美术教学形式,另一方面也使学校和教师充分认识到美术在美育培养上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一方面助力学生美术学习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美術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使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单纯地停留在美术知识的表面。更加注重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

(二)助力美术教学改革

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上呈现一定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五育并举”的理念能够更积极地推动小学美术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构建全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三)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美术知识和学科技巧;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美的认识,使学生在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四、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好像只有语文、数学、外语才是重要的,甚至到了临近考试的时候,美术课堂还会被“霸占”。高年级小学生由于即将面临升学,课业压力相比低年级学生来说还会更重一些,加上学校以及教师对于“副科”的不重视,自然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

(二)美术学科的教育方式问题

同其他学科类似,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仍然是延续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被动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在板书上,严重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枯燥的教学模式也不足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上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也直接限制了学生的美术学习。

(三)教师的观念问题

基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有限和学校与教师对于美术学科的重视度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仍然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基础美术知识的讲解上,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实际绘画技术和美术鉴赏力的重视。使得学生的美术认识不能够得以加深,美术鉴赏水平也得不到更好地提高,影响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

五、“五育并举”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美

小学校园推进美术课程不仅要重视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有意识地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推进学生艺术素养提高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艺术美的追求和认识。

在具体的绘画进行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绘画环境。一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严格地按照绘画步骤进行绘画操作;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提醒学生严抓每一个绘画的细节,使学生在感受细节美的同时,理解绘画的意义,提升自己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通过情景模式塑造来进行美术教学

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不仅要向学生明确最基本的绘画目标,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绘画的具体场景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有时候学生很难进入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问题情景创设或者是多媒体的辅助,营造一定的绘画场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去感受景色和内容,结合自己的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利用互联网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先进的技术手段也能够辅助小学美术教学,使课堂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灵动多彩。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地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改进,更加高效、快捷地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术知识,思考美、欣赏美。

小学生喜欢用画笔将自己意识里的美呈现出来。美术课堂微课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美的作品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美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比如“线与造型”课程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视频,为学生播放各式各样的线或造型,让“线与造型”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不再那么抽象、那么遥远。教师一边播放微视频,一边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清晰了线的造型的概念,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于造型美的认识,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融入生活实践,加强审美理解

为了进一步融合“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加深对于美的认识,教师其实是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去提高学生欣赏美和感知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将美术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他们通过图像、事物或实际的情景铺设,更深刻地感受藝术,以一种更加积极的状态去感受美。

(五)发挥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创造美

美术课程是离不开实践的,美也是源于生活的。小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绘画能力,而且在实践当中拓展了对美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博物馆或图书馆,引导他们进行绘画创作。带学生们去红色基地或旅游区,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认识和想象进行绘画创作。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有意识地积累绘画素材,对于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具体的景观或具体的结构美记忆下来、储备下来,用在自己的绘画作品当中。引导学生大胆去创作、去交流。提升自己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美术创造力。

(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美术思维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紧抓教学目标和进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确保教学内容的顺利呈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美术思维的形成,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加强学生对于未知的探索,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美术思维的灵活运用。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小组结合的形式,引导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灵活运用美术知识,加深对于美术的理解。

(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保障“五育”的顺利实施。在小学美术的课程开展当中,不仅要重视校本课程,还要重视家校共育,推进学生的全学科、全方位地全面发展。

教师要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得到正向激励,在扎实自己美术基础的同时,掌握更多的适合自己终身发展的多项技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完善自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五育并举”是当今时代的必然。它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高年级推行“五育并举”,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美术学科在美育上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改进学科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同时,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五育美的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