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本课堂的数学计算教学探究

2022-05-30薛枫

考试与评价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教师应利用

薛枫

一、生本课堂的内涵

在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下,其可以从几个方面剖析生本课堂的内涵。首先,从教育的价值角度来看,生本课堂主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理解和感悟。其次,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来看,生本课堂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驗和价值观念,在生本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充分鼓励学生进行表达。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生本课堂将教学内容看成是实践性的过程,更关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师生关系来看,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互换,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教师也不是一味地传递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最后,从教学行为上来看,生本课堂是建立在学生和教师互相进行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结果评价来看,生本课堂改变了以往的以成绩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关注于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生本课堂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意义

1. 发挥学生主动性

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学生都是对于教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地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定的枯燥性,而且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也是不同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无法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下,学生是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存在的,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力量。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学会数学这门学科,让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者,而是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用心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利用好课堂的教学时间,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2. 结合学生的学情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数学课堂不能只是简单地传递知识,也不能过于生硬化。在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进行自主性地思考加入合作探究的方式,真正做到交流学习,做好对于传统课堂的创新。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数学的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数学目标是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短期活动取得的学习进步预期。在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重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方案,确定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做好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切实鼓励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学习。生本课堂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学习和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当教师为了让学生进行学习而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体,“以学生为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得到落实。为了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教师应重视从生本教育的理念出发,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一定的教学任务,真正保证数学的课堂教学发挥出一定的实际效果。

3. 助力学生的发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教学时,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数学这门学科中的知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于自己的讲解内容,很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一定的影响。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应重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行为,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确保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客观化地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做好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完善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保证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学生的个人发展。

三、基于生本课堂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1. 巧用微课,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都是在向学生灌输一些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无异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是被动化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如果一直都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信心,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生本课堂是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主来进行教学的,为了充分激发出学生的计算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合理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利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分析,充分利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出学生身上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这样一个视频内容:情境图上有45个彩色的小球,每个彩球都有自己的序号,只要说出彩球的号码,就能马上说出它的颜色。利用这样的微课形式,充分激发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2. 融合生活,锻炼学生计算思维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数学的课堂教学计算时,应充分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充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和学会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利用这样的方式,充分建设一个生本化的数学课堂。学生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充分提升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增强了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此,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找寻一些数学问题,充分保证数学的技术教学得到实质性发展。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计算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一课时,从生活中寻找一些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计算思维的锻炼,充分摆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如:有一个商场进行打折促销活动,一个玩具原价是240元,如果打8折出售,那么现在购买这个玩具,可以少付多少钱?利用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充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数学建模,促进学生计算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模型,其中表现为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和性质。利用好数学模型,能够搭建一个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知识应用之间的良好渠道。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建立和处理相关的数学模型,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的问题中。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充分从现实生活中找寻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能够让学生完成对于新的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做好对于学生的指导,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析,寻找自己找到的数学信息。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序的思维脉络,建立一个良好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就是数学这门学科建立模型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和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的相关问题,然后利用数学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得出结果,完成对于结果的验证。

例如在学习用竖式计算“68÷4”时,为了避免除商时被除数遗漏了相减过程的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每一步算理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归纳。在计算教学时,利用建模的方式,从具体的实际例子中,抽象出所具有的共性,利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进行概述。

4. 加强反思,提升计算准确率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为了充分贯彻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应充分对于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验证。不同的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失误,这些失误也说明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利用计算反思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题目有一个深刻的分析和研究,分析计算中的计算规律。利用这样的方式,充分把握计算中的规律性内容,增强学生思维中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课时,在教学时,对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可以直接使用公式进行计算,也可以利用拼接法、分割法进行计算。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充分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反思行为,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教师应利用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