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精心预设于动态生成中

2022-05-30马晓芬

考试与评价 2022年9期
关键词:精心预设教学活动

马晓芬

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停地发展,小学数学课堂中科学合理的精心预设如何进行,又如何保证科学合理的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进行实现,在学生的成长之中,将精心的预设实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教学预设是为了更好地准备教学过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提供正确的指引,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讲述如何寓精心预设于动态生成中。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学生的年龄、思维能力等多种原因造成数学教学相对不容易。数学对于学生的智力以及逻辑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小学生对世界初步认识以及形成基本的数学能力的平台,教学结果对学生之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长期的实践之中,教师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学经验,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不断地完善,如何将精心预设实际地运用在教学之中是一个不断被完善的课题。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教学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

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之上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火热地  參与到课堂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属于动态生成。精心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前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预设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课堂充满活力,精彩纷呈。预设体现了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人本的尊重。预设是教师的有备而来,顺势而导;生成是学生灵感的突现,智慧火花的迸发。生成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延伸和超越,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如果把预设看作“根”,那么生成就是“叶”,只有依靠“根”的博大精深才会有“叶”的浓密茂盛。如果把生成比作朝霞,那么预设就是旭日,朝霞只有依靠旭日方能绽放光芒!教学活动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课堂之上,教师要对课堂做一个精心的设计,只有在精心的设计之下,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的教学。毫无准备地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进行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等综合素质进行考量,然后进行课程设计。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互辅助、互相促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二、精心预设,精彩实现

小学数学课程之中,由于数学这一课程的特性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性,数学教学相对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一同利用课程进行知识的传递。课堂之上会经常出现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的情况,这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能力养成,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影响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所需工具,以及给学生交代好所需的工具。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接下来将要学习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之前准备不充分的情况。在课程预设之中,对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以及较为具体的教学过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提前进行了预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了解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讲解“面积”这一课时,课本上有些题目需要学生提前获取一个数据信息,教师就可以提前制定好收集的计划,然后准备好所需要的工具,将学生进行分组之后,进行数据的获取。在学生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针对出错的点进行纠正。最后进行总结,教师通过观察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对小组进行评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之中,有效地提升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基于预设,灵活实现

任何事情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预设在实现的过程中,要随着具体的情况变化进行改变,在课堂之中,存在着很多的变化,在进行课程预设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反应留出空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进行课程预设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身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增加学生参与的过程,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引发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学生已经明白可能性的概念,教师可以将问题代入到现实的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奖的可能性进行计算,一次转动转盘中间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一,那么在第二次转动转盘的时候,中奖可能性是多少呢?有的学生说十分之一,也有学生说是十分之二,还有的学生无法确定答案,教师给学生留出来一些时间进行探讨,最后在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想法不断地推敲的过程中,得出仍是十分之一的结论,原因是可能性不会叠加。教师给出问题,学生进行自我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更好地进行学习。

课程预设只是针对课程的一个提前的安排,但是学生都存在着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变动,教师要随机应变,而不是一味地依照预设进行教学。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营造一个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四、合理预设,巧妙生成

在进行预设的过程中,要基于科学合理的原则,对将会发生的状况进行一个科学的预测,并提前制定出相对应的策略。计划赶不上变化,预设是对课程的一个计划,但是在实际生成的过程中,仍会存在很多的状况,在预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发生的状况有一个充分的预设,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预设。

数学教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在进行课程讲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有些提前准备的例子,在实际的运用之中可能效果不是很好,这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改变。例如在讲解“计量单位”这一课程中,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原本是想要以学生自身的重量来举例讲解克与千克的不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体重并不清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进行随机应变,将学生的体重改为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物体,比如说盐、糖等学生有概念的物体。贴近学生生活进行教学,课程预设要在科学合理的状况下进行设定,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小学的课程教学不是一个可以提前安排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将预设在课程之中巧妙的实现,发挥预设的作用,但又不被预设约束,深刻理解预设对于课程的意义,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实现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五、突破预设,动态生成

预设是对课程的提前准备,但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死板的执行教案的过程,课堂应是师生双方一起利用课程进行知识的学习的过程,课堂不应是死板的,而应是具备个性化与人情味的。课堂之上,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溝通,对学生之间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善于进行捕捉,并迅速对其进行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利用。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思考,会提出很多与之前不同的问题,在这个状况之中,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开发利用,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预设进行一定的改变。

小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对问题的思考,有些时候显得异想天开,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脱离出之前的“填鸭式教育”,在预设的指引下,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倍和因数》这一课程中,有这样一道数学题:238至少加上( )是2、3、5的倍数。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通过先求出2、3、5的最小倍数是30,从而知道30的倍数中距离238最近的数字是240,由此可知240就是2、3、5的倍数,答案是2。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再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课堂之中,除了获得知识,还可以培养自身的技能。

预设只是课前的一个计划,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身的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自身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表达,在探索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六、自我评价,丰富课堂

学生在课堂中,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一个评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对短板部分有一个重点的突破。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需将思考、讲解等主要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就课本上的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之后分组讨论,在讨论结束之后,可以请学生对自己的思路进行分析,之后学生对彼此进行一个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

总结:

对于小学数学来讲,在教学中想要寓精心预设于动态生成中,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精准地分析,通过与学生实际状况进行结合,充分准备,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实现预设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预设需要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提供给学生自我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过程中,需要精心预设来进行策划,但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活动的改变。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还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以及自身技能的培养,预设与生成才能相得益彰,让生成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精心预设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精心、贴心、尽心” 赴一场一年一次的“约会”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精心选购 合理搭配
吾栖之肤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