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份红三叶新品系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

2022-05-30赵刚汪鹏李然王玉祥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红三叶方差分析形态特征

赵刚 汪鹏 李然 王玉祥

摘 要 比较分析了新疆自主选育的红三叶10个株系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选育的HSY01~10株系新疆红三叶为材料,对其12个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以探明不同材料的形态差异性。结果显示,株系间除了叶长、粒长、粒宽差异达到显著(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61.01%;10个株系的红三叶可分为适合育种、牧草、观赏3类。HSY2、HSY3、HSY4、HSY5、HSY7单株叶片数较多,可以作为牧草利用;HSY8花序多,可以作为观赏草利用;HSY9、HSY10茎长和茎粗表现较好,可以考虑作为育种材料。

关键词 红三叶;种质资源;形态特征;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S54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7.006

红三叶又名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主要分布在欧洲、俄罗斯、新西兰、美国东部等地区,属温性植物,为豆科三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牧草品種之一[1]。红三叶在草原轮作中占重要地位,为良好饲料、绿肥,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品质好、适口性好等特点,也是花蜜来源之一[2-3]。红三叶寿命3~5年,高35~110 cm,长茸毛;小叶椭圆状卵形至宽椭圆形,长34~44 mm,宽17~28 mm;主根入土深,一般90~150 cm,侧根主要分布于表层6~45 cm的土层中;分枝能力强,一般为15~30个,多者40个。花序腋生,近头状,有大型总苞,总苞卵圆形,具纵脉;花萼筒状,萼齿线状披针形,最下面一齿较长,有长毛;花冠紫色或淡紫红色;荚果包被于宿存的萼内,倒卵形,长约2 mm,果皮膜质,有纵脉;花期5—8月,寿命较长,荚果小,每荚有种子1粒,种子肾形或椭圆形,千粒重1.5~2.2 g[4-5]。

红三叶属于异花授粉植物且自交不亲和,其种群是一个具有不同类型个体组成的杂合体,在红三叶种群内和种群间存在高水平的基因变异。红三叶可作为饲料用于牧草和水产动物食用,在世界各地广泛用作优质牧草、绿肥植物、水土保持植物和药用植物。我国红三叶育种工作起步较晚,育成的品种不多。截至2020年,我国育成的红三叶品种有7个,其中地方品种3个,分别是巴东、岷山、巫溪;育成品种2个,分别为鄂牧5号、甘红1号;引进品种2个,分别是希瑞斯、丰瑞德。育成的品种少,且有关红三叶品种选育的研究也不多,尤其是关于新疆红三叶的研究资料极少。目前,有关红三叶的研究集中在形态特征、组织培养、表型多样性、抗旱、耐热性等方面[6-9]。

新疆红三叶具有资源丰富、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等特点,但研究资料不多。基于此,本研究以自主选育的红三叶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在花期和成熟期对其花、种子的主要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以期为红三叶新品种的申报登记提供基础数据,也为新品种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新疆农业大学三坪农场。三坪农场土壤类型单一,无盐碱危害,主要特点是成土母质为冲洪积物的黄土和红土状物质;土类简单,80%的土壤为黄板土、灰黄土,另有少量的黑红土和火岗白板土。区内大部分土壤土层较厚,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质地良好,多为含砾砂壤土,有机质含量1.2%~1.5%。

1.2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新疆农业大学三坪农场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实验室选育的10个优良株系(HSY01~10),材料亲本来源于新疆和国内外25个群体,开放授粉条件下在其后代中通过多次混合选择的优良株系后代种子。2017年9月秋播,行距30 cm,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5次重复,同一区组应放在同一地块,小区之间过道宽50 cm,整个试验地四周设1 m保护行,小区面积15 m2(5 m×3 m)。

1.3  测量内容及方法

2019年7月中旬,在红三叶开花期,每个株系随机选取10个单株,测量株高、单株分枝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茎长、茎粗,在盛花期(8月上旬)测定单株花序数、花序长度、花序直径、单个花序小花数等,记录每个株系种子成熟时期。

1)株高:用直尺测量植株从地面至最高点的绝对高度;2)单株分枝数:以植株的一级分枝为准,记录每个单株的分枝数;3)叶片长度和宽度:选择已生长完全的复叶中间叶片,测量叶片长度和中间最宽处的距离;4)单株花序数:不统计现蕾期花序,记录每个植株所有已经开花的花序数;5)单个花序小花数:选择完全盛开的花序计数小花总数;6)茎长、茎粗、粒长、粒宽等用游标卡尺(±0.02 mm)测量,千粒重用千分之一天平测量。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6 、IBM SPSS Statistic 19.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差分析

10个红三叶草材料的形态指标如表1所示。1)绝对株高最高的是HSY8,为109.40 cm;最矮的是HSY5,为83.00 cm;一般情况下株高的红三叶可用作牧草,矮的红三叶可用作观赏草。2)单株分枝数最多的是HSY10,为37.40个;单株分枝数最小的是HSY2和HSY8,均为17.60个,其余株系在21~25个;单株分枝多的可用作牧草。3)HSY4的茎粗最大,为4.66 mm;HSY5的茎长最大,为97.50 mm。4)10个株系的红三叶叶片形状均为椭圆形,茎秆直立中空,叶被有直立长茸毛。从叶片长度来看,HSY5的叶长43.19 mm,叶宽32.82 mm,均显著高于其他株系。5)单枝花序数中,HSY10最少,为4.00个;HSY2最多,为11.00个。单序小花数中,HSY8最多,为117.60个;HSY10最少,为56.2个;单枝花序数多的株系可作为观赏草和蜜源植物利用。6)红三叶种子一般为倒三角形、倒卵圆形或椭圆形,两侧扁。HSY8的粒长2.16 mm,粒宽1.79 mm,呈小突起、浅褐色,是10个株系中种子最大的。HSY7的千粒重最轻,HSY1的千粒重最重,表明HSY1的种子质量较好。

在不同株系之间,各性状的差异程度各不相同。为进一步了解各性状的差异是否显著,对不同株系的相同表型形态性状数据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叶长、粒长、粒宽指标差异达到显著(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F检验结果可看出,叶片宽度的F值最大(10.796),而后依次是单株叶片数(10.714)、茎长(8.49)、单序小花数(6.277)、单枝花序数(6.126)。

2.2  主成分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影响红三叶花部和种子性状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对花部和种子性状的12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见表2)。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1.01%,代替了原始因子所包含的主要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19.605%,对其作用较大的性状有绝对株高(0.776)、粒宽(0.677)、千粒重(0.505),与第1个主成分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第2个主成分贡献率为16.093%,对其作用较大的性状有粒长(0.668)、茎粗(0.572)、单株分枝数(0.492);第3个主成分贡献率为13.599%,对其作用较大的是单株叶片数(0.632)、单枝花序数(0.569)、叶长(0.525)和千粒重(0.514);第4个主成分贡献率为11.713%,对其作用较大的是单株叶片数(1.406)、叶长(0.607)和千粒重(0.601)。通过对试验数据进一步分析可以说明,前4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均大于1,说明前4个主成分在红三叶表型性状变异中的作用较大。10个株系的表型差异主要来自叶片大小和单株叶片数、小花数。

2.3  聚类分析

如图1所示,通过对10个红三叶株系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在距离10处聚为3类。1)HSY9和HSY10。这类红三叶茎长较长(超过90 mm),茎粗较粗(超过4.03 mm),此类型的品种可以考虑作为育种材料。2)HSY1、HSY6、HSY8。这类红三叶单株叶片数少且叶片窄,不适合作为牧草利用。但HSY8花序多,可以作为观赏草利用。3)HSY2、HSY3、HSY4、HSY5、HSY7。这类红三叶单株分枝数较少(不超过24.20个),叶宽中等(18.12~32.82 mm),但单株叶片数多(至少有140.40个),此类型的红三叶可作为牧草利用。

3  结论与讨论

植株生长状态、形态学特征、生产性能等都是评价红三叶生态适应性的重要指标。生长速度越快,物候期越早,植株越高,叶片面积越大及叶绿素含量越高则说明生长状态和形态学特征越好;茎叶比越低,单株鲜草产量及单株生物量越多则表明生产性能越好[10]。通过对红三叶10个株系的12个性状进行综合比较,HSY2、HSY3、HSY4、HSY5、HSY7单株叶片数较多,可作为牧草利用;HSY8花序多,可以作为观赏草利用;HSY9和HSY10茎长和茎粗表现较好,可考虑作为育种材料。

杨龙等认为红三叶株高越高、分枝数越多、产量越高的品种越适宜推广种植[11]。本试验中绝对株高最高、分枝数最多的分别是HSY8、HSY10,可作为牧草利用。徐远东等认为红三叶的叶、茎、枝等营养器官作为参考指标,营养体部分突出、理论生物量较高的可在以产草量为主的育种方向上进一步选育利用[12]。因此,本试验中选取了叶片大小、分枝数、小花数等营养器官性状作为参考指标。

本试验只开展一年,只选择检测了部分形态指标,没有开展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的研究,后续将会对红三叶的生产性能、抗寒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为红三叶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提供全面科学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Bowley S R, Taylor N L, Dougherty C T. Physiology and morphology of red clover[J]. Adv Agrono, 1984, 37: 317-347.

[2] Biggs D R, Lane G A. Identification of isoflavones calycosin and pseudobatigenin in Trifolium praiense[J]. Phytochemistry, 1978, 17(9): 1683-1684.

[3] Price K R, Fenwick G R. Naturally occurring oestrogens in foods:a review[J].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1985, 2(2): 73-106.

[4] 樊江文.红三叶的研究和利用[J].草业科学,1994(5):10-14.

[5] 曾虹燕,周朴华,侯团章.红车轴草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2):95-96.

[6] 孟玉玲,皓云鹏,贾敬芬,等.红三叶组织培养及再生植株[J].草业学报,1994(2):51-54.

[7] 张鹤山,陈明新,田宏,等.野生红三叶种群表型性状变异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1):44-49.

[8] 王晓军,于凤芝,矫健.寒地野生三叶草形态特征及抗寒性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學,2007(6):62-63.

[9] 秦晓鹏,彭燕,范彦,等.重庆地区野生红三叶耐热性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 1454-1457.

[10] 蒋林,尹正纯,曹红,等.丰都县山羊产业发展思考与建议[J].南方农业,2011,5(3):66-69.

[11] 杨龙,买小虎.不同红三叶品种在兰州地区适应性比较[J].甘肃畜牧兽医,2018,48(7):72-74.

[12] 徐远东,何玮,冉启凡,等.引进红三叶种质材料农艺性状评价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1):99-101.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丁志祥)

收稿日期:2022-07-04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优良牧草品种引进与乡土草种驯化选育”(2022B02003-1)。

作者简介:赵刚(1966—),男,河北保定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态修复与监测评价。

猜你喜欢

红三叶方差分析形态特征
红三叶个体水平异黄酮含量的差异及其形态特征和草产量比较研究
三叶草属2 种草坪草出苗和幼苗生长阶段的种内与种间关系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浅析对嫌疑立体足迹形态特征的提取技术与生物特征辨析
网络互动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高校二手书市场细分研究
应用统计学课堂教学组织实践与探索
金华市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出租车资源配置
湖北育成我国首个红三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