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十六年前的回忆》,把文章开头写得看点十足

2022-05-30莫笑君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22年9期
关键词:点题悬念热点

上一期讲了如何让文章结尾余韵悠长,为了做事“有头有尾”,这一期就讲讲开头。有没有那种短短几句话,就立刻让文章看点十足的开头呢?《十六年前的回忆》里就有,作者短短几句话,就展示了营造悬念、开门见山、直击热点等多个开篇技巧。这篇叙事散文由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文章回顾了李大钊遇害那天的种种细节,深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许多具有冲击力的情感,在开篇就已显露。

营造悬念, 让开篇吸引人

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就是,结尾应当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但开头恰恰相反,当像爆竹乍起,剧烈响彻。只有“动静”够大,才能吸引注意,激发读者抽出时间把文章看下去。

如何让文章“骤响易彻”呢?这个技巧其实在栏目第一期就讲过,营造悬念!

还记得悬念的本质是什么吗?说话说一半,不把话说完。你剩了半句话吊人胃口,自然引人上钩。

《十六年前的回忆》开篇就用一句简明易懂的话,直接引我们“上钩”: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短短一句,悬念油然而生。

“悬”在哪儿?你是不是想说,“永远忘不了”就是最大的悬念,它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作者为什么忘不了?而且还“永远”忘不了?

你说对了一半。其实,全文最大的悬念从“1927年4月28日”就开始了。不要小瞧这个日期,当作者把一个日期写得十分具体、精确的时候,她就是在暗示:这个日子在我脑海里清清楚楚,一个数字都不会模糊。至于“我永远忘不了”,是作者对这个日子感情程度的说明,用来进一步强化悬念的。

可以回忆一下你看过的悬疑小说,有一些可能是这样开篇的:“1997年5月3日下午4时08分,被害人的尸体被发现在……”开篇给出的信息越细越准,就越能引人怀疑:如此详细的信息里,肯定暗藏了一些伏笔吧?狡猾的作者一定在这里设置了机关,以便与后文形成呼应……因此,一个精确的时间,一份强烈的情感,一个神秘的现象,都可以成为开篇悬念的载体,这些要素都充满着某种不合常规的显性特征,能营造出让人欲罢不能的阅读氛围。

今年7月6日,歌手周杰伦上线了新歌《最伟大的作品》——有人说,他把歌名取得“毫无退路”,实在太狂了!其实,这首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要想制造勾人的悬念,一个很简便的方法,就是用一些“最”字句来开头!

比如,你的作文可以这样开篇“我没想到,一个曾让我最讨厌的人,竟变成了我最敬佩的人。”“我最害怕的事情,终于还是来了……”有了这个悬念,接下去你就能轻松展开这个人、这件事了。都因“最”这个字眼,情感色彩极其强烈,越外显、越张扬的描述,往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当然,“最”字的使用要注意“用法用量”。过去,有些广告喜欢用“最佳”“最高级”“最便宜”等字眼招揽顾客,现如今都不允许了,以防过度包装、夸大其词。这给我们的警示是,写作情感可以强烈,但切记不能造假。此外,你记性好的话,一定还记得,营造悬念还有个很简便的手段,就是“问句”。运用“设问”“反问”等给文章开篇,其本质也是营造悬念。比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

我们试着把《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也写成问句——

你可知,我这一生最难忘的是哪一天?

1927年4月28日,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在营造悬念、吸引读者注意上,依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过,也别光顾着营造悬念,写到最后还得把悬念揭晓,才能圆满收尾哦!

直接点题, 让开篇切入快

无论叙事或议论,都讲究“开宗明义”。一上来,最好就把文章的中心给说明白。读者心中有数后,再细读正文,就更有方向,也更易理解。

我上学时,经常存在“入题过慢”的困扰,现在回看,暴露的是那个年纪倾诉欲强、不懂节制的问题。事实上,高明的作者都有一颗“快刀斩乱麻”的心,他们对开头不会过多留恋,奉行着“人狠话不多”的原则,往往一上来就点题,扎针似的,简单几句话就把中心意思迅速“扎进”皮下,再把正文输液似的一点点输入读者大脑。所以,写文章还得有点儿“护士精神”——快、狠、准。要练就这个本领很简单,开篇第一句直接点题就行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这么做的: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很干脆利落吧!短短一句话,前半句揭晓了我们前面说的悬念:作者为何永生难忘?因为这个日子是父亲的忌日。后半句直接点题——“十六年前的回忆”指的就是父亲已经去世16年啊!

这种点题法就是所谓的“开门见山”,能使阅读变得高效。经过多年写作实践,我总结了一个非常管用的小技巧,可用来快速点题,那就是——开篇第一句,你什么都不用想,只需对标题进行扩句!

我们以2022年部分中考作文题为例,用“扩句法”来试着开篇——

2022云南《耳畔总响起那句话》:多年过去,每当遭遇困惑,我的耳畔總会想起XX说的那句话……

2022苏州《学问藏在里》:你若问我,学问在哪儿?我想告诉你,学问无处不在!不过,它也没那么好找,因为真正的学问都藏在XX里!

2022永州《我选择的路》: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我想说,世上本没有路,可我勇敢选择了,所以便也有了自己的路!

开篇对标题进行扩句,既能丰富、解释标题的内涵,方便引出下文,还能让你一登场就鲜明地向老师展示:瞧,我仔细审题了,正牢牢扣着题目在写呢!

此外,在上面的开篇中,还同时运用了设问、引用名人名言等多个技巧,这些都可以综合到一起,让文章起好头、开好局、迈好步。

结合热点, 让开篇更“时髦”

乍一看,《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哪有热点?事实上,所谓“热点”隐藏在文章背后。当时,李星华写这篇文章,正值李大钊遇难16周年——纪念李大钊,不就是当时的“热点事件”吗?

用热点现象为文章开篇,最大的好处是让素材免于陈旧。很多同学的积累可能还一直停留在“爱迪生孵鸡蛋”“凿壁借光”“克隆羊多莉”等古早素材,写出来都难免给人一种“穿越感”。

当然,积累热点、关注时事、拓宽眼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把热点化用到作文里。目前,最常见的一类错误就是:直接把素材原封不动、逐字逐句地抄进第一段。

素材可以原文引用,但这引用是有讲究的。照抄照搬不仅占用篇幅,还显得写作十分机械刻板、缺乏思索。正确的做法是,选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再穿插个人观点、看法,以此形成一个漂亮的开头。接下去的正文,就须围绕你个人的看法、体悟来展开。

我们以2019年深圳中考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基于新闻热点的材料作文:

荣获 2017 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的韦慧晓博士,放弃优厚待遇,选择“与民族崛起紧密结合”的海军事业。因为有她的努力,中国海军诞生了第一位女舰长。

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有我的努力,家庭会更加温馨;因为有我的付出,集体会更加和谐;因为有我的奉献,社区会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的参与,城市會更添活力……因为有我,世界会更加精彩。

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为了结合材料,有些同学可能会把素材照抄一遍,开头写成:韦慧晓博士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她放弃优厚待遇,选择“与民族崛起紧密结合”的海军事业。因为有她的努力,中国海军诞生了第一位女舰长。这让我意识到……

这样照搬照抄,虽然扣住了材料,却并不能提升额外的印象分。此处素材还算短,有些素材长,照抄起来就更累赘了。正确的做法应是“总结式引用+个性化分析”,让素材“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有机融入开头——

韦慧晓博士选择海军事业(只提取关键信息来总结大意),其实是选择把个人“小我”放进了民族“大我”(此句是对材料的分析、升华)。因为有“她”,海军有了第一位女舰长(依然是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因为有我,人生的大潮里也多了一朵活跃的浪花!(此句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对自我的展望、升华,放在开头可引出下文,放在结尾可用来收束。)

如此运用热点,才能让开头焕发光彩。你学会了吗?

编辑 苗嘉琳

作者简介: 莫笑君,原名胡姚雨。东南大学硕士毕业,青年作家。曾获香港中文大学第五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一等奖、2013全国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已出版青春中短篇小说集《余声不回》。

猜你喜欢

点题悬念热点
热点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