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革命根据地党委机关内刊《战斗》创刊号考论

2022-05-30杨洁

党史文汇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区党委创刊号八路军

(山西)杨洁

全民族抗战时期,太行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战场创建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晋冀鲁豫边区的腹心地带;解放战争时期又是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前沿阵地与坚强后方。据《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载:“1937年10月,冀豫晋省委成立,李菁玉任书记、李雪峰任组织部长、徐子荣任宣传部长。根据北方局指示,省委随一二九师师部活动,对外称‘一二九师编辑部,并出版油印机关刊《战斗》指导工作。冀豫晋省委建立后,即同一二九师结合,共同肩负起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任务。”冀豫晋省委(1938年8月改称中共晋冀豫区委员会)是太行区党委前身,太行革命根据地自创建开始,《战斗》就成为省委指导工作的机关刊物。

《中共晋冀豫区委对党报的决定》曾指出:“(一)《战斗》与《中国人报》是区委出版的对内对外的两种机关报纸,反映党的政策、各地经验和区委对各地各方面实际工作的具体指示,尤其《战斗》的内容多系党内文件。各级党委会及每个同志,应充分了解党报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应把读党报、讨论党报上的社论、论文及重要文章当作严格的经常的组织生活。任何对党报不关心、不重视的态度,都是对工作对政治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应严格纠正。(二)要保证《战斗》在组织内普遍读到普遍传达到各个支部各个小组……要组织读报小组、战斗小组,使每个同志都能与党报共呼吸,以致了解党报的全部内容,并经常注意收集同志和群众对党报的反映与意见,交给报社。”

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冀豫晋省委成立后,编辑的杂志有两种:《战斗》是党委内部刊,发行至县以下区委一级党组织,属于党内保密刊物;《中国人报》是面向党的基层组织和抗日群众的对外发行刊。第二,冀豫晋省委特别强调所有党员必须要认真阅读《战斗》,并及时反映情况。如此一来,省委既可以及时传达上级党委的指示方针,又可以迅速反馈党内同志的意见,从而对了解各级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基层工作,发挥了“调查研究”和“望远镜”的作用。

编撰机构出版沿革

《战斗》创刊于1937年11月9日,为中共冀豫晋省委对内机关报,半月刊,32开油印本,由省委主编。发行至第4期(1937年12月25日)后暂停刊,1938年8月16日复刊,为第5期,由战斗社主编。

1940年3月,为适应战争发展形势,《战斗》第30期(3月25日)登载革新计划:刊物由晋冀豫区委主编,内容除刊登中央领导有关文章、号召、指示外,着重解释当前工作及党的建设方面的实际问题,读者对象主要为分委与支委,文字上则力求通俗易懂,一般不收三四千字以上的长文,必要时出增刊或专册。同年11月,应各级党内同志要求,《战斗》变更编辑计划:从第47期(12月20日)开始,着重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经验总结,供县级同志阅读,另发行《支部通讯》,供分区和支部同志阅读。1941年8月,《戰斗》第63期(8月20日)在内容上侧重于对党内问题的反映、研究和批评指导。1943年6月1日,从正刊第78期、增刊第15期起,《战斗》改为太行分局党刊,由分局主办,并改版为64开铅印本。

1943年10月20日,《战斗》第86期改为太行区党委(10月9日,晋冀豫区党委改为太行区党委)机关刊,仍为党、政、军、民各系统指导性党内刊物,按月出版。《战斗》第88期出版后,曾因整风运动等原因停刊。

1945年1月20日复刊,但仍未能按期刊发,逐渐成为不定期刊物,仍由太行区党委出版发行。1948年6月15日,从第115期起,《战斗》改为32开铅印本继续发行。1949年8月19日,太行区党委和太行军区建制撤销,停刊。《战斗》最后一期是第121期(1949年6月20日)。

《战斗》封面下方标示出版单位,有以下3种:如第一期创刊号(1937年11月9日)为战斗社出版,第71期(1942年5月15日)为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出版,增刊第15期(1943年3月15日)为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出版,第86期(1943年10月20日)为太行区党委出版,第114期(1948年4月20日)为太行区党委出版。

创刊号的内容

《战斗》创刊号版面分为封面、目录、文章、列宁室(前线通讯报道)4类。共刊登7篇文章和1篇前线通讯报道,13页。目录为:一、《论目前华北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二、《论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的工作作风》;三、《北方局指示》;四、《论抗日战争中如何建立人民的临时政权问题》;五、《新形势新条件下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六、《农民的组织问题》;七、《在抗战中妇女工作的重要性》;八、《野战医院的伤病员》。

《战斗》创刊号前5篇文章,紧紧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共产党的独立自主性、八路军和地方党组织群众运动互相结合的具体性、掌握人民临时政权的领导性、展开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等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这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了解自身责任和下一步任务提供了一个清晰方向。

《论目前华北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指出:“必须认清抗战是一个艰苦的持久的工作,没有广大人民的动员,即使由保卫太原转入反攻,把日军逐出山西圈外去,也解决不了华北的最后命运。我们必须坚毅地执行统一战线的策略,建立统一战线的民众政权,影响帮助和改造友军。”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为以往华北抗战未将全民族全民众都参与进来、军队作战和民众参与紧密连接起来,当前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必须秉承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此抵御日本侵略。

《论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的工作作风》中认为:在建立统一战线的过程中,要树立独立的工作作风。国民党惧怕民众起来,控制民众运动,压制民众起来救亡。我们要独立自主地利用与运用合法关系,领导组织武装民众进行艰苦抗战,独立自主不是取消统一战线,而是更加充实与向前发展统一战线。但在组织上,要注意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的区别和联系,应该有新的形式相配合,原则上的区别仍然必须坚定保持。

《北方局指示》中谈到八路军地方党组织群众运动互相结合的具体关系性:在敌占区共产党和八路军可以用自己名义公开直接领导群众运动。但在我军后方,八路军与共产党应努力争取公开地位和直接动员群众的权力,扩大与深入共产党八路军在群众中的政治宣传,用地方党的名义公开各自发表宣言。地方党及八路军各级政治部要以自己公开的面目和主张动员民众扩大民族革命运动,要使得自己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共产党员要坚决去发动与领导群众的经济斗争,改善群众的生活,组织工会、农会等独立的群众团体。八路军的政治工作人员要协助建立各个地方的党的组织,各地方党的工作人员与八路军在游击区活动时要以共产党的面目出现,不要成为群众只见八路军不见地方党的组织。

《论抗日战争中如何建立人民的临时政权问题》提到:共产党人,不仅是作战模范、带领群众进行斗争的实际领导工作者,而且只要有机会、有可能,要当仁不让掌握临时的地方抗日政权,执行抗日救国的革命纲领,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地方实力与民众团体,以联合战线的面貌出现来共同抗日。文中特别提到山西情况:“我们党与八路军,以统一战线的精神与独立自主的原则来参加牺盟(会)、战地动委会(战动总会)、自卫队、游击队等团体。”参与过程中,既掌握了临时地方抗日政权的领导权,又不丧失自己独立的政治面貌。

《新形势新条件下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强调:“游击战要掌握统一战线和统一指挥的精神,在这种形势下,成立统一的军事指挥部,保持部队行动命令的一致,统一指挥,用统一战线抗日救国的光明磊落立场去巩固与扩大部队,取得外方援助。”统一战线要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与坚强的领导,指出对同盟者要系统地进行说服。

创刊号还有两篇文章谈及抗战中如何调动农民和妇女的积极性问题。《农民的组织问题》通过把冀西和晋东农民的民性和政治觉悟作对比,认识到山西“组织力与政治觉悟程度都是非常落后的”,虽然有的救亡运动在合法公开,但因官办性太差,事实上救亡工作没深入到农村、深入到下层,最终提出要建立农民协会的组织,先建立农民协会,再联合各村成立区(县)农民协会,先成立总的、后成立个别的,以此将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在抗战中妇女工作的重要性》从妇女的角度,提出在全国总动员的背景下,要动员全国妇女参加抗战。由于目前受重视的还是上层知识分子中妇女的作用,“广大的工场与农村劳动妇女,还没有踏上救亡的前线”。而且下层的劳动妇女,不但对于解放运动有很大力量,对于抗日战争也有决定意义,她们把自己的亲人送到抗战前线,在后方积极参加农业劳动和纺织运动,甚至还成为生产的主力,解决了由于男子参军参战造成的劳力困难,因此必须重视下层妇女的工作。

创刊号末尾是一篇医院护理员写的前线报道《野战医院的伤病员》:野战医院一间黑黑的屋子里,铺着草躺着五六个受伤的“红色战士”,边上一个十五六岁的坐起来和我们打招呼,然后,他咬了咬牙,又无力地躺下了,我安慰说:“小同志,哪儿受伤了,疼吗?”他看见我手忙脚乱的样子,笑了:“受伤哪有不疼的,同志,腿上吃了一下机关枪,不要紧,过几天就会好。”盖在他们身上的只有一条薄薄的毯。“冷吗,同志们,你们需要什么,可以告诉我们。”那位小战士说:“我们什么也不需要,从前我们同国民党作战时,环境比现在要困难得多,我们还是不怕,现在跟日本鬼子作战,为着革命为着民族的解放,我们需要的是快些好了再上前线,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他兴奋地坐起来,似乎已忘了腿上的创伤。

这里写的是八路军一个受伤小战士和护理人员的对话,对话中充满着积极向上、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创刊号刊行影响

《战斗》创刊号集中反映了冀豫晋省委成立后,迅速密集号召全省党员干部立即投入到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去,投入到发动各派各界各层各军,发动群众,组成最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人民的临时民主政权、组织自卫队、游击队、决死队等武装队伍,配合八路军展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去。《战斗》创刊号的刊行,对于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巩固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一二九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下,开展创建各根据地的工作。首先各团以营连为单位进到平汉路、正太路沿线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其次抽调干部和连队组成工作团分散到太行山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通过牺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等群众组织和抗日武装在晋东南地区开展工作。冀西地区也成立游击队。就这样晋东南、冀西、豫北几百万人民组织起来了,成立起工会、农会、青救会、妇救会和抗日自卫队,新的抗日民主政权也建立起来,出现了“工人、农民、青年知识分子争先恐后参加抗日武装,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

第一二九师为打击侵入晋东南的日军,将分散发动群众的部队适当集中,以此寻找机会歼灭敌人。1938年2月22日,在正太路东段包围旧关村之敌,设伏长生口,消灭了由井陉出援旧关村日军的一个加强中队。随后,又南下歼灭守卫邯郸、长治大道的敌人。3月16日,在黎城地區设伏神头,迅速歼灭出援之敌1500余人。3月末,在黎城、涉县间的响堂铺地区设伏,将敌人180辆汽车烧毁,并全歼押车部队。

日军感到太行抗日根据地逐渐壮大对其构成威胁,4月初集中3万人分九路向根据地围攻,第一二九师在各地党组织、抗日政府、民众团体和游击支队的协助下,主力部队跳出敌人合击圈,并于4月16日在武乡长乐村阻击了一路敌人,歼敌2000余人,给日军主力第一〇八师团以沉重打击。至此,各路敌人纷纷回窜,第一二九师主力部队和抗日武装乘胜追击,收回县城19座,将敌赶出晋东南地区。粉碎了敌人的九路围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信,广大人民群众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更为高涨,奠定了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冀豫晋省委《战斗》杂志,诞生在全民族抗战初期那段最为艰难而又火热的日子里,是太行革命根据地创建时的主要新闻宣传阵地,《战斗》创刊号也成为根据地创建并得到初步巩固的永恒纪念标记。

(责编 王宇新)

猜你喜欢

区党委创刊号八路军
《青年》杂志创刊号封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党委: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中共鄂西北区党委旧址急待抢修
西藏自治区政府对自治区关工委组成人员进行调整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初航》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
八路军留守兵团
《孙子学刊》创刊号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