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PR的高校学科交叉的集成管理研究

2022-05-30刘颖秦宏伟张继芳

科技风 2022年13期
关键词:学科交叉双一流

刘颖 秦宏伟 张继芳

摘 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蓝图,而学科交叉又对双一流战略有推动作用,本文引入BPR理论,构建互联网+学科交叉体系,通过BPR剖解了长期困扰高校学科交叉的问题,推动了制度创新,创造了以“问题解决”(problemsoving)为中心的研究模式,推动了学科前沿的重大突破和重大成果创新,不仅有利于大学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也有利于将传统的串行工作方式改造为并行的工作方式。

关键词:BPR;学科交叉;集成管理;双一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迫切要求科学系统本身进行自我整合,但仅依靠单学科已无法解决,也无法满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对学科交叉的战略构想,高校中因对学科交叉管理不善而导致项目完成质量和效率不高,或者不能实现项目目标的情形时有发生,造成了不良后果,且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科交叉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而很多国家重大科学的设计、论证、实施、评价等也必须综合地运用交叉学科。重点学科的主要价值是“选优”,发展动力主要来自政府,2014年1月,重点学科审批制度被取消,重点学科从政策他律走向高校自律。相关学科有序组合的学科集合称为学科群,袁贵仁说:“大学要有个学科群,才能说是一流大学”。相比于重点学科、学科群建设,学科交叉更突出了整体性、广泛性、根本性、彻底性,注重“质”的变化。从国家层面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突出了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给予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高度关注[1]。

目前学科交叉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发展模式为本文提供了难得的借鉴,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深化的空间:一是要适合于我国大学学科交叉的管理体制机制,二是适用于我国学科交叉融合的体系,三是可推动“互联网+学科交叉”体系的构建。

总而言之,高校学科交叉管理中尚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高校科研体制问题,部门之间的内部协调难度较大,工作效率较低;二是没有规范的管理机制,没能针对高校学科交叉的自身特点和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学科交叉信息共享平台。高校学科交叉的信息共享性不足,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方法体系来指导学科交叉项目的团队内的任务分工、经费分配、项目实施等具体问题。因此,如何针对高校学科交叉自身的特点,发展并运用新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来做好学科交叉的集成管理尤为重要。

一、高校学科交叉的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美国绝大部分大学都建立了跨学科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在教师聘任、考核评价、激励措施、信息库建设等方面已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麻省理工大学模式(一家牵头、多方参与,注重外部推动)、密歇根大学模式(学科交叉专家委员会、教师双聘)、哈佛大学模式(合作基金,注重学科自身需要),此外还有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建立的交叉学科监督机构、俄亥俄州立大学实施的创新中心计划等。建立配套完整的交叉科学研究的平台和支撑体系,在现有哲学等十二个门类外增加“交叉学科”独立门类[2]。万秀兰学者提出:我国交叉学科在追求独立自主发展的同时要保持开放性;交叉学科的发展需要依据大学的不同条件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同时需要在课程计划、教师的聘任与评价制度上有所创新。游士兵等提出:通过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解决学科交叉遇到的问题。

原有的机制体制,在面对功能或目标发生重大服务时要打破壁垒和路径依赖,要适时做出变化,高校管理人员应要转变以往的观念,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管理与创新,着重突出科研位置,做好各个学科之间的协调工作,以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科研培育、科研支撑保障、科研评价等多维体系建设为基础,推进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二、基于BPR的高校学科交叉建设的集成管理研究

BPR,即指业务流程再造,即对业务流程重新设计并使之合理化,使功能、效率等大幅提高。在业务流程再造之前,需要对原流程的每个节点、环节进行彻底的分析,分析出其不合理的地方,再进行彻底的变革。对原流程的功能和效率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业务流程再造涉及许多概念和观点,如过程管理、系统管理等,这些思想并非全部都是新的,它是对过程、组织、管理理论的集成和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学科交叉研究,刘仲林提出了比较学科、边缘学科等六种类型;刘庆生提出捆绑式、渗透式、螯合式学科交叉等。发展至今,传统的学科观及学科分类体制仍占统治地位,交叉学科在资源配置、项目申报、科研成果评审、人才培养、职称评定等方面遇到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科纵向发展的思维惯性;缺乏单学科范式与交叉学科范式兼容、協调发展的新机制新体制;学科交叉理论缺乏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还以分工理论为基础,注重“分”,难免受制于科层制的窠臼,使学科交叉改革南辕北辙。李四光说过:“必须作打破科学格局的旧习,作一种彻底联合的努力。”只有这样,交叉学科方能在现有科研和教育体制中得以立足。

业务流程再造思想,在企业界、政府、卫生、医疗和教育行业都应用广泛,随着业务流程再造思想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不断得到了扩展,从最初的企业界扩大到政府、医疗、卫生和教育等非盈利性组织。国内高校在图书馆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已经开始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探索与实践,但是还没有见到将业务流程再造应用到学科交叉管理方面。业务流程再造以合工理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突出了“合”的思想,对大学基于科层制的学科管理提出了挑战,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管理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持续的竞争优势将更多的出自新流程技术,而不是新产品技术。

将业务流程再造引入大学学科交叉管理,顺应了学科建设规律和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客观现实,破解了大学学科分化与学科综合之间难以协调的两难命题,推动了大学人文、社科和自然学科的交叉融合[3]。

三、高校学科交叉建设的时代紧迫性

20世纪下半叶,学科的发展进入以高度分化为基础的高度综合期,以单科为单位划分的传统学科组织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学科组织形式及内容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学科交叉已成为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而我国的大学仍然囿于单一学科划分,大学部门、院系条块分割,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加之目前的科研评价体制,造成了少数人独立和开拓精神不振。高校教师的业务素养也是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转化和应用,教师的业务素养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仅有理论知识还不够,还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技术和实践能力方面都要过硬,而且随着高校人才引进的大局改变,目前仅仅靠在编的专职教师承担全部的教学任务也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同时将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一起抓,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一)基于BPR的高校学科交叉建设的集成管理的可行性

应用系统管理思想、借助信息技术、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切入点,把原先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流程再合理地“组装”起来。同时突破学科封闭的管理机制,打破学科间壁垒,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减少审核与监督程序,降低管理成本,减少管理冲突,以进一步提升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学术的产出质量和运行效率。

(二)研究方法

一是调研分析法。广泛调研,渗入高校学科一线,掌握学科所面临的困难和瓶颈。通过实地采访、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了解详细资料和数据,调查方式有邮件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抽样调查等。

二是对比分析法。研究国外大学的交叉学科管理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研究提炼出适合我国大学交叉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是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法。运用管理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计量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对学科交叉进行综合的研究[4]。主要是能推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推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学等与其他相关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融合研究。

四是建模和仿真。在流程重组之前对某大学实际流程进行仿真分析,找出症结,对新设计的流程进行模拟实验,获得学科交叉研究的绩效指标,作为决策和流程规划的依据,减少风险。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为掌握各高校学科交叉集成管理的共性问题,作者通过实地采访(2所高校)、邮件调研(12所高校)等方式,充分调研了各高校学院和学科办公室,也别是BPR使用的学科以及深入程度,调研主要包括“基于BPR的学科交叉集成管理系统使用率”“学科交叉研究的困难”“学校认为BPR在学科交叉集成管理中的重要程度”“业务流程再造所需考虑的问题和困难”,近90%的高校选择第三方厂商设计开发,有10%的高校为学生或信息中心老师开发,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各个学科之间的壁垒,学校各个部门业务管理流程的差异。

四、高校学科交叉集成管理的研究分析

(一)高校学科交叉集成管理现状和要求的分析

以诺贝尔奖为例,交叉学科所获奖项一直占据很大比重,评奖委员会更倾向于表彰属于交叉学科范畴的研究成果。当今世界,学科前沿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的结果。现代科学则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交叉科学又集分化与综合于一体,实现了科学的整体化。高校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工作时,应该要努力实现信息化服务于学科交叉集成管理,保障科研管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制定完善的学科交叉集成管理策略,最大限度保障跨学科管理流程的专业性、真实性和科学性,最终实现高校学科交叉的稳定发展。

(二)高校学科交叉的集成管理运行机制构建

(1)激励机制。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效价)×期望概率(期望值)×工具性

(2)旋转门机制。这是一种能让高校和政府双赢的好机制,一方面,知识型人才能够进入政府,给政府带来新思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政府官员或政治家进入智库,能够强化实务界与知识界的沟通,提高高校研究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3)协调机制。成立学科交叉协调组织,优化传统科研职能,做好科研人员与外部的对接,主动发现问题。

(4)学科交叉的成果评价机制。

(三)高校学科交叉流程再造的实施

1.再造准备

一是组建权威领导挂帅的流程再造小组及实施团队,合并相关工作组。

二是根据步骤按其自然顺序进行,可同时或交叉进行。

三是做好必要的沟通和宣传。

四是自上而下的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变革相结合。

2.组织再造

一是职能型组织与流程型组织的比较分析。

二是流程型组织结构构建。发挥权威人员的作用,注重交叉研究团队的建立,注重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注重团队特色。

三是学科交叉中的虚体与实体。

3.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一是BPR的系统模块。部门间的BPR(避免分工过细,服务分段管理)、项目间的BPR(缩短项目周期)、科研资源的BPR(资源共享)等。

二是数据库基本数据。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建成的关键,其基本数据应包括:科研资源;已公开发表的相关成果的汇总、分类等;交叉研究团队的特色、优势等。

三是管理信息系统作用。节省信息收集成本:高效探测研究前沿、热点以及学科新的生长点,发掘未来的研究发展动向和机会。促进横向协调和纵向信息沟通,实现数据共享,网络互联互通,有利于不同学科人员的沟通交流,有利于科研人员与应用单位部门的对接,有利于成果的发布、推介、转化。

结语

本文把BPR应用到高校学科交叉集成管理中,推动了管理创新,填补学科划分带来的研究盲区,架起了发现和总结研究本体根本规律的渠道。通过BPR剖解了长期困扰高校学科交叉的问题,推动了制度创新,创造了以“问题解决”(problemsoving)研究为中心的研究模式,推动了学科前沿的重大突破和重大成果創新,不仅有利于大学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也有利于将传统的串行工作方式改造为并行的工作方式。学科交叉是高等教育生产力新的增长点,是大学“双一流”战略实现的巨大力量,是大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新一轮的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必将有利于学科交叉的流程重组。

参考文献:

[1]成建宇.多学科交叉思维对高校日常教育管理的促进作用研究——评《高校日常教育管理新论:基于交叉思维的专题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11.

[2]魏训鹏,费坚.我国高校智库的组织再造与运行机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8,9.

[3]包水梅.基于交叉融合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理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9.

[4]徐宏凯,谢洁,吴能表.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校教务系统建设的路径探新[J].中国大学教学,2021,2.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BPR的高校学科交叉的集成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1973)

作者简介:刘颖(1986— ),女,汉族,工学硕士,扬州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秦宏伟(1972— ),男,汉族,硕士,扬州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处长,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张继芳(1979— ),女,汉族,硕士,扬州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信息化、信息系统建设。

猜你喜欢

学科交叉双一流
新形式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建设探究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大学科技社团关于学科交叉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