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梦为学理底蕴构建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

2022-05-30戴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中国梦课程思政

戴欢

摘  要: 开展课程思政,信仰教育必不可少,构建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有助于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最后一公里”。中国梦的学理底蕴融通课程与思政,构成课程思政信仰教育的历史维度、时代高度和现实温度,为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课堂教学理论支撑,搭建非思政课教师进行信仰教育的理论平台,构筑联系学生实际进行信仰教育的理论桥梁。

关键词: 中国梦; 学理底蕴; 课程思政; 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2)02-0073-05

2021年6月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井冈山大学召开,会议提出各地各校要以建党百年为契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以更加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切实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最后一公里”[1]。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在于立德树人,也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共同追求,以中国梦为学理底蕴构建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立足“00后”大学生信仰要求,遵循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从思政专业角度探讨构建具有共性的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利用课程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信仰,坚信只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才能铸就我的梦。

一、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

(一)课程思政信仰教育

“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开展信仰教育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开展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不可或缺。课程思政信仰教育是指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和崇高信仰结合起来,躬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课程思政信仰教育把信仰教育从思政课堂延伸到专业课堂、公共基础课堂等,从思政教育扩展到心理教育、体育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等,从思政领域渗入到教育教学创新的各个领域。

(二)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

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不是简单直白的信仰元素的堆砌,不是随心所欲的信仰教育的植入,也不是拍拍脑袋的信仰价值观的传输,而是通过高校顶层设计,教师有系统地在探索信仰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剖析不同课程特点,梳理课程中的信仰元素,厘清课程与信仰教育的逻辑关系,以课程为平台,整合思政元素,溯源政治信仰,融合课程知识,构建个人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信仰三位一体的信仰教育体系。

我的梦、中国梦、中国梦的延续构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的主体结构。首先,通过课程思政将中国梦以专业梦、体育梦、职业梦等各种不同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能够将在思政课中领会掌握的中国梦核心内容予以进一步细化、深化,把抽象的中国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中国梦实践。其次,在中国梦实践的感召下,引导学生结合国家需要、社会需求、专业趋势、个人兴趣完成对个人理想即我的梦的确立、充实,落实到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实习等各项行动中。最后,从中国梦时间线与“00后”学生年龄的高度契合的特点出发,倡议学生树立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规划意识,引发对中国梦延续的思考,切实感受到共产主义离我们并不遥远,共产主义的实现靠的是我们一代接一代的接续奋斗,从而真正理解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意义。

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构建信仰教育体系,既需要有思政理论支撑,又需要结合课程实际,把握课程特点,而中国梦能较好地担当这一重任,融通课程与思政,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铺陈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夯实课程思政信仰教育的理论底蕴,将我的梦、中国梦、中国梦的延续三者以中国梦为主线呈阶梯式伸展,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个人理想三者有机统一,构成高职学生的个体信仰体系。

二、中国梦的学理性和课程思政信仰教育的逻辑关系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三句诗分别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强调寻梦之路、筑梦之基、圆梦之策,形成了中国梦学理性的框架结构。理顺中国梦的学理性与课程思政信仰教育的逻辑关系,是以中国梦为学理底蕴构建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的前提条件。

(一)中国梦构成课程思政信仰教育的历史维度

中國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依托中国梦解读信仰的三层历史维度。一是以史为鉴,中国梦是历史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任人欺辱到独立自主的寻梦之路靠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中国人民的自立自强,这是信仰教育的源泉。二是脚踏实地,中国梦是现实的,我们现在走的道路是前无古人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步一步从探索到自信的历程。我们现在做的事是前所未有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的成果。三是以梦为马,中国梦是未来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梦的实现未来可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必然使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基本的现实依据,中国梦的实现是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的实践基础。中国梦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阶段性目标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梦的追逐过程,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由之路[3]。

(二)中国梦筑就课程思政信仰教育的时代高度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筑就课程思政信仰教育的三层时代高度。一是家国情怀,中国梦是国家的,须站在国家层面。没有强盛的国家就没有安稳的家,这是百年来中国人痛彻心扉的领悟。因此脱离中国梦的个人理想是自私的、虚无的。只有融入中国梦的“我的梦”才能焕发强大的生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青年个人抱负的宗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青年个人抱负的方向,向共产主义不断前进是青年个人抱负的远大目标。二是振兴中华,中国梦是民族的,须维护民族的利益。百年前的屈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彻底洗刷,中华民族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重新屹立世界民族之林,青年学子应坚守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和自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大业之中。三是磅礴力量,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须坚持人民的立场。如果中国梦是大海,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便是涓涓细流,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个中国人梦想的实现托举起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成就每一个中国人的精彩,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4]。

(三)中国梦感知课程思政信仰教育的现实温度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49。课程思政信仰教育的两层现实温度由中国梦感知。一是接力传承,中国梦的传承是梦想的接力,是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综合能力的延续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是中国优良革命传统的持续秉承,是良好公民道德素养的承袭流传,归根究底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承接永续。二是奋斗圆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专业和课程的理论与实操无一不是前人努力的结晶,既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扩增知识储备、筑牢知识体系,为圆梦夯实理论基础,又要实践出真知,把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之中,为创新创造压实实践根基。

三、以中国梦为学理底蕴构建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

信仰教育是课程思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奠定课程思政的政治方向,影响课程思政的思想高度,参与课程思政的实际运用。具有信仰教育体系的课程思政在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为国家贡献聪明才智、增强大学生参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情、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以中国梦为学理底蕴的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助力大学生在中国梦的启发下产生政治信仰意识,助力大学生在中国梦的感召下结合自身实际规划未来,助力大学生在中国梦的视域下构建立体化个体信仰体系。

(一)中国梦是课程思政信仰教育课堂教学的强大理论支撑

课堂是课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构建的一线前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思政信仰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以中国梦为蓝图,提炼课程、专业、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展示本课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孕育的优秀文化,呈现本课程近代以来的逐梦之路,讲清楚寻梦路上本课程所经历的人和事、讲清楚追梦历程中本课程所克服的难与险、讲清楚圆梦希冀中本课程所期盼的得与益。

依据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维度阶梯式呈现课程梦、专业梦的科学内涵。第一,课程在国家层面所做的贡献,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个层面介绍课程的信仰之旅,鼓励大学生志存高远,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脚踏实地,从现在起认真学习课程知识,筑牢知识根基。第二,课程在民族层面所起的作用,从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角度望眼课程的信仰之城,引导大学生立志躬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之复兴而读书。第三,课程在人民层面所负的责任,从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视角体验课程的信仰之实,启发大学生立志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4]40。我的梦的实现依靠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为了我的梦。

依靠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三个角度展示课程梦、专业梦的实现途径。第一,依托课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的长足发展,唤醒学生实现中国梦我的梦的意识,认识到只有坚持中国道路才能确保课程和专业发展的方向,实现课程和专业的持续完善。走中国道路是我的梦实现的前提,我的梦的实现又是中国道路前进的动力。第二,定位课程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内体现的中国精神,坚定学生实现中国梦我的梦的信念,叙述相关人物追梦故事,树立榜样,激励学生。2021年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强调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13种精神,将这13类精神融入课程之中,增强学生实现中国梦我的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第三,挖掘课程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中显现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实现中国梦我的梦的潜在能量,只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才能为梦想实现储备充足的养分,才能使学生在信仰层面深入了解课程、专业,进而意识到课程、专业的实践意义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中国梦是非思政课教师进行信仰教育的扎实理论平台

首先,中国梦的学理性便于非思政课教师树立大历史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把基础知识或者专业知识融入中華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之中,融入近代中国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之中,融入新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融入现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浪潮之中,既能有系统地基于课程进行信仰教育,又能帮助学生基于信仰提升学习自主性,思政指引课程方向,课程落实思政理念。

其次,中国梦的学理性便于非思政教师掌握信仰教育思政元素。思政理论看似简单,人人都能看懂,但是要真正弄懂弄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论运用不当、生搬硬套、张冠李戴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中国梦的学理性清晰明了的特征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中国梦的核心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中国梦的提出、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和阐述了中国梦,《复兴之路》展览包括近代中国的性质、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建设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大部分,教师只须通过实地参观或者网络参观便可掌握这部分相关内容,梳理出符合课程和专业的思政元素,如结合全社会开展的“四史”教育,效果更佳;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蕴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层具有递进关系的系统化理念,教师可以从课程或专业对从业者实现理想的作用和意义、为民族振兴所做的努力、为国家富强所做的贡献等,促进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责任心、职业层面的使命感、事业范畴的进取心和家庭界限的担当力等;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涵盖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三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教师可从中深挖中国元素、整合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典型,让学生在榜样的感染下传承中国精神,团结一心,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走出一条实现梦想的实践之路。

由此可见,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一目了然,非思政课教师可以从中国梦的不同层次着手,结合相关课程内容开展阶梯式课程思政信仰教育,结合学生实际逐步夯实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最后,中国梦的学理性便于非思政教师拓展课程思政教育思路。中国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信仰教育的基本构成,也涉及四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教师可以以中国梦为圆心,追寻专业和课程的历史轨迹、突出专业和课程的模范人物、强调专业和课程的社会建树,以增强专业和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逐步扩展课程思政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三)中国梦是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信仰教育的稳固的理论桥梁

中国梦战略蓝图一经绘就,信仰落地、理想生根,中国梦成为高职生迷茫转化为坚定的现实动力、理想转化为行动的理论指南、信仰转化为实际的力量基石。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专业和课程都具有肉眼可见的发展,更易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专业认同感,可以预见的美好是对未来的期许从迷茫到坚定转化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在中国梦的框架下更易从总体上进行人生规划,现在20岁左右的大学生,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还不到40岁;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5]。在中国梦的理论指导下协助学生完成理想从规划到行动的转化,进一步明确当下在校应完成的素质培育、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控等并付诸行动。再一方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职生更易感受到将要担负起的历史重任,从而充分发挥行动力,把对实现中国梦的向往落实到日常行为中,激发学习能量、钻研专业技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信仰向实际的转化。

在中国梦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业生涯、职业规划、人生目标具有更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宏观的思想背景、更进取的生命活力,也更有助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实现共产主义的贡献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遭受深重苦难之际仍然坚持寻梦,在艰难困苦谋求独立之际毅然奋起追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更有信心接力圆梦。构建課程思政信仰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正是在于以课程和专业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信念和精神融入课程和专业学习之中,增加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把我的梦融入中国梦之中,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让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在青年一代中薪火相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导:新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年人正逢其时。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EB/OL]. (2021-06-10)[2021-11-10]. http://www.moe.gov.c

n/jyb_zzjg/huodong/202106/t20210610_537324.html.

[2] 高德毅,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 柳丽. 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考辨[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4):20.

[4] 本书编辑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 本书编写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3.

Abstract: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lief education is essential. The construction of belief education system of curriculu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ll help to open up the “last mile” of 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Dream integrates curriculu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constitutes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era height and realistic temperature of curriculu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elief education, provides classroom teachi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lief education system of curriculu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ilds a theoretical platform for n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o carry out belief education, and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bridge connecting students to carry out belief education.

Keywords: Chinese Dream; theoretical foundation; curriculu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lief education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中国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