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

2022-05-28郭德刚张文静

系统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阿托脑梗死研究组

郭德刚,张文静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聊城 252000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1-2]。 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高脂血症、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受以上因素的影响,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改变,进而出现血管闭塞等症状,脑细胞会逐渐坏死,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3-4]。急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比较复杂,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炎症因子、免疫因子都会参与其中,其中导致发病最重要的原因为血栓的形成以及大动脉粥样硬化[5-6]。临床多以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治疗为主,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对血栓形成产生一定的预防作用,在此基础上,临床多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 该药能够产生良好的降血脂效果,因此会对脑部血液供应带来一定的改善[7-8]。 但目前对于该药的使用剂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有研究显示,若配以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诊疗效果的提升。 基于此, 该文选取2019 年8 月—2021 年3 月期间因急性脑梗死来院接受医治的患者92 例,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院接受医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2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6 例。研究组男26 例, 女20 例; 年龄52~70 岁, 平均(61.41±2.44)岁。 对照组男25 例,女21 例;年龄53~69 岁,平均(61.27±2.31)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已经获得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知情同意, 并在相关知情文书上签字确认, 此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 经临床诊断符合急性脑梗死患病标准的患者; 对该次研究所用药物不存在过敏史的患者;近3 个月内没有服用过抗炎药物、降脂类药物的患者。

排除标准:有感染性疾病者;有器官功能器质性病变(如脾胃、肝肾、心肺等)者;有严重精神障碍类疾病或神经功能障碍类疾病者; 有严重脑卒中或心源性脑梗死的者;有严重血管病变类疾病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 其中包括营养支持、血压水平调节、营养脑细胞、心电监测以及呼吸支持等,药物治疗具体如下:选择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203667,规格:75 mg/片)进行口服治疗,1 片/次,1 次/d。 同时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20113013;规格:100 mg/片)进行口服治疗,1片/次,1 次/d。

在此基础上, 针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203358;规格:20 mg/片)进行口服治疗,1 片/次,1 次/d,连续治疗1 个月。 研究组患者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 药品基本信息与对照组一致,1 次/d,2 片/次,1 次/d,同样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含白介素-6(IL-6)、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脂水平, 含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指标内容主要含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面积,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连续测量3 次,计算其均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含牙龈出血、脑出血、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出血以及横纹肌溶解。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比较(±s)

组别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MMP-9(μg/L)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23.54±5.89 23.41±5.93 0.105 0.916 5.91±1.20 11.80±4.32 8.909<0.001 10.28±3.26 10.33±3.35 0.072 0.942 3.11±0.89 5.32±1.10 10.593<0.001 780.36±70.15 782.81±68.42 0.169 0.865 322.58±50.46 587.15±63.57 22.108<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 均有降低,同时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DL-C 有所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s),mmol/L]

组别TC治疗前 治疗后TG治疗前 治疗后HDL-C治疗前 治疗后LDL-C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6.20±1.01 6.22±0.98 0.096 0.923 4.89±0.26 5.38±0.41 6.845<0.001 2.80±0.56 2.79±0.60 0.082 0.934 1.80±0.63 2.17±0.46 3.216 0.001 1.44±0.28 1.47±0.31 0.487 0.627 1.87±0.41 1.63±0.28 3.278 0.001 4.63±0.71 4.65±0.67 0.138 0.889 2.50±0.37 2.79±0.61 2.756 0.007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变化比较(±s)

组别IMT(mm)治疗前 治疗后斑块面积(mm2)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1.30±0.24 1.32±0.27 0.375 0.708 0.86±0.26 1.02±0.31 2.682 0.008 20.93±3.11 20.89±2.80 0.064 0.948 14.21±2.08 16.23±3.51 3.357 0.001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患者在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多以吞咽困难、耳鸣、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等为主[9-1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再加上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的逐渐增多,造成急性脑梗死患病数量逐年增加,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11-12]。 临床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前者主要能够对血小板聚集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后者同样可以通过将血小板受体与二磷酸腺苷结合产生抑制作用, 进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效果[13-14]。 而在此基础之上,另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则会产生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对照组IL-6 水平(11.80±4.32)pg/mL、hs-CRP 水 平 (5.32±1.10)mg/L、MMP-9 水平(587.15±63.57)μg/L 相比,研究组(5.91±1.20)pg/mL、(3.11±0.89)mg/L、(322.58±50.46)μg/L 显著更低(P<0.05),徐晓琳等[15]在其相关报道中提出,B 组hs-CRP(3.12±1.28)mg/L、MMP-9(324.73±77.16)μg/L、IL-6(5.90±1.37)pg/mL 低于A 组(5.29±1.47)mg/L、(595.35±69.18)μg/L、(11.71±1.63)pg/mL(P<0.05),其研究的结果与该文一致。 此外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脂水平、 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更优(P<0.05)。 分析原因可以发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会对急性脑梗死的形成产生影响,其中IL-6 主要能够直观反馈免疫反应细胞在患者机体中的增殖情况,该指标一旦上升,会加速动脉硬化发展进程[16]。 hs-CRP 为全身炎症非特异性标志物的一种, 该指标在机体中的含量会对炎症及感染情况进行直观反馈[17]。 MMP-9 在机体中能够对斑块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生促进作用, 致使其稳定性发生改变,进而诱发血栓的形成[18]。 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的一种,可以产生抗炎降脂作用,作用在机体中不但可以降低血管沉积情况, 同时还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对患者机体脑组织带来的伤害, 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机体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19-20]。小剂量药物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的诊治效果,但是停药后容易复发,因此效果存在局限[21]。 而大剂量药物能够进一步促进内皮细胞舒张能力、脑血管收缩能力的提升,其效果更加显著。 另外,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虽然增加了用药剂量,但患者不良反应并未出现明显增加, 因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临床诊治的过程中, 通过选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方式可以显著改善其各项机体指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应用价值突出,宜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阿托脑梗死研究组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