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以四平市为例

2022-05-27孟昭璇任广博周婧怡

吉林金融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四平市四平金融机构

董 睿 孟昭璇 任广博 周婧怡

(中国人民银行四平市中心支行,吉林四平 136000;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 130056;同济大学,上海市 200000)

一、简述绿色金融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所谓“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各国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金融遂成为全球多个国家着力发展的重点领域。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提出“30碳达峰、60碳中和”的战略决策,进一步说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时代势在必行。

二、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一)绿色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要求农业发展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生产方式由粗放型资源消耗向集约型绿色发展转变。在这过程中,集约型绿色技术的开发采用和绿色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均会产生大规模资金需求。通过绿色金融介入绿色农业生产项目,有助于在绿色发展的框架下拓宽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二)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生态宜居建设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通过绿色金融介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项目,可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居住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通过绿色信贷支持农村企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通过绿色金融政策宣传,可以提高农民绿色环保意识,逐步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绿色金融支持农民绿色增收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绿色金融介入以“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形态,壮大依托自然禀赋的现代农业,助力生态产业规模壮大,打造“特色小镇”、“精品民宿”、“村落风景”等绿色生态旅游产业链,可以拓展农民就业领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四平市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一)构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一是近几年,四平地区各金融机构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的发展,相继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绿色信贷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形成四平市绿色金融体系。二是四平市绿色信贷已经初具规模。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四平全市绿色贷款余额54.66亿元,占同期全市贷款总量的5.1%。从绿色贷款的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方面。具体情况如表1与表2所示:(因统计指标不同将2018-2021年绿色贷款数据分为以下两张表)

表1 四平市2018-2019年度绿色贷款情况统计表: (单位:亿元)

表2 四平市2020-2021年度绿色贷款情况统计表: (单位:亿元)

(二)打造绿色助农产品多样性逐渐成熟

一是梨树农联社开办“黑金贷”信贷产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22日在视察梨树时提出的“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梨树模式”是梨树县成功探索出的农业耕作技术,该模式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对此,梨树农联社以从事“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为核心,通过整合黑土地研究院、保险公司、粮食收购公司等多种资源研发出“黑土地研究院+新型经营主体+保险公司+粮食收购公司+金融机构”的专属信贷产品—“黑金贷”粮食规模种植贷款。截至2021年末,共有2户用信,贷款余额为1,058万元。

二是四平邮储银行主推绿色有机农业贷款与绿色畜牧业贷款。绿色有机农业贷款对象为2家米业农村企业,这2家企业的特点为能够按照国家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相关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大米。绿色畜牧业贷款对象为梨树县牧丰养殖场,该企业投入最新的生产设备,在废气处理后,企业几乎不排放污染气体,即使在炎热夏季,在企业厂区内、排风口等近距离接触时,不会嗅到刺激性气味,符合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标准。截至2021年末,四平邮储银行发放绿色有机农业贷款1090万元,绿色畜牧业贷款700万元,总数占该行同期绿色贷款总额的58.9%。

三是四平农行大力发展农村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企业。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四平农行共有8笔绿色贷款,其中农村企业共计4笔,包括2笔风力发电企业、2笔光伏发电企业。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企业同属于清洁能源产业,其中2家光伏发电企业均位于双辽所辖乡镇区域,经营范围包括光伏发电,新能源电力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发电、销售。截至2021年末,四平农行4家农村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9.8亿元,占该行同期绿色贷款总额的31.8%。

(三)呈现“信用贷款为主,低利率、重倾斜”特点

据调查了解,四平地区绿色贷款整体以项目贷款为主,所以大多采用信用授信。各金融机构在省行政策引导下,审批效率、规模匹配、利率定价等方面,着重向绿色信贷领域倾斜,尤其对普惠涉农领域优惠力度持续加大。据统计,四平中行绿色贷款投放利率为3.9%,邮储银行绿色贷款投放利率为3.85%-5%不等,均低于市场利率。四平市各金融机构严格按照监管机构及上级行绿色授信等相关政策要求,尤其农村领域的绿色贷款优化内部审批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的审批制度,畅通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研发“绿色通道”,部分机构达到“当天申请当天审核当天发放”标准,使各项绿色金融政策快速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监管规则建设同时起步

为积极响应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更好落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梨树农联社在升级“黑金贷”产品的同时,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吸收到新制度的修订中,整合出一套符合梨树农业现代化建设、有效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的营销方案,加快跟进农业兴国步伐。另外,四平市不断完善县域绿色信贷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各金融机构在农村绿色信贷项目的选择与投放上,要严格落实“两高一剩”等行业授信情况排查,对于环保违法违规客户或信息披露不完全企业坚持做到不营销、不受理、不准入,从源头上防范绿色信贷风险。

四、四平市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支持乡村振兴的绿色金融供给体系尚不健全

一是支持乡村振兴的绿色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不健全。从四平地区各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网点覆盖情况来看,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乡镇基层的金融服务力量相对薄弱;村镇银行等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受限于人力和资金规模,支农力度有限;农信社虽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但绿色金融业务的人力投入依然不足。二是支持乡村振兴的绿色金融人才较为匮乏。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需要具备金融、环保、绿色产业、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由于工作待遇与环境等诸多原因,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开拓。

(二)农村地区负外部性影响制约绿色金融发展

一是贷款客户的违约风险。农村客户的经营水平和资金实力有限,而且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不对称。例如农村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较突出,包括环境风险(地震带、雾霾、空气清洁度)、屋顶载荷风险、电费结算与太阳板维护。二是农村绿色金融天然带有高风险低收益的发展特征。例如梨树农联社的“黑金贷”核心是土地,近两年随着粮食价格上涨,土地转包费用也随之上涨,由原来每垧地1.3万元到现在1.6万元,涨幅达23%,给承包土地带来极大不确定性。三是农村区域各中小企业产品销路局限性。对于绿色金融领域而言,新材料、新理念面临市场培养的问题,很多新兴产品因农村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销路进而面临回款难的现象。

(三)农业保险费率高且缺少特色优质项目导致放款难

目前四平地区推出的一系列绿色信贷产品如“黑金贷”、“高标准农田贷”、“黑土粮仓贷”等,很多采取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机制运行,保险费率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反映的问题。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受各种自然条件和因素制约较多,这导致农业保险费率高、赔付率低,影响农户贷款积极性。另外,就四平地区而言,农村绿色金融项目种类单一,融资方式仅以绿色信贷为主,在更具潜力的低碳、循环经济方面和新兴绿色产业等市场主体存在着明显的投放不足。大多金融机构反映采用“名单营销”法,例如黑土地研究院提供的农户名单、四平市创新推出的“项目中心+行长”融资平台提供的《全市5000万以上大项目名单》等已长期没有新项目增加。

(四)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驱动力不足

由于绿色金融业务近年来才开始试点发展,一方面,多数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价值理念认识不足,对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不够高。据调查,截至2021年末,四平市共计6家金融机构发放绿色金融贷款,农行、工行、中行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30.9亿元、6亿元、1.7亿元位列前三,其中农行占比78%,其他机构业务量较少。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很容易被繁重的经营考核压力和诱人的经济利益冲淡。

(五)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配套政策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可操作体系尚未建成。现行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主要还停留在宏观指导层面,基层金融机构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信贷限额管理约束,缺乏对绿色金融业务的整体考核体系和目标要求。二是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配套政策尚不健全。乡村振兴中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转型企业经营成本将面临大幅上升,且存在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等问题,目前政府提高绿色产业经济价值的普惠式补贴政策支持力度较小,难以对金融机构和企业形成有效激励,引导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财政贴息、税收减免、投资补助等配套政策亟待健全。

五、相关建议思考

(一)树立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

四平地区各监管部门与当地政府应加强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宣传,切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共同发展,构建绿色信贷发展新格局,引导各金融机构深刻认识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统筹做好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衔接的工作,探索建设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通过树立样本典型,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二)健全支持乡村振兴的绿色金融供给体系

一是健全绿色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各类涉农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二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一方面继续发展现有的绿色信贷产品,在传统抵押、信用担保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排污权抵押、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专利权质押等抵押担保工具;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尝试开拓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项目的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低碳金融交易等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推动农村产业的绿色转型。三是培育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农村金融机构应探索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业务部门,加强对现有员工绿色金融业务专业培训,同时完善绿色金融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兼具环保和金融背景的优秀人才,打造高水平的绿色金融专业人才队伍。

(三)培育壮大农村绿色产业集群及信贷投放步伐

一是政府加快农村绿色特色项目招商引资进程。四平市各金融机构在做好“黑土地”、清洁能源产业与绿色畜牧业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推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农田建设项目,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科技创新、农业技术生产创新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二是积极促进当地企业升级改造,变“普通建材”为“绿色建材”。以金融手段引导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引导传统农村企业与农户向绿色化转型的意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绿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大力给予税收优惠与补贴政策支持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22年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生产粮大县全覆盖”。随着中央文件出台,政府部门应结合农村多年自然条件和粮价曲线等指标,对农业生产经营者落实保险补贴或者保险费率下降政策,以降低融资成本和种植成本。另外,绿色金融在性质上介于慈善和传统金融投资之间,在兼顾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对社会公益属性有较高的要求。政府可以参照企业和个人的慈善捐款抵税的原则,给参与绿色金融的企业和个人一定的印花税和所得税优惠。

(五)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配套政策机制

一是完善支持乡村振兴的绿色金融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考虑到乡村振兴中一些绿色项目的融资风险较高,地方政府可通过设立绿色担保基金一方面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融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绿色项目。二是完善支持绿色金融的监管政策。金融监管部门应通过规范性文件明确绿色金融的支持领域和项目投向,统一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的指标体系。同时,对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支持乡村振兴方面成效显著的涉农金融机构在存款准备金率、新业务审批、新机构设置等方面应给予适度倾斜。

猜你喜欢

四平市四平金融机构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四平市全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对四平保卫战的沉思
象棋棋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