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吉林省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研究

2022-05-27

吉林金融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长期贷款社融增量

金 博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 130051)

一、吉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全国呈逐渐收敛态势

根据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计算统计,2021年末,吉林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66万亿元,同比增长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从整体趋势看,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全省社融整体少增明显,3月起社融出现回落,到8月开始回升,与全国增速呈逐渐收敛态势(图1)。2021年,吉林省社融增量累计3038.43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549.42亿元。其中,股票融资、外币贷款和政府债券实现同比多增,分别较上年同期多增23.17亿元、12.75亿元和54.73亿元;影子银行压降致使表外融资仍是抑制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因素,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较上年同期少增300.80亿元和199.45亿元,分别占社融同比少增量比重55.7%和36.9%。

图1 吉林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及增速

二、吉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变化情况分析

(一)表内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超六成

2021年,吉林省向实体经济投放的表内融资增量为1838.16亿元,占社融全年增量比重60.5%。在社融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表内融资占比超六成,说明当前银行信贷仍是支持实体经济融资最主要的渠道。分结构来看,对全省实体经济投放的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全年分别新增1834.00亿元和4.16亿元,同比分别多增-40.44亿元和12.75亿元,对全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受影子银行压降影响,表外融资全年持续缩减

2021年,吉林省表外融资累计减少-102.23亿元,同比少增467.02亿元。分结构来看,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大幅缩减导致表外融资由扩张转向收缩。全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累计减少8.86亿元、46.00亿元和47.37亿元,同比分别少增300.80亿元、-42.55亿元和199.45亿元。其中,委贷方面,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的委托贷款减少32.24亿元;信托贷款方面,受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影响,信托公司持续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方面,扣减项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61.06亿元。

(三)直接融资增量和比重“双降”,企业债券发行较疫情期间有所放缓

2021年,吉林省直接融资增量71.83亿元,同比少增91.91亿元,占社融比重2.4%,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分别新增10.93亿元和60.90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15.08亿元和23.17亿元。

债券方面,一是受逆周期政策减退影响,2021年以来融资环境较疫情期间有所收紧;二是信用风险上升和相关债券违约事件冲击影响,导致公司债券净融资额大幅下降,全年企业债券净融资(发行-兑付)10.93亿元,同比少增115.08亿元,12月全省企业债券净融资-42.79亿元。其中,吉林电力和长春城投发行超级短期融资券分别募集资金3亿元和7亿元;长春城开发行中期票据募集资金5亿元。股票方面,全年全省股票融资60.90亿元,同比多增23.17亿元。年初至今,全省共3家企业实现上市首发募集资金,其中,百克生物(688276.SH)于6月25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首发募集资金15.01亿元;英利汽车(601279.SH)于4月15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首发募集资金3.09亿元;致远新能(300985.SZ)于4月29日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次发行募集资金8.3亿元。

(四)专项债持续高增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2021年,全省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累计新增939.33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54.73亿元,占社融整体比重达30.9%。其中,专项债净融资累计新增644.33亿元,同比多增51.39亿元,占比达21.2%;一般债净融资累计新增295.01亿元,同比多增3.34亿元。

今年发行进度较去年有所放缓,大部分集中在下半年发行,在专项债大量发行的资金保障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触底反弹,增速连续9个月领先全国,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个百分点。在投资的强力拉动下,全省GDP增速达到预期目标,全年增速6.6%。

三、表内融资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积极成效

(一)加大对工业、基建和服务业领域支持力度

一是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工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6%,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234.79亿元,同比多增89.28亿元。二是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贷款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省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增速为11.7%,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472.96亿元,同比多增85.35亿元。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3%。涉农贷款实现大幅多增,全年累计新增221.3亿元,同比多增286亿元,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全年实现新增62.60亿元和28.90亿元。三是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水平,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9.2%,比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高0.4个百分点。

(二)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

2021年末,全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7.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2个百分点。其中,2021年7-11月开展“金融活水惠个体专项行动”期间,全省新增个体工商户首贷户数3300户,首贷金额17亿元。12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抽样利率为6.2%,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2021年末,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延续快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8.3%和33.3%,教育、卫生业贷款分别增长7.9%和13.6%;全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33.35亿元,同比增长29.1%。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预期稳步改善。2021年末,全省房地产贷款余额5893.58亿元,同比增长5.4%,与上季相比增速降幅收窄了0.7个百分点。

四、实体经济融资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汽车“缺芯”,有效信贷需求有待提升

受汽车“缺芯”、疫情等因素影响,四季度以来全省工业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欠佳,企业投资意愿减弱。调查显示,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支出指数为48.9%,比上季下降0.7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二)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

受个别房企风险显性化影响,市场主体避险情绪上升,房地产业出现了短期的应激反应。2021年末,吉林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4%,较上年同期下降8.5个百分点。

(三)金融风险防控压力不减

部分机构存在不良资产高、资本与拨备不足、财务状况差等问题。

五、政策建议

一是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窗口指导,力争2022年实现同比多增。特别是围绕明年一季度开门红,指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做好明年一季度信贷投放工作,信贷投放进度适当向一季度前倾。

二是巩固降低融资成本让利实体经济成果。指导省市两级自律机制加强存款自律管理,清理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进一步推进LPR在金融机构贷款定价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对“三农”、小微企业的低成本资金支持。

三是持续做好高风险机构风险化解工作,扎实开展风险预警与早期纠正,督促金融机构加大问题整改与风险压降力度,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存款保险宣传,防范挤兑风险隐患。

猜你喜欢

长期贷款社融增量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关键词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关键词
关键词
全现款操作,年增量1千万!这家GMP渔药厂为何这么牛?
银行信贷、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
“价增量减”型应用题点拨
图说
金融支持对城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