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证研究

2022-05-27

吉林金融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财政金融支农城乡居民

石 倩

(中国人民银行来宾市中心支行,广西来宾 546100)

一、引言

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显然,在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建设共同富裕社会将是未来党的长期奋斗目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力,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去年缩小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离共同富裕的目标更进一步。然而由于当前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之路仍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研究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

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均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梁文凤和施南迪(2013)发现财政支农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且财政支农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程莉和刘志文(2013)实证分析得出:财政支农比重每提高1%,城乡收入差距就缩小0.65%。王慧芹和赵伟(2019)提出扩大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钱娇娇(2021)认为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占比每增加1个单位,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88个单位。胡振华和陈恒智(2013)发现提高农村金融效率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张博和胡金焱(2014)提出民间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张晓燕等(2016)认为普惠金融发展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刘礼阳(2016)认为非正规金融能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关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研究

目前对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鲜有关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实证研究的文献。边发吉(2021)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黄承伟(2021)从理论、历史、现实和国际等方面分析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三)文献述评

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目前鲜有研究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证研究相关文献。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对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对促进共同富裕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希望可以为更好发挥财政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三、相关理论分析

(一)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该理论由纳克斯提出,认为提高收入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重点,财政支农支出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摆脱恶性循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

(二)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该理论是重要的农村金融理论,提出将大量低息的资金注入农村,可有效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强共同富裕内生动力。

(三)“倒U曲线”理论

该理论由库兹涅茨提出,认为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但最终会趋于平等。近年来,财政金融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更多资金投向经济落后的地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逐渐缩小各区域之间的发展距离,向共同富裕稳步迈进。

四、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现状分析

(一)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现状分析

1.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支持乡村振兴。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561亿元,同比增长6.84%,其中70%用于重点支持西部地区脱贫县中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彩票公益金20亿元补助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现状分析

1.更多信贷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2.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覆盖面显著提高。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99.97%,保险服务乡镇覆盖率达100%。

(三)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分析

1.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新创建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共398个,带动1560多万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在“产业+就业”双核驱动下,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新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

2.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390万家和220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达到16.7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超过7800万户。

3.农业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农膜回收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同比分别提高1、1、0.4个百分点。

(四)共同富裕现状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7%,高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比上年缩小0.06。

五、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运用1985-2020年的年度数据,通过Eviews统计软件,对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进行实证分析。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Y)作为共同富裕的衡量指标也是本文的因变量,财政支农支出(X1)作为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衡量指标也是本文的自变量,农业贷款(X2)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衡量指标也是本文的自变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贷款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为提高实证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原始数据取对数,通过取对数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时间跨度等因素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因此,在本文的实证分析过程中以LnY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LnX1表示财政支农支出,以LnX2表示农业贷款。

(二)平稳性检验

对样本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的样本数据一阶差分后平稳,即样本变量都是1阶单整序列,因此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表1)。

表1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三)协整检验

对样本变量进行E-G两步法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说明LnX1、LnX2、Ln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表2)。

表2 E-G两步法检验结果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样本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LnX1不是LnY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是0.8476,说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推动作用不明显;LnX2不是LnY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是0.5349,说明农业贷款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推动作用也不明显(表3)。

表3 在5%置信水平下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五)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输出结果表明,在2个标准差的置信区间内,LnX1对LnY实施冲击,LnY的响应路径一直为正,说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正向的影响。LnX2对LnY实施冲击,LnY的响应路径一直为正且比较平坦,说明农业贷款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正向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基本保持稳定。LnY对其自身的响应路径一直为正,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其后期的影响逐步下降(图1)。

图1 脉冲响应函数的图形输出结果

(六)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输出结果表明,LnX1对LnY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一直为正且不断增加,说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在滞后10期贡献作用达到20%左右。LnX2对LnY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一直为正且不断增加,说明农业贷款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在滞后10期贡献作用达到18%左右。LnY对其自身的响应路径一直为正且不断下降,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其后面各期的贡献越来越小,在滞后10期贡献作用在96%左右(图2)。

图2 方差分解的图形输出结果

(七)实证小结

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知,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对促进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均不明显。

二是通过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知,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均能促进共同富裕,但是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对促进共同富裕的影响更加稳定。

三是通过方差分解分析结果可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其自身的贡献度较大,贡献度维持在96%~100%区间。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对促进共同富裕的贡献度不高,但相比之下,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对促进共同富裕的贡献度更大,其中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对促进共同富裕的贡献度维持在0%~20%区间,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对促进共同富裕的贡献度维持在0%~18%区间。

六、政策建议

(一)把农民增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节本增效促增收。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引领农业现代化,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二是落实政策促增收。合理调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让好政策更惠民。三是推进改革促增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村资产流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二)夯实产业振兴基础

一是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能力,通过合股经营等形式全面盘活闲置资产,实行专业化经营,农民可通过“土地租赁+务农劳作+利益分红”等模式实现增收。二是大力发展乡村集体股份经济。各地统筹财政资金(国有股)、乡村集体财产(集体股)、农民个人资金(个人股)等,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带,促成旅游业与文化、农业、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拉长“旅游+”综合产业链,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让高校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大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源。高校要把科研价值定位在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上,用科技创新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三)强化生态建设

一是继续加大绿色农业补贴力度,调整优化补贴方式,将更多的财政支农资金用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地膜回收利用等。二是对重点水域禁捕工作,因地制宜采取适当财政补贴,扎实有序推进重点水域常年禁捕工作。三是大力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加强水利工程措施与种植结构调整、农技农艺措施的协同配合,有效保护和涵养地下水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财政金融支农城乡居民
浅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辽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简介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财政与金融的协同作用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财政支农资金相关问题研究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