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城市学校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索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的实践

2022-05-27李姣婧广东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实验室劳动课程

鲁 江 李姣婧|广东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把劳动教育摆在“五育并举”的新高度,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进一步明确要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机制。这体现了国家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的决心与智慧,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广东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是一所由政府与腾讯公司合作创办的12年一贯制新型公办学校,采用公办、委托管理的全新办学体制。学校对标全球一流教育,参照世界各国公办学校改革的成功范例,立足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建设自由开放的未来学校,培养引领时代的创新人才”教育使命,坚持“打开边界,融通未来”办学理念,系统推进体制、空间、课程、学习、技术和人才变革,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改革标杆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要求,学校大胆整合,科学设计,系统开发,根据深圳城市发展与学校实际,在继承传统劳动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念

由于中小学现行课程体系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学科之间、五育之间存在着坚固壁垒,彼此独立并相互割裂,教育严重脱离生活,以致普遍存在过度功利化教育、畸形放大教育的工具理性、淡化教育的价值理性等现象。传统的劳动教育也是如此,它常常孤立于社会生活而独立存在。劳动教育具有社会性,必须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通过劳动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应当直面真实生活,强调真实体验,鼓励学生注重实操,在实干中感受积极的劳动体验。

近年来,我校充分贯彻腾讯的现代管理理念及全球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创新劳动教育理念与范式,突破劳动教育时空限制,打开劳动教育的边界,促进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家庭社会、现代科技、学科课程深度融合,实现社会化资源协同,让生活赋能劳动教育、社会赋能劳动教育、科技赋能劳动教育、学科赋能劳动教育,探索出新时代城市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二、新时代城市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

(一)将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融通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生活是教育的灵魂。”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所谓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无非是在日常生活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寻找平衡点。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当代的教育改革应当充分贯彻落实这些中外教育家强调的“教育应当回归生活”的理念,在改革中不仅要关切劳动教育的独立价值,而且要融通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将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为教科书,以真实问题为支撑点,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资源,实现“将教材作为学生的全部世界”向“世界是学生的全部教材”的转化。

我校坚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世界即校园的理念,积极创建真实的劳动场景,突破围墙对劳动教育的阻隔,让劳动教育活动成为生活,以实现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统一。学校建设了“开心农场”,学生可通过租赁的方式成为“小小农场主”,在租赁的土地上进行播种、施肥、浇水、捉虫等种植劳动。学校在教学楼屋顶上建立了“中草药种植园”,让学生参与中草药种植,学习了解医药知识。学校还开设了“种植与观察”课程,设计了“我的小菜圃”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种植的同时,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要素设计植物名片、记录生长过程、完成观察日记、汇报交流成果。成熟后的植物,学生或在校园内售卖,或与家人、亲友分享。学生在种植中体会劳动的不易,在收获中感悟劳动的快乐。学校开发了午休午托“生活滋养”课程,对餐前、餐中、餐后进行设计,由学生自主管理。过去由家长义工帮忙承担的分餐、打扫、回收等工作,改由学生自己承担,促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劳动者。学校开发了“校园职业体验”课程,该课程通过挖掘校内劳动资源,开展图书管理员、校广播站播音员、小记者团记者、美术展助理、“海豚”法院小法官等职位的招募和竞聘活动,每月还有校园代币作薪酬。职业体验让学生懂得劳动有分工、劳动能创造价值,感受劳动的不易和获得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劳动教育回归到真实生活中的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劳动的乐趣。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又能让学生获得劳动认知,理解“劳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理念。

(二)将劳动教育与家庭、社会相融通

开展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当前,很多家庭对劳动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一些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对家务劳动包办代替。我校不断强化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使劳动教育切实融入家庭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家风。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多渠道拓宽劳动实践的场域空间,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地点向校外拓展,如少年宫、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公园、农场、工厂、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基地等,让劳动教育延展到社会、家庭之中,使校内劳动教育课程与校外劳动实践相互补充。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施居家学习期间,学校发布了居家劳动的指南,为学生居家劳动提出了建议和具体指引,学生依据指引在家长的引导下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家庭劳动的不易,对父母多了一份感恩之心,家庭回归了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家长成了孩子劳动教育的引领者和陪伴者。此外,学校积极挖掘校外劳动教育资源,因势利导地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真实的社会,让学生成为社会中能独立自主的人。学校依托深圳市福田区劳技教育中心,定期组织初中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劳动技能教育,让学生学习剪纸、刺绣、烹饪、摄影、服装设计、激光雕刻、3D打印等创意创新劳动,培养劳动技能。学校每学年组织志愿服务课程,让学生参与社区志愿劳动:在公交站协助指挥交通,在图书馆整理书籍,在无偿献血站指引人群,或参与拍摄深圳博物馆志愿者宣传片。这让学生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激发社会责任感。疫情期间,学校教师积极报名,投身到抗疫第一线,参加抗疫志愿服务,以身作则,为学生劳动教育树立了榜样。两会前夕,学校组织以“我为两会写提案”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开展“公共议事与社会参与”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通过认真调研,交出了有关发展绿色金融、防范高空抛物、解决违规停车、禁止吸烟、为老年人在疫情期间查验健康码提供便利、改善学生饮食状况等一份份有质量的提案,锻炼了能力,激发了社会责任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在寒暑假经常组织学生奔赴贵州、海南、陕北的山村研学,将劳动教育的阵地拓展到广袤的山村中。学生通过研学活动,参与农事劳作,体味淳朴民风,领悟“农耕文化”。学生体验之深刻、收获之丰富,是在熟悉的都市中难以获得的: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三)将劳动教育与现代科技相融通

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5G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对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有着巨大冲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的劳动形态不断产生,同时伴随着旧的劳动形态逐渐消亡。我校按照《意见》中有关“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的新变化”要求,改变传统劳动教育模式,将现代科技不断渗透到劳动教育中,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为劳动教育赋能,以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学校积极挖掘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利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独特优势,聚焦战略型新兴产业,引进腾讯、华为、大疆、华大基因、大族激光、中集团海工、优必选、中国移动、铁汉生态、深圳市水务局、福田区海绵办等数十家深圳龙头企业或政府机关单位,进校共建各类创新实验室,开发校企融合的跨学科课程,打造体系化STEAM中心,开展项目化学习,进而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学校。目前,学校已经建成了航空航天实验室、汽车工程实验室、仿生机械实验室、数字制造实验室、海绵城市实验室、河道治理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海洋资源实验室、扫描电镜实验室,正在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智能物联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5G技术实验室、服装设计实验室、产品设计实验室、动漫设计实验室、影视制作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了与深圳城市发展相匹配的丰富的劳动实践课程。学校开发了以实验室为依托的跨学科实验室课程,如3D打印、光固化打印、数控机床、激光雕刻、飞机驾驶、固定翼飞机、机甲大师、电动汽车、仿生狗原理、河道治理、污水处理、海绵城市设计、基因组序、室内垂直农场、绿色雕塑、无土栽培、微观世界观察、海上航运及国际贸易、海上养殖、海上石油开发、服装设计及剪裁、时装表演、中外服装发展史、自媒体设计制作、摄影摄像、数字媒体、工业设计、动漫设计等,并开展任务、问题、项目驱动的深度学习。在校园里,劳动教育已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科技创新特质。为减少校园内“开心农场”的菜叶虫害,学生们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了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的菜园虫害监测系统,通过菜叶虫洞的自动识别统计系统,完成虫害统计的AI自动化全流程监测。在生物基因实验室内,学生们探索无土栽培蔬菜种植技术,体验绿色农业的劳作流程。在汽车工程实验室中,学生们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在沉浸式环境中感知新能源汽车制造的过程。在数字制造实验室,学生们学习运用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数控机床等数字化加工设备,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多种材料的加工与综合创新设计制造,发明了智能中药箱、新型折叠洗手台等多种产品,并申请了专利。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学校将劳动教育与现代科技相融通,让现代科技赋能劳动教育,把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抓手,让学生们开阔了视野,了解到最新的科技成果,激发了创新创造的热情。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得到不断提高。

(四)将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相融通

劳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不仅有技能学习和动手实践,还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参与。

我校积极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通的模式,积极挖掘学科课程中蕴藏的劳动教育的丰富资源,打通学科课程与劳动教育屏障,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渗透)劳动教育,寓劳动教育于学科教学中,让劳动教育在各学科的课堂中随时随地真实发生。如在政治、语文、历史、艺术学科教学中,融入引导学生重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等教育;在数学、科学、地理、技术等课程中,引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科学是一门以动手实验为主的学科,我们开设了种植与观察、动物养殖与观察等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感受劳动的过程,体验劳动的成果。学校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数学中的抽象逻辑思维、物理化学中的科学创新思维及通用技术中的编程思维等与实际劳动相结合,创设诸如设计机器人、进行3D打印等新型劳动形式。信息技术课程注重手脑结合,从机器人拼装到程序设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贯穿其中。艺术创作是基于生活的创造性劳动体验,学校组织“明德文创产品征集活动”,学生以校园文化为主题进行设计,研发出了校服钥匙挂件、学生美术作品帆布袋等文创作品,让劳动教育活动沁润了艺术表达和时代气息。学校建设了智能制造空间、自然生态空间、互联网创新空间、艺术创意空间、人文阅读空间等跨学科的学习中心,开设STEAM课程,开展主题式、项目化、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动手设计和制作的项目中,培养肯吃苦、勤动手、敢创造的劳动品质。学校还组织“明德最美劳动者”微通讯比赛,让学生用朴实的文字记录劳动、赞美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今后,我们还将不断优化学科资源,在学科教学中巧妙融入劳动教育,充分挖掘各学科中潜在的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劳动教育与各学科的有机耦合。

三、新时代城市学校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近年来,我校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打开了劳动教育的边界,推动劳动教育与现实生活、家庭社会、学科课程、现代科技的融通,促进了劳动教育的转型发展。未来,我们还将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进一步推动社会生活赋能劳动教育。我们将创设更多的真实劳动问题情境,结合项目化学习,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在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劳动中提升劳动素养。二是进一步推动学科教学赋能劳动教育。继续推动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发挥学科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价值、劳动技能、劳动素养教育,让劳动育人润物无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进一步推动现代科技赋能劳动教育。充分利用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进一步将传统劳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深圳科技创新、产业配套的资源优势,以科学思维引领科技创新,探索科技引领型劳动教育新模式。四是进一步推动德智体美赋能劳动教育。“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美育不好是廉价品,劳动教育不好是赝品”,当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五育失衡情况,我们要做到五育融合,在教育中做到以德为首、以智为干、以体为骨、以美为翼、以劳为基,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搭建融完善体系、丰富资源、多样模式、健全机制于一体的完整劳动教育体系,切实增强劳动教育与生活、社会、家庭、科技、学科的关联度和衔接度,使劳动教育成为“五育”的“筋骨”,以一育带动全育,让学生在科技赋能、生活赋能、社会赋能、学科赋能的劳动教育中获得成长,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实验室劳动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