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肺癌癌因性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2022-05-27陈丽娜罗霄云任金玲王小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因性肺癌障碍

陈丽娜,罗霄云,任金玲,王小娇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已经成为目前肿瘤诊治的重要目标之一[1,2]。由于各类综合性治疗、密集化疗等治疗形式的应用,肺癌患者往往伴有癌因性疲乏、睡眠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由于癌症本身再加上相关治疗手段破坏免疫稳态,患者机体炎性细胞因子网络进一步激活,在各种类型细胞因子的综合刺激下,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使得患者逐渐产生疲乏、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3]。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在于体内钙代谢的调节,研究表明[4]癌症患者普遍维生素D水平处于低表达状态,维生素缺乏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有关,且维生素能够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过表达。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具多项生理功能,体内维生素的缺乏和精神类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均有一定的关系,其中维生素D在机体睡眠调节中的相应作用也被发现,维生素D水平可能和睡眠节律有关[5]。25-羟维生素D3[25(OH)D3]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可较准确反映机体维生素状态,又可反映维生素D转化能力,具有重要生理活性。基于此,本研究分析25(OH)D3水平与癌因性睡眠障碍发生的关系,旨在为临床癌因性睡眠障碍早期干预与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发生肺癌癌因性睡眠障碍的患者52例(障碍组),同期未发生睡眠障碍的肺癌患者50 例(非障碍组)。纳入标准:①符合《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6]肺癌诊断;②初治患者;③认知正常,可进行基本的语言沟通并作出相应答复;④患者及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处于病危状态患者;②存在活动性结核等感染性疾病;③存在中重度贫血或电解质紊乱状态;④入组前1个月服用过影响25(OH)D3水平的药物;⑤合并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等;⑥入组前两周使用过影响25(OH)D3水平和睡眠的药物。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临床资料收集 查阅所有患者病历,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是否远处转移等。

1.2.2睡眠障碍评估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7]评估,由专业调查员对患者进行面对面指导填写,确保每一份调查问卷的有效,若存在遗漏情况,及时进行补充,该量表从睡眠时间、效率、质量、障碍以及使用催眠药物、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价,每个因子以0~3分记分,总分0~21分,以>7分代表存在睡眠障碍,8~11分为轻度、12~16分为中度、≥17分为重度。

1.2.3血清25(OH)D3水平检测 取患者5 ml静脉血,离心(转速、离心时间、半径分别为3500 r/min、10 min、10 cm),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德国罗氏Cobas e411)。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F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25(OH)D3水平对睡眠障碍的评估价值;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障碍组肿瘤分期Ⅲ~Ⅳ、发生远处转移比例高于非障碍组(P<0.05),其余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n)

2.2 两组血清25(OH)D3水平比较障碍组25(OH)D3水平(24.06±6.06) ng/ml,低于非障碍组(56.87±9.9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31,P<0.05)。

2.3 血清25(OH)D3水平对睡眠障碍的评估价值

血清25(OH)D3水平评估睡眠障碍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0.816~0.943),临界值为30 ng/ml,约登指数0.61。见图1。

图1 血清25(OH)D3水平对睡眠障碍的评估ROC曲线

2.4 影响肺癌患者癌因性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肿瘤分期Ⅲ~Ⅳ期、远处转移、血清25(OH)D3低表达是肺癌患者癌因性睡眠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肺癌患者癌因性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5 轻、中、重度障碍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比较睡眠障碍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见表3。

表3 轻、中、重度睡眠障碍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比较

2.6 血清25(OH)D3水平与睡眠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血清25(OH)D3表达水平与睡眠障碍程度呈负相关(r=-0.406,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飞速进步,新的治疗方法、治疗药物的产生,使得临床上对于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有了更加全面的发展,患者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与此同时,现今对于肺癌的治疗,临床在关注抗癌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控制的同时,也兼顾患者心理健康、癌因性疲乏、睡眠障碍等问题[8]。肺癌患者疾病确诊时往往已经是晚期,疾病诊断后患者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同时因其疾病本身带来的疼痛和治疗过程带来的强烈不适,出现睡眠障碍的概率较高。研究显示[9],肺癌患者睡眠质量往往随着治疗进程恶化,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各类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水平。

癌症的一系列治手段可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从多个方面影响正常睡眠[10]。本研究中血清25(OH)D3低表达均是导致肺癌患者癌因性睡眠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人体脑内分布有维生素D受体以及不依赖钙的维生素D信号通路,维生素D受体分布区域:下丘脑、黑质、中缝核、中脑中央灰质、脑桥网状核等均被认为与睡眠有关,于是有学者提出,睡眠障碍和维生素D缺乏有关的假说[11,12]。维生素D在人体内浓度高且半衰期长、性质稳定,25(OH)D3可较准确反映机体摄入和合成维生素的总量及转化能力,也被认为是体内维生素状态衡量的最佳指标。25(OH)D3为维生素D3肝肾代谢后的主要生物活性形式之一,具有调节骨代谢及体内多种器官、组织、细胞生长等重要作用[13]。

Beydoun等[14]研究发现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与睡眠时间正相关,并认为维生素D水平较低可导致睡眠不足。本研究中25(OH)D3水平降低与肺癌患者癌因性睡眠障碍的发生有关,且血清25(OH)D3水平可用于患者睡眠障碍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睡眠状态,当以30 ng/ml作为截点值时,评估价值较高。25(OH)D3与脑细胞中相应受体结合,使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上调,进一步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生长状态,从而影响人体睡眠-觉醒周期;此外,激活后的维生素D受体还可通过促进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来影响睡眠状态。进一步将发生睡眠障碍的患者按照其PSQI评分结果,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睡眠障碍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睡眠障碍严重程度随25(OH)D3水平降低而增加,二者呈现负相关。与钱婷婷等[15]研究中慢性失眠障碍患者血清25(OH)D3表达水平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与多导睡眠监测中总睡眠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一致。因此,针对临床上出现睡眠障碍的肺癌患者,需重点关注患者25(OH)D3水平变化,必要情况下,及时予以干预,以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仍然停留在睡眠障碍的研究阶段,后续将依据研究结果,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的肺癌患者制定相应针对性干预方案,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进而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中发生癌因性睡眠障碍的患者25(OH)D3水平低于未发生睡眠障碍的患者,且其表达水平与睡眠障碍严重程度呈现负相关。

猜你喜欢

因性肺癌障碍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跟踪导练(四)2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