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血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后炎症因子表达对感染原研判的价值探讨

2022-05-27费海荣杜以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白蛋白白血病

单 芹,泮 燕,费海荣,杜以萍*

(1.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医院)血液内科,山东 青岛266000;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山东 青岛266100)

白血病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化疗是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白血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1]。然而,在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时,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其他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极大的损害,且针对白血病的化疗药物在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的同时,亦会对机体内的正常细胞造成破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2-3]。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化疗后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且诱导缓解化疗的患者因初次接受化疗,加之受原发病未得到有效缓解的影响,更易并发感染[4]。由此可见,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进行早期有效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作用,继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后炎症因子表达对感染原研判的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自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2-82岁,平均年龄(52.05±1.77)岁;白蛋白水平:<30 g/L 10例,≥30 g/L 110例;前白蛋白水平:<250 mg/L 82例,≥250 mg/L 38例;合并基础疾病30例,未合并基础疾病80例;危险分层:高危48例,低中危72例;血小板水平:<20×109/L 34例,≥20×109/L 86例。纳入标准[5]:(1)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者,且均接受化疗;(2)均为成年人;(3)入院前均无感染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疾病;(4)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受损严重者;(2)意识障碍或无法正常交流沟通者;(3)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者。纳入对象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获批于医院伦理委员会。

1.2 研究方法(1)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炎症因子主要涵盖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化疗后14d采集所有受试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以3 000 r/min离心获取血清,检测方式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具体操作务必以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分组方式:将所有受试者按照化疗后是否合并感染分成感染组77例与非感染组43例。将感染组按照病原菌差异分成细菌感染组53例与真菌感染组24例。(3)基线资料采集:通过我院自制的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完成所有受试者基线资料的统计、记录,具体内容囊括年龄、性别、白蛋白、前白蛋白、基础疾病、危险分层以及血小板等。

1.3 观察指标对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析血清PCT、CRP、IL-6水平诊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细菌感染的ROC曲线,患者感染与其年龄和前白蛋白的相关性,对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基线资料,同时分析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感染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见表1。

表1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2 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均P<0.05),见表2。

表2 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3 血清PCT、CRP、IL-6水平诊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的ROC曲线分析

血清PCT、CRP、IL-6联合诊断时,三者有一项阳性则判定为感染,三者同时阴性判定为非感染。经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RP、IL-6水平联合检测诊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上述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见表3。

表3 血清PCT、CRP、IL-6水平诊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的ROC曲线分析

2.4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感染组年龄≥70岁、前白蛋白<250 mg/L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见表4。

表4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基线资料对比(例,%)

2.5 感染与其年龄和前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患者感染与其年龄和前白蛋白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5。

表5 患者感染与其年龄和前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r,P)

2.6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感染为因变量,年龄、前白蛋白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情况如下:年龄<69岁=0,年龄≥70岁=1;前白蛋白<250 mg/L=1,前白蛋白≥250 mg/L=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70岁、前白蛋白<250 mg/L均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6。

表6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白血病属于一类极大程度上威胁患者生存质量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化疗是该类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患者化疗后易并发医院感染,前者是后者关系最为密切的危险因素[6-8]。且有相关研究表明[9-10]: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几率约为50%左右,且有大部分为呼吸道感染。另有相关研究学者指出: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因黏膜不可避免的损伤以及长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不仅易发生细菌感染,同时会提高真菌感染的风险[11-13]。

本文结果显示,感染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这与既往研究高度一致[14],在白血病化疗后感染患者血清中,PCT、CRP、IL-6水平均呈显著高表达。分析原因,上述各项指标均为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感染相关指标。同时,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均P<0.05)。这符合郭艳梅等人的研究报道[15]:血清炎症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构成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PCT主要是由甲状腺细胞合成、分泌而来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具有稳定性较佳的特点,一旦组织遭受细菌感染时,其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会迅速升高。CRP属于一种可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其于血液中的浓度会急剧升高至数十倍,乃至数百倍,并可在机体病情有所好转时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IL-6属于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炎症因子,其在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应激反应以及感染时会出现明显的升高。此外,血清PCT、CRP、IL-6水平联合检测诊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上述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均P<0.05)。这提示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测上述各项指标水平,进一步实现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的鉴别诊断,其中主要原因可能与上述各项指标存在一定的协同互补作用有关。另外,感染组年龄≥70岁、前白蛋白<250 mg/L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且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患者感染与其年龄和前白蛋白之间均呈正相关,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70岁、前白蛋白<250 mg/L均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充分说明了年龄和前白蛋白均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原因,笔者认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抵抗力以及免疫力随之衰退,对化疗的耐受程度亦较低,从而使得化疗后感染的发生风险增加[16]。而前白蛋白是有效反映肝脏合成以及分解蛋白功能的指标之一,对评价机体营养状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具有清除血液中有毒代谢产物的功能,因此在感染发生时,其水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因重点关注年龄较大以及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可通过加强营养支持的途径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后患者血清PCT、CRP、IL-6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反映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构成情况。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前白蛋白水平的降低,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免疫抑制所致感染发生几率越高,应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白蛋白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桂附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西罗莫司不同血药浓度对肾移植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白蛋白不可滥用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