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PC模式下高校基建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2022-05-26李艳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5期
关键词:工期承包商业主

李艳华

引言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将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各环节工作深度交叉并行的工程建设及管理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相较于传统的发包模式,EPC模式在造价、施工进度和合同管理等方面有着较明显的优势。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指导、推广这种建设模式,作为工程建设大国,工程总承包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建设领域中,成为我国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改革的一个新方向。

不仅如此,伴随着扩招政策的陆续出台或者高校想进一步提升学校自身硬件教学条件,新建、扩建校舍校区都使高校基建规模在不断扩大,建设内容多、投资金额大、工期紧等特点对高校基建在造价、进度等方面都有了更高要求,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探索新的发包模式,并将相应风险管理融入到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中,将成为高校基本建设和大型修缮工程项目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多角度分析高校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基建项目风险点并提出相应防控措施。

一、EPC模式的涵义和特点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一种包含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服务的全过程承包建设模式,也叫做“交钥匙”工程。在该模式下,有相应资质的总承包商根据业主方的诉求和意愿内容与之签订合同,签订合同后可以同时开展设计、采购和施工工作,不同于传统模式下各阶段工作须依次进行、循序渐进,EPC模式可以让各阶段的工作合理交叉并行,上一阶段工作完成之前就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缩短工程进度的同时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二、高校引入EPC模式的优势

高校基建项目受到功能具有综合性、环境较复杂等因素,普遍存在着建设规模大、成本高、工期紧及程序复杂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效率。当今高校快速发展的步伐下,相较传统的建设模式,EPC模式不仅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还具有传统发包模式所不具有的优势,不仅能满足高校对于建设项目的若干项目管理要求,还可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管理能力。

(一)具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推行EPC总承包模式的指导文件,比如《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办[2017]19号)、《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的指导意见和《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等,EPC模式作为在国际工程中被广泛使用的工程建设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中一个鼓励和推行的模式对象。与此同时,高校作为我国工程构建的重要参与者,也逐渐尝试引入这种建设模式,组织基本建设项目的组织与改革。

(二)合同管理相对简单,项目管理具专业化。传统发包模式下,高校作为业主方除了与承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外,还会与其他承包商签订多个分包合同,合同管理数量多且较复杂,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EPC模式下业主方与承包商签订总承包合同,或含少量分包合同,合同关系较简单、总体上降低了前述风险。同时,EPC模式的总承包商一般都具有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团队人员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都较丰富,相对于业主方而言不用再设置多个临时管理结构来进行项目管理,在分散人员工作任务压力的同时,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

(三)管理成本低,实现造价有效控制。传统发包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分包单位都可以独立向业主提出工程费用或者工期的变更,并且变更的情况比较多,业主需要分别协调,工作量大且易造成工程成本增加。EPC模式下,因主要合同只有一个,所以首先招标、谈判成本低;其次一般为固定总价合同,总承包商会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考虑造价成本问题,比如限额设计、控制采购方式、设备过程控制、施工阶段优化施工方案等来减少变更,从而节约成本,有效降低整体造价。

(四)实现进度控制,缩短建设周期。传统模式下,业主方与施工单位、设计、采购单位等都是独立个体,与之相互协调起来耗时多、难度较大,有时还存在相互推诿责任、配合不到位的风险。EPC模式下由总承包商对工程进度进行总体策划,使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互相协调、深度交叉。各个阶段及环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效并行、协调,在实现进度控制的同时也为缩短建设项目周期提供可靠保障。

(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管理能力。传统发包模式下,高校基建工程主要由行政部门来管理及核算,工程管理部门缺少对资金核算及超投资概念的理解,核算部门缺少对基建工程的前期报建及施工过程中资金的统筹核算,管理和核算部门接受信息不互通、理解不到位,导致投资约束不强、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管理效率较低。EPC模式下,通过专业的总承包商统筹协调,高校作为基建工程管理方可以整体把控工程造价、进度等,工程管理部门及和核算部门接收的信息较对等,加强沟通后将提高资金投资效益,减少资金浪费的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

三、EPC模式下高校基建工程风险分析

EPC总承包模式虽然有诸多优势,看似业主方不再参与工程建设的细节管理,将风险大部分转移至总承包商来承担,但从项目实施各阶段看,在设计、招标、施工、变更、质量控制等环节业主方都会面临一定风险,以下将做出具体分析:

(一)成本风险。在高校基建项目的建设中,采用EPC模式建造的项目将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合同内容包括设计、施工、采购等,所以首先资金需求大,加之如果建设过程中成本管控不到位导致工程新增、调整内容过多,或者恰逢人工、材料等价格上涨的其他原因,使基建工程变更量较大,最终建设项目很容易超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时的初步概算,这就使高校中EPC模式建设项目有较高的成本风险。

(二)质量风险。EPC模式下,除总包合同外通常允许建设项目内容合理分包,因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潜在的质量风险,原因为总承包单位在传达质量要求时可能出现疏漏事项或者因监理人员对项目管理不当,使得分包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有材料设备质量以次充好等不合格现象,将导致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风险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一边设计一边施工也对工程质量有很大影响,在施工设计图不确定的情况下,工程的框架结构及选材也相对不确定,随时有变化情况发生,也会总体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三)工期进度风险。一般情况下EPC合同中会约定固定工期,在合同签订之前没有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整体招标,这样将导致招标及签订合同后,若因各方面原因导致项目没有实际动工或者动工延迟,会无形中延长整个项目的工期进度。另一方面,与一般的建设项目不同之处在于高校基建项目的建设工期受开学时间和假期的一些影响,可能在开学前后或者项目节点时有着更为严格的工期要求,所以总承包方在投标时做出的工期承诺或不能实现以满足要求。

(四)招标风险。EPC模式下,业主方只需明确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功能、期望工期、质量及标准等方面并提出书面需求文件,委托总承包商完成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并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统筹管理,所以招标环节作为项目第一环节责任重大,各方面的风险也相对比较集中,如若总承包商在项目管理或决策过程中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项目将面临重大风险。因此,高校作为业主方对总承包商资质的考察显得尤为重要。

(五)合同管理风险。EPC模式下,合同风险在某些方面来源于招标风险,如果在确定EPC招标文件或合同文件时存在条款内容有歧义或不全面,亦或存在缺漏等情况,将很可能导致合同难以正常履行。另一方面,有关索赔事项条款意识需提高,因为索赔事项的不明确很有可能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增加成本,如果出现工期延误、所采购物料与限定品牌不一致或质量不达标等状况,无形中都会增加建设项目的成本。

(六)试运行和交钥匙过程风险。作为EPC模式下工程项目的最后一阶段,是业主方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和竣工交付工作,项目验收通过后进行移交并试运行,这个阶段业主方可能存在以下风险,一是业主方在工程验收时因专业性或标准问题,未将其中工程问题审验出来,存在可能接收具有缺陷性的项目工程的风险;二是工程结算风险,因项目开始设计时预算不够准确或工程实施时间过长,导致结算时项目造价偏离开始时的预算范围,尤其是费用超概算将引起双方决算争议,业主方存在合同履行中超概算风险。

四、EPC模式下高校基建工程风险防范措施

(一)做好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采用EPC模式建设的基建项目除遵守《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基本建设财务规则》、《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等基本建设法律规章制度外,还应结合高校实际建设情况及内控制度研究制定工程管理及变更、资金支付、内部审计、廉政责任等层面相关制度,使工程建设过程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这样在规范建设的同时有利于基建项目的过程管理,还可以有效控制各种风险源。

(二)做好成本管控。EPC模式下做好成本管控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不断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提高对工程项目建设成本风险的管控能力。首先,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了解成本管控的重要性,树立起成本管控的意识,通过学习来不断更新成本管控等相关知识,从而在根本上有力地保证项目成本的可控性。其次,从基建项目设计环节就开始重视成本控制,施工图设计作为建设项目的第一步,对整体工程造价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在设计施工图时充分论证、全面考虑对整体项目的造价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加强设计后续各环节的成本管控,比如合同签订、采购、施工等过程中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最后,高校还可以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全程监督以做好风险成本的管控。

(三)加强质量风险的过程管控。EPC模式下高校作为业主方应尽量减少多分包情况的发生,在招标阶段就应加强对于总承包商的资质审查考核,对于主材、主要设备等尽量减少再次分包及甲分包、甲供材的情况;如果有辅材等分包情况,高校在招标阶段更应加强对分包商资质的审查考核,这样才可能实现行项目造价可控、变更较少的情况发生,更好的做到控制质量。此外,高校还可以委派相关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驻地全程监督,及时掌握施工动态同时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过程可控。

(四)把握工期进度风险。为了更好的把控EPC模式下项目工期进度及存在的风险,在项目可研之前高校应对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技术难度和施工环境等进行充分调查、调研,同时在项目招标后施工前进一步做好与总承包商关于工期进度的协调沟通工作及各阶段工作的有效衔接,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工期延误的相关处罚条款,如果发生工期延误现象,高校可依照合同相关条款进行索赔。在项目竣工验收的阶段,高校可以聘请相关专家或提前做好项目验收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以便高效完成工程结算和验收任务,确保项目如期验收合格。

(五)加强合同风险管理。EPC模式下,为了能更好地对合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高校首先应采用规范的合同文本,可借鉴大型企业或其他高校规范的合同文本,使合同条款内容既顺应学校发展思路还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学校利益;其次可走访兄弟院校或参考周边类似项目合同,在听取法律顾问意见的基础上细化合同条款或根据市场调研,设置上限价合同或针对不同建设费用制定不同合同形式。最后,加强EPC模式项目的合同索赔条款意识和对项目合同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加深对此种模式及合同相关问题的了解。

(六)试运行和交钥匙过程风险应对。在项目试运行和交付阶段,高校可邀请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一起参加工程验收,首先根据合理可行的项目试运行工作流程,提出项目工程可能存在的质量或功能风险,并制定相关质量保证或保险条款;其次由相关专业人员组织项目合同履行情况研讨会,分析可研概算、初始预算与实际完成之间的差异投资额,根据合同中索赔条款制定切实合理的索赔计划,并将所有相关工程资料归档,以备将来查阅,做到有理有据。

(七)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定高校EPC模式下总承包工程项目施工跟踪审计目标,学校可借助第三方审计机构的技术力量,实现对基建工程建设前期规划、审计、施工过程及后期结算、验收的全过程动态化跟踪,并落实审计工作;审核与施工现场相关的合同、工程量清单、资金支付申请等文件,并且及时跟踪分析与整体建设工程现场基本情况相关的管理信息与数据。在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发挥预警和监督作用,既有利于查补基建管理部门的管理漏洞,在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的同时还可有效控制造价和工程结算风险,确保项目成本可控。

(八)着手打造“阳光工程”以化解风险。高校可设置建设信息栏或在学校门户网开设专栏,及时发布学校大型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比如相关招标结果都会在相应的招标平台进行公告,工程执行进度情况或重大变更情况可定期公布,使广大教职员工具有知情权、建议权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监督作用,努力打造“阳光工程”。

结语

综上所述,为适应高速发展和解决高校基建投资金额大、工期紧等现状问题,高校将逐渐尝试EPC模式,将此种建设模式应用于基本建设项目当中会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于此同时在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分析各阶段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不断探究EPC模式之下高校如何防范各种风险,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不断规范各阶段工作,同时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努力打造“阳光工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做好EPC模式下高校基建工程的风险预防工作。

猜你喜欢

工期承包商业主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工期延误的责任划分及处理方法研究
国内外企业承包商管理与实践
核电厂承包商安全管理考评体系的创建及应用
物业出租小区广场牟利,业主能否要求折抵物管费
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工期控制
Evaluation of chitosan-anionic polymers based tablets for extended-release of highly watersoluble drugs
工期
电力工程施工工期管理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