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 例报告

2022-05-25宫再兴徐庆刚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根治性免疫组化内分泌

宫再兴,徐庆刚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江西南昌 330000)

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LCNEC)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1%以下[1]。2019年8 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 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75 岁,因“肉眼血尿4 个月”就诊,感尿频、尿急、尿痛,为终末排尿疼痛,伴下腹部疼痛。术前盆腔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提示膀胱右下后壁明显不规则增厚,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约5.7 cm×6.4 cm,累及右侧输尿管口,病灶局部突破浆膜层,并与邻近精囊分界不清,增强扫描轻中度不规则强化,右侧膀胱下动脉分支血管增多,影像学诊断:膀胱右下后壁恶性肿瘤,局部浆膜累及邻近精囊(图1A)。在局麻下行经尿道膀胱镜检查+肿物活检术,病理诊断为膀胱低分化癌(图1B)。 全麻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图1C),免疫组化PCK(+)、CK20(-)、P63(-)、CK7(部分+)、Syn(部分+)、CgA(部分+)、CD56(部分+)、Ki-67(70%+),病理诊断为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肿瘤侵犯膀胱全层,可见神经和脉管侵犯,累及前列腺和双侧精囊腺,尿道切缘阴性,双侧输精管切缘阴性,双侧输尿管断端阴性(图1D)。建议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拒绝,生存至今,目前仍在密切随访中。

图1 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影像及病理资料

2 讨 论

膀胱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 最早于1986年由ABENOZA 等[2]首次报道,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增加了此项膀胱癌的病理变异亚型[3]。本病发病年龄大于50 岁,男女比例约4∶1[4],典型症状为肉眼血尿伴有下尿路刺激症状[5],特点是分化差和侵袭性强,初诊时常已属晚期,存在高转移和不良预后[6]。

膀胱LCNEC 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需膀胱镜活检或术后病理。OSHIRO 等[7]研究认为尿液基细胞学联合免疫组化或可成为诊断膀胱LCNEC 的一种方法,但因尿中肿瘤细胞含量不足易致假阴性,且免疫组化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组织形态学,对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多项研究显示尿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8],在早期诊断膀胱LCNEC 有一定价值,但应用有限,仍有待进一步验证。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我们从遗传角度认识和探究膀胱LCNEC[9],期望在未来通过多靶联用和全谱筛查技术,在诊断膀胱LCNEC 发挥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病尚缺乏相关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临床上多建议采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联合化疗:方案多以铂类药物为基础[4]。2015 年GUPTA 等[10]对5 例膀胱LCNEC 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1 例行辅助化疗,随访116 个月后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剩余4 例未行辅助化疗,平均随访11.4 个月后均死于原发肿瘤,提示术后辅助化疗治疗可以明显延长膀胱LCNEC 患者生存周期,改善预后。针对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化疗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根治性免疫组化内分泌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并发症发生与术后肠道恢复时间的影响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了解内分泌……
稳住内分泌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