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媒介素养角度谈新时代的网铬文明建设

2022-05-25陈思侨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媒介网络

陈思侨

摘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新时代下,我国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长期以来,我国网络文明建设已取得良好进展。但目前我国网络空间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网络文明建设的需求依然迫切。当前,网络空间治理除了要着眼于立法与监管层面外,还应从提高各主体媒介素养的角度入手,切实提高网民对网络信息的批判筛选能力,以及网民在新媒介下的社交互动素养。媒体人也要发挥好自身的内容产出、把关等职责,做到疏堵结合,从而提高网络文明程度,建立绿色键康的网络大环境。

网络世界作为当代人重要的日常活动空间,承载了日益重要的信息获取功能、社会交往功能和娱乐功能。尽管我国长期以来重视网络文明建设以及网络空间治理,但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与失范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在网络文明建设方面的优势及不足,网络文明建设仍面临多重挑战,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长期以来,我国把网络治理工作的重心放在政府部门整顿与网络立法上,但新时代下,网民的网络活动方式越发多元,新兴媒介形式层出不穷。仅依靠整顿和法治显然无法满足当前的网络文明建设需求。对此,应从媒介素养角度入手,将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工作与网络治理相结合,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实现更健康的网络环境和网络文明。

关键词:媒介;网络;文明建设

媒介素养在网络时代的新特征

“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最初指“社会成员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的知识技能”。上世纪60年代至今,媒介素养研究的重点都处于“保护主义”阶段。“保护主义”是英国学者帕金翰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将媒介素养理解为“对媒介负面内容的辨识与批判能力”。在保护主义阶段,人们将受众放在较弱势的“接受者”甚至“受害者”的位置,视媒介里的负面内容为洪水猛兽。并且,长期以来,媒介素养普遍被用于受众层面,但随着自媒体、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介地位受到桃战,而新兴媒介的新闻专业水平却参差不齐。因此,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

从“个人”到“社会”

在过去的纸媒、广播电视时代,传媒业重要的传播形式是纵向传播,即媒介将信息分发给每个受众,但受众与受众之间往往缺乏互动。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在这种纵向的传播之外,受众与受众之间互动的横向传播也得到快速发展。因此,网络空间并不是一个“个体”概念,而是一个“整体”、一个“社會”的概念。因此,只从“个体”角度对媒介素养去下定义是不准确的,也无法与传统煤体时代的媒介素养作区别。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詹金斯提出,“新媒介素养是一项社会技能。被看作是一种在较大社区内进行互动的方式。”因此,我们更应关注受众与受众之间沟通交往时的媒介素养。

比如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有一个深受年轻群体欢迎的“禁止ky”原则。“ky”一词起源于日本,经哔哩哔哩(B站)的弹幕文化传播,迅速传入我国。“ky”指的是“没眼力见、不会按照当时的气氛和对方的脸色做出合适的反应”,后也被引申为“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中,不合时宜地发表可能会引起其他人不适的话语”。青少年群体一直是我国网络环境中媒介素养较高的一部分人群,由青少年群体倡导的“禁止ky”这一理念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个人表达”层面,还关注了在网络环境中,个人表达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这充分反映出了“新媒介素养”中,“整体”的理念。

从“受众”到“产消者”

“产消者”一词由阿尔文·托夫勒提出,他将“生产者”和“消费者”合二为一,预言在未来,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直至二者实现身份上的融合。正如托夫勒预言的那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传播主体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的信息消费者正在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样的特性使得我们当前的媒介新时代被附加了“产消”的属性,“产消融合”时代正在到来。在一些热点事件的第一现场,发布消息的生产者已由传统媒体变成了手拿智能机的普通受众。由于专业的媒体从业者多经历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培训,而一些由受众充当的“生产者”缺乏良好的媒介素养,导致在网络平台的一些信息发布中,常常出现失实、夸张、造谣、侵犯隐私权及肖像权等等一系列问题。新时代对受众媒介素养的要求,已由“要求受众辨识媒体发布的信息”,上升为“审视自已发布的信息是否真实、合法”。作为“第三煤介时代”的公众,既是受众,也可能是传者,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成员都是媒介公民。因此,作为现代社会的媒介公民,也应从两方面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由“受众”到“媒体人”

媒介素养的主体在传统意义上是指普通受众。但进入信息传播飞速提高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为了“抢新闻”,不认真核查所发布内容的真假,导致假新闻、谣言满天飞。中央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已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因此,我们不能仅要求受众提高媒介素养,专业媒体人一样不能忽视自己在网络文化建设以及网络治理中的作用,媒体人的媒介素养问题也要得到重视。

我国当前的网络文明建设现状

我国对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视与成果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小组的成立体现了中国最高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的意志,显示出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党的十九大后,这一小组升格成为委员会,足见党和国家对网络治理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网络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网络文明建设理念更趋向科学化,治理方式逐渐成熟。

我国网络文明建设仍存在的问题其一,“泛娱乐化”内容多,高价值内容少。泛娱乐化指的是一股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电视,戏剧,网络,电影等)为主要载体,内容浅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戏谑,通过戏剧化的滥情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从而达到快感的一种文化现象。作者在我国当下火热的视频播放平台哔哩哔哩(B站)对“科学”一词进行搜索(2020年11月21日16时),热门第一的视频以“要相信科学”为名,却是一则槁笑视频;再对“科普”一词进行搜索,衢放量较多的科普视频多为影视、美食、生活、轶事趣闻的科普,针对较为晦涩,但又极为重要的基础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内容鲜有涉及。哔哩哔哩的科学频道总播放量为18.9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妆频道的播放量为102.8亿,英雄联盟频道的播放量为288.9亿。我国网络平台“娱乐化”趋势日渐明显,高价值、知识性强的内容在网络中的占比较少。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提出“娱乐至死”的概念,他认为,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娱乐得以达到至死的目的;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娱乐的确成为了现代生活的标志,它已经益出屏幕,弥散到整个社会之中。可是,人类不能将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贬为娱乐的附庸,倘若如此,其结果是人们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为当今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其二,谣言、网络暴力等负面内容层出不穿。在一些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上的谣言往往夸大其词,引发民众恐慌。我国一直对这种行为严惩不贷,每年都有人因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而被警方拘留。但因网络空间复杂的网状、链状、树状、环状传播结构,网络谣言往往能以迅雷不及俺耳之势迅速传播、裂变。尤其是随着产消者的出现,网络谣言的发布变得越来越简单。这对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同时,互联网的特殊结构让网民之间的距离被无限缩小。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曾提出过“地球村”的概念。他认为,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与人的距离被拉近,地球上的人们犹如一个小村子的村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像村民间的交流一样方便。网络为民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如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问题。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对素不相识的人进行漫骂,利用网络平台曝光出他人的住址、电话号码。综上所述,我国网络文明建设仍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媒介素养角度提高网络文明建设

媒体人方面

其一,认真审核,务求准确。媒体人最基本、最核心的媒介素养就是坚特新闻专亚主义。网络时代的一些媒体人为了抢新闻,发布未经核实的内容,被受众发现后直接删帖了事。但经出煤体发布的信息往往会对社会造城极大影响,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专业媒体在其微博平台上对双黄连的药效进行误报,导致人们纷纷连夜抢购双黄连,引发了影响极大的集合行为。媒体人应该明确自已的能力与职责,做好“把关人”,认真核实信息,做到“快且准”。

在纸媒時代,很多报纸都为读者开辟了纠错渠道,若读者发现报纸中的错误内容,相关编辑、记者将要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公开致歉读者。作者认为,在网络时代,这种模式不应该被取消。网络媒体也应该建立这种纠错一致歉模式,让媒体人形成“我的信息出了错,是对读者的不负责,我应向信赖我的读者们道款”的认知,以此倒逼媒体人养成更专业的工作态度,建立更清明的网络环境。

其二,利用信息发布渠道,产出优质内容。媒体人除了做到不出错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即利用自己的渠道,发布优质内容,引导受众进行欣赏。媒体人拥有专业的知识以及筛选优质信息的能力,媒体人所处的媒体拥有海量关注者,如果能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进行更高质量的传播,势必有利于我们国家的网络文明建设,大大提高网民的素质。

如人民日报客户端与中科院合作发起的一场名为“格致论道讲坛”的直播,直播邀请到了众多中科院的专家学者,为收看直播观众介绍神秘的天体物理、水循环奥秘、青铜器的美等科学知识。普通受众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中科院学者,现在却能借助便捷的网络直播形式,出现在成千上万向往科学、向往如识的受众面前。媒体人应该多多利用所处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与号召力,进行高质量高品位的内容产出,引导受众参与到更有学术性与思辨性的网络活动中来。让网络不仅仪是娱乐消遣的场所,更是打被时空、地理限制,让无数向往知识、孜孜以求的学子波取知识的一块沃土。

受众方面

其一,谨慎发布,理性发言。传统媒体时代,发布者仅仅由专业媒体人与新闻工作者担任。但在网络时代下,传者与受众间的界限被消解,普通受众也可以充当媒体人的角色,发布针对新闻的第一手信息。大量的非职业新闻人罔顾新闻专业主义,为追逐流量、博眼球,发布内容时往往出现道德失范。尽管相关平台都建立了自己的监督平台,但平台千预的速度往往比不上信息发布的速度。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应加强对民众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让受众认识到自已不仅是受众,还可能是“发布者”。要明白网络不仅仅需要“畅所欲言”,也需要“谨言慎行”,不能发布虚假的内容,不能曝光他人隐私,更不能随意对他人进行网络暴力或“人肉”搜索。

互联网世界中,万千网民才是主体,平台方进行再多的规治,也比不上网民网络素养的提高。新时代下,我们要建立更绿色更健康的网络环境,要依赖的绝不仅仅是政府与平台的监管,而是依靠自觉的民众。对于如何引导民众提高网路媒介素养,我们不妨向浙江省的做法学习。2020年7月,浙江省首个网络道德空间一慈溪市网络道德空间平台正式上线。慈溪市依托该平台建立了量化积分评价体系,在该平台上参加一次绿色网络文明“五进”志愿活动可以积10分,发表一篇网络正能量原创作品积50分。同时,平台还开通了积分兑换功能,以此鼓励、引导网民传播网络正能量,为网络文明建设工作添砖加瓦。

其二,注重辨识,擦亮双眼。网络时代,媒介素养越来越注重用户的参与能力、协作能力,但最原始的媒介素养,即对信息的筛选、批判思考能力也不应该被抛诸脑后。随着自煤体时代的到来,发布主体日益多元,信息内容良莠不齐,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下,网络用户每天要面对海量的信息,还要在其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这无疑对受众提出了更高的网络媒介素养要求。

在这一环节中,要格外注重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教育和引导。据统计,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高达93.7%。未成年人三观并未形成,对信息缺乏基本的筛选辨别能力。而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极为不利。学校、社区、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教育和引导,帮助未成年人鉴别不良信息,选择适合的网络内容。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媒介网络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