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合文化”理念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探究

2022-05-25韩金凤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修校本

韩金凤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多年来,沈阳市大东区辽三小学教育集团以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从教师需要和学校发展出发,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秉承“没有百分之一就没有百分之百,为了每一个学生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和合文化”,凝聚“和心”力量,建设“和进”教师队伍,实施“和衷管理”,持续开发“和合课程”,努力创建“和美环境”,潜心创设“和乐课堂”,不断发展“和礼德育”,办学质量得以提升。

一、组建成长共同体:从“关注成长需求”到“搭建成长梯队”

(一)关注成长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1.确立教师梯队建设“三计划”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名师、骨干教师,学校从教师成长需求出发,搭建成长梯队,强化教师发展路径。学校确立了教师梯队建设“三计划”,即“新任教师发展计划”“青年教师提升计划”“骨干教师拔尖计划”,每个计划都明确了“三有”培养目标。 “新任教师发展计划”面向工作1~3年的新任教师,以“有想法、有胆量、有口才”为培养目标;“青年教师提升计划”面向工作4~6年的教师,以“有研究、有实践、有观点”为培养目标;“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面向各学科的教科研骨干教师,以“有品质、有情怀、有导向”为培养目标。学校不仅致力于打造区域内的名师,更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教师团队成长。

2.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通过教师梯队建设“三计划”的有效实施,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名师。目前,学校共有区级名师7人,分别组建了各自的名师工作室。

在名师工作室,引领是关键,发展是核心,研究是内涵。各位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围绕引领“做文章”,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概念,以“学习”“研究”“发展”为关键词,引领其他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组建研究团队,促进教师成长

1.以师为本,发展个性

学校倾力打造“和合文化”,在教师团队组建上也遵循“和合”原则。面对年龄、性格、爱好、能力不同的教师,学校遵循“以教师为本,个性化发展,差异性成长,整体性提升”的培养思路,为教师创建良好的发展氛围,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愿望和内在发展动力。学校在教师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组建学科研修小组、合作学习工作坊、项目化学习研究团队等多个教师成长共同体,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了教师的教研潜能,达到了群体共赢的发展目的。

2.合作学习,整体提升

学校为教师成长共同体搭建了多样化的平台,不仅使教师个体快速成长,更使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从2018年6月开始,笔者与马博、王静、于珊珊等教师共同组成的合作学习团队加入了大东区中小学合作学习实践研修工作坊,在全国合作学习课堂研究专家郑杰的带领下,学习教学理论,观摩合作学习课堂,交流合作思想。通过专家指引,合作学习团队的教师们在自己的班级中初步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1年6月,沈阳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学习工作坊”的研修团队与首都师范大学靠谱COP项目的教师团队共同走进学校,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研修活动。活动中,学校于珊珊老师带来了一节关于“分数复习”的现场课,她通过“切块拼接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主动思考、充分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于老师通过独立整理、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等环节,促进学生对知识有了系统清晰的认识,精彩的课堂教学获得了与会专家的赞扬。

2021年9月,学校的王静老师参加了关于合作学习的全国录像课大赛。课前,王老师认真研究教材,就合作学习的流程、呈现方式、时机、时间和预期效果等进行了反复研究;课堂上,她首先提出精心设计好的问题并明确学习目标,随后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互相问答、增信释疑、总结反思,充分体现了课改新模式,调动了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4年来,学校以合作学习为抓手,不仅使团队成员快速成长,更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和策略带到校园,促使其他教师也深刻体会合作学习的精髓,熟练掌握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技能,全面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二、落实学科深度教研:从“精研一节课”到“聚焦一门学科”

(一)精研一节课,建构“三二三”动态备课模式

集体备课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汇集了群力,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并快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可以说,集体备课是加速教师成长的“快车道”。学校的集体备课采用“三二三”动态备课模式,凸显特色。

1.科学设计

“三二三”动态备课模式,即“三次备课,两次上课,三次反思”的课例研讨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主备人阐述整体设计思路,包括目标、重难点、教学设计、学案等,其他教师集思广益,相互补充;主备人根据其他教师的建议修改教案,完成二次备课及教学反思;所有教师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以及近期教学实践中的难题深入研讨;组内教师商议下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将“三二三”备课制度落实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

2.规范实施

学校不断强化各学科教研组的备课工作,实行“三定五备”实施方案,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实验材料、备课堂设计,依托“三二三”动态备课模式,使备课、上课、反思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挖掘同类教材的共性,达到举一反三的备课效果。最终,学校实现了集体备课的“三效合一”,即目标有效是核心、设计有效是根本、互动有效是关键。

3.效果显著

借助“三二三”动态备课模式,教师博采众长、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通过交流,教师既解决了自己教学中的疑难困惑,又学习到他人在教学中的优秀做法,取長补短,提高能力。

通过“三二三”动态备课模式,学校的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等教研组成为区级优秀教研组,多次代表大东区、沈阳市进行展示,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相关专家的一致认可。

(二)聚焦各学科,提高校本研修的专业性

2016年4月,学校成为“沈阳市校本研修示范区建设项目”区域典型学校,开始进行校本研修的有益探究。通过参与校本研修项目,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更加科学、有序。

1.理论引领

作为沈阳市校本研修典型学校,项目组专家多次来到学校进行培训和指导。教师通过培训和学习,深刻理解了“三六一问题驱动式校本研修”模式,感受到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其中,“三”是以學校的“三二三”动态备课模式为基础,进行集体研磨;“六”是指课堂上的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探究、展示、评价、检测;“一”是指每周组织一次案例研讨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例探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为课堂实践奠定基础。

2.实践探究

有了理论的支撑和专家的引领,学校的校本研修逐渐走向深入。例如,每学期科学教研团队确立研究主题,按照“问题入手—理论学习—反思行为—课例研磨—解决问题—推广实践”的流程开展研修,解决教师遇到的教学难题,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与策略。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解决了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从学生看效果,从数据观课堂,从策略看教学,从碰撞看生成,从一课看一科。”校本研修活动让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教师从专注精研一节课到聚焦一门学科,完成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几年来,学校多次承办市级校本研修现场会,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教研组曾多次代表市区进行研修展示,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升。

三、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从“关注发展瓶颈”到“生发一个项目”

为了切实解决教师成长的瓶颈,学校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邀请专家进行指导,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并总结出三点经验。

(一)问题即课题

课题的选择是研究的起点,关系到教研的方向、成效、价值和意义。教研组引导教师在选择课题时遵循三字秘诀,即“小”“真”“新”。一是课题选择要立足于“小”,学校鼓励教师做小而精的课题,引导教师逐渐实现专业化成长;二是课题选择要立足于“真”,教研组以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三是课题选择要立足于“新”,选题既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和生命力。

(二)教学即研究

小课题研究,关键在于过程。小课题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向上发展的过程,是在教学中不断探究的过程。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时,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究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求突破,争提升。

例如,刚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对校园里的花草充满了好奇,可是却随意摘折,为了让学生养成爱惜花草的良好习惯,教师在低年部学生中开展“我为校园植物挂牌”的项目活动。

(三)成长即成果

“经验+反思=成长。”学校引导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凝练成果,教师把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与同伴探讨;把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并用论文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学校以科研助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站位更高、视野更广、理念更新、学习能力更强。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即便遇到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原本不熟悉的线上教学,也能迅速适应并提出解决策略,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无缝衔接,真正做到“线上教学内容丰富、不减质”。疫情期间,学校共有十余名教师参与沈阳云课的录制工作,多名教师的云课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笔者录制的云课“致敬,可爱的志愿者”被评为国家级微课二等奖。正是借助小课题研究,笔者与王景兰、刘新宇老师成长为市级研究型教师,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普遍得以提升。

如今,“和合文化”已经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以“和”为价值导向,以“合”为途径和手段,需要优秀的教师去完成,在“和合文化”的滋养下,我们将继续凝聚“和”力量,奋发进取,书写辉煌明天。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修校本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