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身份中的精神成长

2022-05-23贺彩虹徐晨莹

百家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

贺彩虹 徐晨莹

内容提要:新时代农村题材电视剧《经山历海》中的副镇长吴小蒿作为楷坡镇发展带头人之一,集多重身份于一身,其自身成长历程对接了楷坡镇的发展振兴过程。本文通过不同视角透析吴小蒿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闯入者”、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女性、本地人六种身份,探讨吴小蒿在不同身份中的精神成长,并分析其与剧中其他相关人物的互文映射关系,挖掘其不同身份背景中所携带的丰富文化意蕴。

关键词:《经山历海》  人物建构  多重身份  文化意蕴

《经山历海》改编自山东作家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经山海》,是一部由杨亚洲、杨博导演的新时代农村题材电视剧。该剧讲述了以吴小蒿为代表的基层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带领楷坡镇人民走向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且十分鲜活的人物形象。剧中楷坡镇副镇长吴小蒿集多重身份于一身,其自身成长历程对接了楷坡镇的发展振兴过程,而其情系乡村、甘于奉献的形象也是当下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写照。

一、“闯入者”形象:外来视角下的现实透析

在经典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有很多“闯入者”形象,当创作者从这个视角切入的时候,会发现原有固化世界中大家习焉不察的侧面。从叙事的角度来看,本剧中的主人公吴小蒿首先作为一个“闯入者”,承担了这样的叙事功能,也折射着原著小说冷峻现实的批判角度。

在刚到楷坡镇工作的第一天,吴小蒿开着白色汽车堵住了开着拖拉机的贺镇长及其身后的石屋村村民,两方对峙之下,吴小蒿就这样“闯”进了楷坡镇。她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楷坡人,但是她自从考上大学以后就远离了乡村,毕业后从事文史编写的工作。所以,吴小蒿在刚进入楷坡镇时更像是一个“闯入者”或“外来人”,她不以当地人的视角去看问题,而是透过“闯入者”的視角去审视和评判着对她而言新鲜而陌生的乡镇世界,而借助吴小蒿的“闯入者”视点,观众也会了解到楷坡镇客观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楷坡镇代表的乡村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透析。

“闯入者”的视角背后是原著作者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及深度的问题剖析,虽然电视剧对原著进行了相当大的改编,但对其直面现实的锐气也给予了适当的保留,尤其是吴小蒿初来乍到时,看到的一幕幕场景暴露出基层的一些顽疾。如石屋村易地搬迁问题引发的村民上访;即将退休的李言密私自将安全工作转交给吴小蒿,急于推卸责任;书记周斌与镇长贺丰收明争暗斗把小蒿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发生小冷库爆炸后贺镇长为了保住大家的奖金而私自处理隐瞒不报……这些都是基层部门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人而言已经见怪不怪,而在“闯入者”吴小蒿这里,这些问题却让她如坐针毡,她急于改变这里的工作作风,用自己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努力去接近村民,感染同事。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造成农村落后的除了乡村的地理位置、发展条件、自然资源等客观原因以外,更深层的是人的主观原因。吴小蒿在楷坡镇接手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负责石屋村群众的易地搬迁,石屋村位置偏僻,四面环山且饱受洪涝带来的威胁,国家出了易地搬迁的帮扶政策,按常理来说应该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然而石屋村居民却几乎全都反对易地搬迁的计划。吴小蒿在采集大家不愿搬迁的原因时,有人说是故土难离,而更多的人实际是在嫌弃补贴不够多。通过外来视角我们更容易全面客观地看待此类事件,既能看出乡镇工作中存在着不细致不全面的问题,也能看到石屋村人性格中的“愚”和“私”。

乡村发展不能千村一面,要注重保护发展乡村特色,吴小蒿作为外来者,不再和楷坡镇原有居民一样,沿用传统发展模式,而是能看到不同村落被忽视的特色,找到不同村落的发展创新点。当基层领导班子在商议不同村落的发展走向时,大家一致认为石屋村应该以金银花种植为重点,只有吴小蒿提出石屋村还保留着当年战争时期的遗迹,可以发展红色旅游或者建设爱国教育基地。结果证实吴小蒿的建议是正确的,通过大楷山保卫战遗迹而开发的红色旅游区和爱国教育基地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而且可以让人们铭记历史,有着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吴小蒿作为一个“闯入者”,带着完全不同于当地村民与领导班子的视角参与到楷坡镇的乡村振兴进程当中,借助这个视角吴小蒿发现了许多根植于楷坡镇的陋习与弊病,也找到了不少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叙事的角度上,吴小蒿的“闯入者”视角还带来一种欲扬先抑的叙事效果,剧情开始的各种矛盾随着吴小蒿对工作的逐渐深入而得到解决,她一开始所看到的现象有些也只是局部的、片面的,当她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基层干部和村民,也逐步发现他们身上所存在的闪光点,而她也由最开始那个莽撞的“闯入者”成长为一个乐在其中的“局中人”。

二、知识分子形象:理想主义的家国情怀

虽然《经山历海》是一部农村题材电视剧,但却从里到外满溢着一种文人气息,其中对知识分子在当前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用自己所学去奉献人民实现自身价值的思考尤为动人。在20世纪50年代,《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道路代表了那一代青年的精神成长,而在《经山历海》中,吴小蒿的成长也代表了知识分子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发展新方向。该剧展现了以吴小蒿和周书记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理想主义和勇于自省的精神,无论楷坡镇基础如何落后,遇到的问题多么棘手,他们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道义,经山历海,一路成长,披荆斩棘,九死不悔。

吴小蒿是学历史的大学毕业生,在考入楷坡镇工作前从事文史编辑工作,之前吴小蒿觉得每年编辑出来的书就是自我价值的象征,但当她看到自己的书或一年年堆积在仓库,或被人拿去垫饭盒、包东西、盛瓜子皮,心中的骄傲被打碎,她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路径找回失落的人生价值。于是她决定回家乡工作,回报家乡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当她真正开始基层工作时,却遇到重重的困难,层层的问题。而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她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勇于自省,检视自我,多次在海边与自己对话,让自己警醒。正是因为这份不断自省的坚持,使她坚定了内心的理想,在工作的锤炼中一步步走向成熟。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吟诗著书欣赏风景的文弱女子,而是成为一个能跟乡亲们一起打扫猪粪、能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救人的钢铁“汉子”。她克服掉内心的脆弱与彷徨,保持着知识分子内心对理想主义的信念,她的真诚和坚持也带动了更多人投身新时代的浪潮,为国为民,奉献自我。

“楷坡的风,从海上来,它不徐不疾,带来远洋的呼唤。楷坡的风,越过山顶,从此花香沿着广袤的海岸线。楷坡的风,穿过森林,绿叶的甘苦,从舌尖走入人们的灵魂里。”剧中从政的知识分子还有镇党委书记周斌,他在临终前为自己工作了一生的楷坡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包含着他对楷坡的爱、他对人民的情、他难舍的家国情怀。周书记看起来温文尔雅和风细雨,喜欢养一些花花草草,善于用委婉的方式做下属的思想工作,但工作中却始终坚持原则与底线,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妥协。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楷坡,就算患病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直到病情加重才不得不前去北京治疗,治病期间仍心系楷坡,电话指导招商工作,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再和同事们一起奋斗。兢兢业业的周书记让我们看到知识分子的满怀热血、一腔赤诚。

吴小蒿在工作结束离开楷坡时有一段告白,她说自己终于明白了为何以往的人都说“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先生的诗句饱含深情,道出了知识分子与土地、与人民的密切关系。当她有了在楷坡经山历海的磨炼,与群众风里雨里的坚守,她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诗的含义。她原本像一棵蒿草一样,平凡普通,缺少根基,而当她真正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才真正能成长为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楷树是圣树,树干疏而不屈,枝繁叶茂,自古是尊师重教的象征,后来泛指那些品德高尚、受人欢迎、可谓师表的榜样人物。”不止吴小蒿,周斌书记、贺镇长他们都对楷坡爱得深沉,他们都如石屋村的那颗大楷树一样,深深地把根扎在了这片土壤里,与楷坡不可分离。《经山历海》展现出了知识分子内心的真诚与炙热,坚韧与善良,表达了他们心中那份不变的家国情怀,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只有坚持理想才会有经山历海的勇气,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基层干部形象:一心為公的默默奉献

基层干部是站在工作第一线和人民同甘共苦的人,是将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到实处的一群人,他们扎根基层,耐心细致,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代言人、领路人。《经山历海》在基层干部形象的塑造中别具匠心,展现出了多位具有不同性格特点但都一心为公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形象,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并了解到这背后广大基层干部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通过考试进入楷坡镇的大学生副镇长吴小蒿与土生土长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贺镇长是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基层干部形象,两人在性格和处事方面完全不同,吴小蒿性格直率,不懂人情世故。她来到楷坡镇的第一天就在会上对当众夸赞她的同事说:“爱说好话的人都是不值得深交的人。”一句话让大家面面相觑,无话可说。这样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也延续到了她后来的工作当中,无论是在石屋村土地置换仪式上,她力排众议反对签约,坚持要保护石屋村的历史和红色记忆;还是在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上,她在所有基层干部的面前直言不讳说出大家工作中的缺点而不是像别人一样假批评真表扬。虽然吴小蒿性格直率甚至行为有些莽撞,但是其提出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且建议也是切实可行的,可以看出她在直率背后的开拓精神和实干能力。贺镇长的性格比较粗放,不拘小节,但善于与其他干部和老百姓打交道,机智务实但有时过于急躁冒进。

吴小蒿与贺丰收在性格上差异极大,刚开始合作时经常因为工作的事而屡屡产生不愉快,尤其在吴小蒿刚开始工作时,贺丰收表面欢迎鼓励,内心却对她持怀疑态度,认为吴小蒿只是下乡镀金,不可能胜任基层工作;吴小蒿也同样不喜欢贺丰收过于专断的作风,多次正面反驳他的观点。虽然矛盾不断,但是两人都具有基层干部群体的共性,就是将老百姓放在心中,希望楷坡镇人民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久而久之,共同的信念帮助两人在工作中不断磨合,从互相抵制到互相理解、互相赞赏,直到成为工作中的最佳搭档。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吴小蒿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冲进火场去救被困的村民,但是由于火势迅猛体力不支倒在火场里,这时贺镇长也义无反顾地冲了进去,成功救出了被困村民和吴小蒿。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两人在捍卫人民利益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也因此两人的合作也越来越默契,为村民办了更多的实事好事。

剧中还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基层干部群像,虽然大家身上也会有小缺点小毛病,但遇到问题时绝不推诿,表现出基层干部身上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当石屋村因环保问题影响金银花种植的时候,全体基层干部都赶到石屋村和村民们一起打扫猪粪;当石屋村发生山洪灾害时,基层干部们顶着大雨和山洪的威胁一家一户的排查险情;安澜村暴雨期间海参养殖户大川在大海里失踪,干部们也与搜救人员一起坚持不懈地搜寻并最终救回大川……大大小小的事件凸显出基层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这也是当下广大乡村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

四、共产党员形象:不忘初心的红色传承

作为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的重点剧目,《经山历海》中着力突出了共产党员形象,创作团队在开拍前深入乡村,走访了山东省内60余个模范村镇和120余位基层党员代表。鲜活的真故事真感受,形成了动人的真实形象。除了吴小蒿之外,本剧还塑造了坚守信念的老党员花鼓爷爷、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的村支书慕平川以及具有创新意识的年轻党员刘精明等形象,一代代的共产党员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用行动谱写着为国为民的壮丽篇章。

剧中的老党员花鼓爷爷从战争时期走来,更加懂得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当大家都已经遗忘了大楷山保卫战历史的时候,仍然守护着战火中的遗迹,坚守着最初的政治信念。当山洪来临,齐腰的洪水涌入老花鼓的家中,他没有急于逃跑避险,而是在尽力保护家里的党旗、党章、荣誉证书等,保护着他心目中无价的宝贝。作为一个老党员,老花鼓经历了战争的生死考验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环境的磨练,矢志不渝,彰显着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剧中老花鼓对吴小蒿讲述大楷山保卫战故事的时候说道,你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认真听我讲这个故事的人。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值得铭记的历史都被忽视了。这正是当下需要大力挖掘和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所在。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奋进的征程中,我们更需要回望初心,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剧中吴小蒿与老花鼓之间的交流证明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必须依靠每个党员,每个党员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将党的精神永久地传承下去。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当老花鼓误以为吴小蒿拿着村里的公款吃喝时,一气之下掀翻了桌子对吴小蒿说:“你不是我认识的吴副镇长,我认识的吴副镇长把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放在心里,我认识的吴副镇长不拿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我认识的是在山洪里把我救出来的吴小蒿,是带领大家打扫又脏又臭猪粪的吴小蒿……”随后在众人的解释下,得知自己误会了吴小蒿以后羞愧地走开,但这次的事件却提醒了吴小蒿也同样给所有的共产党员敲响了警钟,共产党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

慕平川属于在时代大潮中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他富起来之后并没有忘本,而是带领全村一起致富,对有困难的群众热心帮助。然而当他视若生命的小码头已经不能够再适应新时代生态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拆除时,他也陷入了难以排解的精神痛苦之中。然而在众人的启发和鼓励下,他最终还是同意了配合碧海行动,主动清除小码头,这里对于慕平川从不解到接受,又到码头清除后的茫然失落以及经历挣扎之后重新振作,这一系列的内心刻画是真实动人的,尤其是贺镇长在大家言语攻击慕平川时所说的一番话引人深思,我们不要忘了党员也是人,也有血有肉有感情,他的牺牲不能被当作理所应当。这里对党员形象的塑造非常鲜活,贴近现实,更能打动人心。

在电视剧最后,吴小蒿带领全镇新老党员在石屋村的石窟洞里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提醒着每一名党员不忘初心,回望来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同志们的誓言在石窟里回荡,让我们看到了以吴小蒿为代表的党员们内心的坚守,看到了他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和信心。总体来看,正如有论者所言:“《经山历海》的创作者以历史的眼光审视,用艺术的酵母加工,用现实主义的理念创作,化大道理为身边事,融论述与抒情于一体,让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员信仰在影像中得到了生动表达和深刻诠释,不失为用影像助力党史教育的一次十分有益的尝试。”

五、女性形象:多元质素角力中的挣扎成长

相比于同类型的其他电视剧,《经山历海》对于主人公女性身份的塑造也是别具一格张力十足,情感的表达饱满充盈。本剧没有把女性塑造成非此即彼的单面人,也没有把女主人公塑造成因公忘私牺牲家庭的悲情人物,而是充分展现吴小蒿作为一个独立女性在多元质素中的挣扎成长,作为一个女干部身上的人情、人性,自然而然地去表现人的伦理情感。

本剧一开头,就通过由浩亮说出基层干部工作的艰辛“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机器用。”因此在工作中,吴小蒿尽量遮蔽自己身上的女性特征,无论任何工作都毫不犹豫地向前冲,然而当她回到家庭,就要回归自己的女性身份。这一身份使得她在家庭伦理关系中承担着许多不同的角色,母亲、妻子、女儿、妹妹……而每一角色中的对应人物都会有意无意地给她增加压力。本剧并没有回避这些矛盾,而是用大量场景将这些问题自然展开,塑造主人公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父亲以她为荣,是因为内心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但也能够尽力维护其形象,只是一触碰到关键问题就难以沟通,在她私自处理迁祖坟的问题后父亲对她大打出手;母亲则一直想让她在工作中加入一点私情,为家乡平湖谋取一些利益;在女儿点点这里,总是加班的她是不称职的母亲;在姐姐那里,她也未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尤其在丈夫由浩亮面前,她表现得非常任性,没能给丈夫作为妻子应有的体贴与温柔,使丈夫的心渐渐变凉。当所有的这一切关系需要她去平衡的时候,她也会感到迷茫和痛苦。尤其是当丈夫以离婚苦苦相逼,希望她能放下工作返回家庭,她内心也产生了动摇。女人到底应该以家庭为重,还是事业为重,本剧最后给出了平衡折中的方案,那就是不应该以牺牲任何一方作为代价去成全另一方。在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当下,我们的基层干部同样有权利追求家庭的圆满与事业的成功。也只有这样,女性才能真正在精神上保持独立。

吴小蒿在刚进入楷坡镇时,虽然有着一腔热血,干劲十足,但是在遇到很多问题时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只能去求助自己的丈夫,总是牺牲丈夫的利益来换得工作顺利开展。在安澜村受到洪涝灾害海参产业受损后,吴小蒿先是让丈夫找朋友收海参来挽回损失;而灾后价格上涨渔民不满当时的价格,她又要求丈夫自己拿出钱来去补足养殖户的差价。同样在慕平川不愿意拆除小码头,影响海岸环保产业的进行时,吴小蒿单方面提出让丈夫出让股份换取慕平川的让步。而她不知道的是,丈夫在此之前已经为了帮她完成石屋村的金银花种植而抵押了自己的股份,并且一旦安澜小码头拆除,丈夫的公司也面临倒闭。她只考虑到自己工作如何顺利开展,却并未关注到丈夫为此所做出的牺牲。由此可见最初吴小蒿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中都是过分依赖丈夫,而这种过分依赖从根本上阻碍了她蜕变为一个真正的独立女性。同时这种依赖也让吴小蒿在工作中不断受到质疑,村民质疑她是不是和丈夫联合起来压榨村民的钱,是不是因为有丈夫帮助,她才能成为副镇长。而随着石屋村环保整治、火场救人、修建老年食堂等一系列事件,吴小蒿不断在基层工作吸取经验,慢慢脱离对丈夫的过度依赖,学会了独立面对工作上的难点,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这些情节也传递出新时代女性奋斗者敢于追梦、敢于绽放的时代新貌。

吴小蒿在工作上不断成长,在生活中也慢慢学会了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不再一味地为了工作忽视家庭。在调往楷坡镇以前吴小蒿工作比较清闲,有很多时间料理家庭,但是其更换工作以后,吴小蒿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甚至因为工作而把女儿忘记在车里,导致女儿晕厥住进了医院。当这样的忽视一再地出现在吴小蒿的女儿和丈夫身上,丈夫忍受不住提出离婚,这时吴小蒿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她明白了工作是她的责任,同样她身上还有着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于是她开始抽出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女儿,缓和并挽回自己與丈夫的感情,学会平衡好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剧中的吴小蒿让我们看到了其在多重压力下的蜕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影视作品中的独立女性形象,剧中全面阐释了女性工作与家庭平衡问题、婚姻状况、价值找寻等热门话题,在展现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探讨了女性的独立意识与个体价值,让观众看到了“她题材”背后的“她时代”,彰显了催人奋进的“她力量”。

六、本地人形象:齐鲁文化传统的当下转化

剧中的楷坡依山傍海,为齐文化故地,更广义来说属于齐鲁文化故地,齐鲁文化为儒家文化与齐国本地文化融合的产物,齐文化尚功利求革新,鲁文化重伦理且尊重传统,因此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齐鲁文化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仁民、崇尚气节等优秀品质,深深影响着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人民。于山东日照实景拍摄的《经山历海》正是通过影像的呈现让我们感受到了齐鲁大地所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山东人崇礼尚义,更是崇尚大义,“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显然是把对百姓对国家的贡献看作人生的准则。”剧中吴小蒿出生于本地的平湖村,她的身上彰显着齐鲁文化的传统特质,在工作面前细致负责,把百姓的事时时刻刻放在心里;在危险面前不逃避退缩,为了保证人民的安全不怕受伤牺牲;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为了人民能过上好生活不怕苦不怕累,这正体现出了山东人身上的崇尚气节,厚德仁民的英雄主义气质。长期以来齐鲁人民深受泰山精神和海洋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大气包容、坚忍不拔、自信强硬的人文精神,而吴小蒿的坚韧的品格也来源于此,她在工作中坚持正义,当领导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她也敢于指正,不改变自己为民办实事的初心。除此之外,吴小蒿性格中还深受仁义诚信、经世济民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影响,在工作中她能站到人民群众的一方去思考问题,不以干部自居,事事都要亲力亲为,她也能更理解人民群众,明白他们的需求,在刘精明回北京一事中她没有一味地要求刘精明回来,反而放手让他走,尽力承担起照顾刘精明的傻哥哥的责任。吴小蒿身上的特质让我们感受到了齐鲁文化对她的滋养,也让我们看到了“齐鲁文化精神特有的地缘美学密码”。

除了真诚率真的吴小蒿,《经山历海》还深入表现了大批本地人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都存在着复杂多面性和成长性。慕平川,一开头就是一个成熟的成功人士形象,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富了起来,还担任了村里的书记,但是吴小蒿刚上任时慕平川担心由浩亮借机在生意上对自己不利,而摆起了鸿门宴,在酒桌上讲“傻逛鱼的故事”来敲打吴小蒿,在这时,他显得深不可测心机重重,而到后来,才发现他虽然注重利益,但更讲究礼仪,有着山东人的义气与担当。在村里人遇到困难时屡屡出手相助,还想尽办法带领全村人一起走致富之路。早年就离村创业成功的刘建设,一开始对村里去找他的人拒之千里,给人一种冷酷无情的印象,当后来吴小蒿用诚意打动了他,他也表现出他慷慨仁义的一面,免费为石屋村提供金银花种苗和技术。剧中还刻画了开始端着官架子最终又能俯下身子的村支书刘贤达、曾经懒惰成性但又头脑清醒逐渐成长的常进宝、自私偏狭但知错能改的刘一刀夫妇……而大部分普通村民既有斤斤计较的小心思,又有着朴实善良的本质。当慕平川遇到问题难以排解的时候,村民们赶过去用朴实的话语感动了慕平川,使他终于能够放下担忧;当刘精明留下傻哥哥去了北京之后,村里人为了一句承诺而轮流照顾傻聪……在这些本地人身上体现出齐鲁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同时也引领和印证着新时代的价值观。

当然,该剧不仅反映了齐鲁文化带给人们的正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齐鲁文化在当今时代表现出的局限性。在儒家文化中“孝”文化占据重要意义,孔子认为,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这样的孝文化深深影响了齐鲁大地上的人民,但是有时“孝”被过度解读,使得很多人走上了“愚孝”的道路。剧中平湖村因为发展建设需要迁坟,但是村里人却几乎都持坚决拒绝的态度,这种行为其实是对“孝”的曲解。不止孝文化,对于其他流传下来的风俗文化我们都要进行正确的解读,对于不切实际的文化陋习也要予以批判。“在创作中,应当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坚守文化精神的高度,用辩证的态度去看待民俗文化。”除了在文化传承上,部分村民在处事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对此,我们也应该进行反思,应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要太过于保守封闭。

作为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視剧展播的重点剧目,《经山历海》聚焦时代和当下,诉说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平凡且伟大的现实故事,刻画了基层工作者真实而又复杂的多重形象,呈现了乡村社会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讲述乡村振兴的“现在进行时”,展开了一幅当代乡村真实的画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诗词歌曲词曲用韵的共生性特征探析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
论诗歌中的悖论语言及其文化意蕴
晚清铁路论争中的文化意蕴
中国梦的文化意蕴
宋夏丧葬文书档案比较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