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环境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2-05-22尹鑫周春火黄华军赵小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江西农业大学农科农林

尹鑫 周春火 黄华军 赵小敏

[摘 要] 地方农林高校科教资源有限,需要积极整合学校内部资源,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促进环境学科发展。第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特别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其他学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农业生态环境特色学科;第二,整合校内优势资源,提升农业生态保护方向师资力量,塑造农业生态修复学科两点;第三,调整学生培养方案,授课兼具对学生作物栽培技能和农业生态环境素养的培养;第四,积极与省内优秀企业对接,打造产学研平台,促进兼具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新农科;学科建设;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地方农林高校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2020-075);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XJG-19-3-17);2018年度江西农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课题“基于研究性人才的环境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2018B2ZZ07)

[作者简介] 赵小敏(1962—),男,江西宜春人,农学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校长,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农业(土地)资源利用及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尹 鑫(1988—),男,湖北洪湖人,工学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周春火(1966—),男,江西九江人,农学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养分管理与农业面源污染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4-0006-05 [收稿日期] 2021-07-2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报告为中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环境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于大多数农林高校而言,环境学科其实包含了两个一级学科:即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在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该对这两个专业重新调整,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整合优势师资资源,集中力量探索以农业环境污染修复为导向的环境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环境领域人才需求。本文以江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江西农业大学农业資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是江西农业大学一门传统学科,始建于1958年的江西农学院农学系土壤农化专业,1997年按教育部专业目录对专业调整将土壤农化专业更名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江西农业大学传统优势农业类专业,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2021年获批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尽管江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发展迅速,但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方面,都难以望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家双一流高校项背,甚至与沈阳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地方农林院校也有不小的差距。“十四五”期间,江西农业大学要完成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一流本科建设存在不小的压力。

江西农业大学环境类教育最早开始于1993年,但是受限于办学层次并且资源相对缺乏,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早期,由于实验仪器和科研经费有限,环境专业教师大部分都面向市场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后期,根据学校规划和相关要求,江西农业大学环境专业陆续引进了多位科研实力较强的年轻博士,提高了学校环境学科的科研实力。但是,由于学校在环境学科博士引进过程中缺少整体布局,而环境学科本身研究方向又较多,导致近年来年轻博士虽然陆续也获批了一些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但终究数量和研究经费相对有限,无法形成优势教学科研团队,导致年轻教师大多陷于单干无法带动学科整体发展。

显然,江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大学科目前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在当前新农科背景下,建立一套新的属于地方农林院校的环境学科的发展的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农科的提出对环境学科的指导意义

不同学者对新农科有不同的阐述,但都强调了“新”的概念。“新”主要指的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即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高等农业教育需要有新的理念和思路。有学者提出新农科的时代要求就是需要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面广并且具有极强创新能力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1]。也有学者认为开展新农科的目的,是要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纳入农业农村产业升级体系,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使命感,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科研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2]。

新农科的建设就是要加入农业、生态和人类发展的情怀教育,形成以农林为特色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体系[3]。新农科强调了环境使命感对农林专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显然,新农科的提出对环境学科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江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过去重农资而轻环境,师资力量主要集中于植物营养学和农业资源管理与应用两个学科方向,导致学校培养的农资人才对环境知识知之甚少。过去由于历史的原因,农业生产总是片面强调产量,追求规模效益,导致了过量的农药化肥施用,而这些过量施用的化肥最后又沉积在土壤中,导致了环境污染。并且,目前也缺乏适用的政策措施和工程技术,一段时间内农作物耕种导致的土壤污染将持续存在,短期内无法好转,已经污染的区域甚至还可能进一步加剧。面源污染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农业从业人士环保意识的提高是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具备环保素养的科技人才大量参与是无法改善农村环境的。因此,逐渐增加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环”的比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农林院校办学层次和办学资源有限,短期内通过大量引进具有环境素养的科研人才会给地方农林院校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通过学院、学校的资源整合,提升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环境素养需要引起重视。8D49B262-9F41-4694-BC45-6E492F35358B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交叉融合

只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深度嫁接发展才能让农林高校有新的发展动能,让传统农林有新农科的生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升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中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4]。传统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重农资轻环境,传统“环境科学与工程”重城镇轻农村。事实上,尽管农业生产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农业生产过程给环境造成的负担确实呈现日益严峻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刻不容缓。毋庸置疑,“农业资源与环境”与“环境科学与工程”这两个学科具有天然的交叉属性,农业生态保护方向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全面推进。近年来,一些国家“双一流”高校开始逐渐重视农业生态保护方向的发展,如浙江大学将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整合成立了环境与资源学院,通过内部挖掘和外部引进,使得农业生态保护方向迅猛发展,培养了大量从事农业环境修复的高层次人才。2019年,江西农业大学也在一级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下面设置了二级学科农业环境保护,但直到目前为止,师资状况依然没有任何改善,虽然招收了部分农业环境保护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但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几乎还是由原植物营养学教师在担任,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农业资源环境学生缺乏环境素养的问题。此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近几年陆续引进了具有土壤学、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背景的专职青年教师,但几乎都归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传授的课程也几乎还是以传统环境专业课程为主,并没有特别的增设农业生态环境相关课程。此外由于学校统筹管理,江西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于2019年主动申请取消了环境科学硕士点,但近两年又陆续引进了多个具备极强专业素养的青年教师,新来的青年教师提升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科研业绩和教学水平。但是,如果依然按照以往追随名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环境人才的方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论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教师还是培养的学生发展空间都极其有限。相比省内的兄弟院校,如南昌航空大学和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的环境专业应该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专精于农业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农业生态修复人才的培养。显然,地方农林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存在极大的交叉深度融合空间。江西农业大学除了将农业环境保护纳入农业资源与环境下的二级学科,更应该整合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师资和学生资源,这样才能加快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一流本科建设步伐。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只有更多的将主要科研和教学精力着眼于农业环境的治理与修复研究和人才培养,利用农业资源与环境已有的学科优势,才能打造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环境学科建设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

四、农业资源与环境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计划调整

公众调查发现,老百姓对农林专业的认识都相对比较狭隘,导致大多数农林专业都归类于冷门专业之列。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对农林专业的需求在日益萎缩,农林专业毕业生越来越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契合度高的工作,导致农林专业学生难以有较好的获得感。与此同时,社会特别是家长对农林高校的认可也越来越差,這导致农林专业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某些“优势学科”也开始出现了招生困难的现象。农林学科是基础学科,在与新兴产业竞争中,农业行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差,对优秀学生不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新农科建设建设必须尝试扭转这个现象。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长期的积压之下农林教育深层次的问题和困境越来越突出。如果到现在还想着以不变应万变,还存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旧思想,无疑就是自掘坟墓。毫无疑问,随着新农科的建设,我们要努力让农林专业成为显学、热学,让人争先恐后地愿意学、想学。从教育部开始号召鼓励新农科建设以来,目前已正式启动了两年多,许多农林高校开始着手对传统农林专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如中国农业大学重新对各学院农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中期修订,尽全力将新课程体系融入新农科理念,让农林学科体现新农科的思想。南京农业大学也对人工智能(农业领域)专业进行了改革,重新融入新农科思想,大力推行现代教育理念。此外,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多家非农领域的“双一流”高校也纷纷成立农学院或农业研究院,渴望在涉农专业设置上寻求新突破,主动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新思路,配合服务农业农村发展,调整农林学科专业结构,培育新兴、新生农科专业,优化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江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要想与环境科学与工程深度融合,同样需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如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计划中增设环境生态学、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学等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从本科生开始增强其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环境专业素养,逐步在农业生产人才中灌输环保的意识。此外,同样需要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中增设“农业环境保护”“环境土壤学”“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等关于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课程,改变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重城镇环境修复轻乡村生态修复的局面,培养具有农林特色的环境专业人才。要提高所有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要坚决取消清考,高校要大胆地把毕业率降下来。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以后也要重新登记交费注册学习。要坚决淘汰水课,各种水课的前提是有水师,要让水课水师无处安身,要让金课金专随处可见。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师也要绷紧弦,上好课。教师、教授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必须转出教学系列。

五、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提档升级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获得是以付出更高资源环境为代价。现代农业对环境和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我们少投入、多产出、高质量。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单位面积生产效率放缓,传统农林学科将难以支撑未来农业发展。要实现绿色高效发展,必须依靠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交叉知识作为支撑[5]。在此背景下,新农科的出现将适应社会新需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将设立新的农科专业或改造原有的农科专业,推进农科与理工文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新农科被视为对传统农林学科的“提档升级”。新农科的突出特点是关注农业产业链,而不是生产技术的某一环节,强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及农科与工科、文科、理科、信息科学的相互融合问题,目的是促进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转型[6]。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新农科背景下,除了农产品产量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土壤健康和农产品质量提升问题,这就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和融合。2021年,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牵头与遂川当地企业联合申报了国家级井冈蜜柚农产品深加工基地,该基地的建立是江西农业大学对于多学科深度融合建立农业产业链的尝试。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化井冈蜜柚果园建设、井冈蜜柚深加工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该基地的建设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学研平台,对于江西农业大学新农科的发展和践行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但是,这仅只是江西农业大学新农科建设的开端,未来我们要把农林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当成一个战略支撑点,让学生在实践中知农爱农为农,知环保爱环保重环保。要围绕农业系统价值链、农业产业生态链、农业产品健康链,用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科,构建为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提供全域支撑的新农科集群,为促进天蓝山青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幸福生活做出历史性新贡献。8D49B262-9F41-4694-BC45-6E492F35358B

六、建立农业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地方农科院校,江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在办学经费有限、难以大规模引进具有多学科背景教师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内部挖潜,尽早整合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师资源,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师资力量建设。新农科的践行,落脚点在人才的建设[7]。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新农科建设同样必须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既要打牢基础理论,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核心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同时传授给他们生态文明观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还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心系“三农”,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人才培养与未来农业发展的契合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继续实施“惟义班”一流人才培养行动计划,进行课程体系再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强化多元化课程体系,补齐美育、劳育教育短板,同时对专业结构再做调整,布局更多的新农科专业、交叉学科专业。此外,我们还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更多的产学研基地,要让学生尽早地接触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了解和感受高新技术为传统农业带来的根本性改变。2019年,江西农业大学获批了“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面源污染防控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建立后,先后与江西瑞赛可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余市龙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怡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高安宝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绿之康环保有限公司、江西景清环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产教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全部都是与农业生态保护方向深度相关的高新技术公司,可以为江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提供高质量的产学研平台,也为该方向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好的选择。2019年12月,在吉安市井冈山农高区挂牌建立了中国农技协“井冈蜜柚科技小院”。依托于这些校外实践平台,可以安排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实习和生产实践实习。并且,前期学科与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共同研究和开发了多项先进工艺并申请了多项专利,建设并制定了部分行业标准。但这些成果,目前大多是研究生所参与,本科生参与还很少。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企业需求激发其专业学习动力和兴趣;达成社会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满足科学研究工作对创新型拔尖人才的筛选需求。最后,还要继续深化“三全育人”,实现从教到育、从管到育、從服到育的转变,构建师生“教·学·育”共同体。继续行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结语

农林高校在探索建设具有新农科特色的环境学科建设过程中可能也会面临着一些困境。农科专业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社会需求量没有那么大,作为工科专业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的环境专业师生是否愿意往农业方向拓展是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相应的配套倾斜。此外,各个学校承担的使命和任务不同,本文也仅就办学资源相对有效的农林院校着手进行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的融合交叉进行探讨。对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可以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并行高水平发展。总之,各个大学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灵活设置专业,把产业需求、市场需求作为办学的重要依据,培养符合新农科、新工科背景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竹青.“新农科”:历史演进、内涵与建设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18(1):15-21.

[2]牟少岩,刘焕奇,李敬锁.“新农科”专业建设的内涵、思路及其对策:基于青岛农业大学实践探索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20(1):7-11.

[3]方汉孙,周春火,吴国强,等.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62-63.

[4]赵小敏,陈美球,蓝猷平,等.“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20(5):1-8.

[5]何淑平,武瑞,郑雯,等.产教融合模式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21):136-138.

[6]宋籽霖,曲东,李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发展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9(5):42-46.

[7]熊启中,徐刚,叶新新,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192-193.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aking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IN Xin, ZHOU Chun-huo, HUANG Hua-jun, ZHAO Xiao-min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China)

Abatract: With limited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local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actively integrate internal resourc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disciplines. First, we should promo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especially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other disciplines to create the characteristic disciplines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cond, we should integrate the universitys superior resources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in the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shape the discipline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ird, we should adjust the student training program, teach students crop cultivation skills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literacy; fourth, we should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excellent enterprises in the province, build a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platform,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system to train talents with both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so as to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ocal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8D49B262-9F41-4694-BC45-6E492F35358B

猜你喜欢

江西农业大学农科农林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江西农业大学兽医院
江西农业大学设计作品选登
江西农业大学建校115周年历史回眸
江西农业大学兽医院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