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

2022-05-19刘文导范良松

云南科技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成熟度科技成果学者

曹 越,刘文导,范良松

( 1. 广州中医药大学;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510006;3.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010)

0 引言

区域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2015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文件,并启动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打造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将能够以更高效率、更大收益地带动更多区域的模仿学习,同时也能够以更低成本、更小风险地促进国家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还存在较多问题[1],形成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能力“画像”,有助于促进区域科技投入产出的效率和效益[2]。

1 文献综述

1.1 科技成果成熟度评价

不同学者对于科技成果成熟度的理解会有所差异。有学者认为从资源投入的角度来度量科技成果的成熟度[3][4],也有学者从技术成熟度角度来评价科技成果成熟度[5],同时还有学者认为科技成果成熟度应包含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6][7]。仅仅一维或二维评价来评价科技成果成熟度面临挑战,吴寿仁(2018)从商业化阶段、市场化阶段、商业模式、政策扶持等多种因素构成了科技成果成熟度模型[3]。科技成果自身的成熟度问题是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8],对于科技成果成熟度的评价,将决定着科技成果管理、价值评估、风险判断、成果转化路径抉择等[9],同时非常重要的是要选择与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相匹配的转化模式[10]。

1.2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评价

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评价可以帮助供需双方之间在成果转化认识上找到契合点,识别并规避风险。一方面,部分学者认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与技术成熟度、商业成熟度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11],也有学者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等同于商业成熟度或市场成熟度[12][13]。另一方面,部分学者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成熟度角度进行了研究,曹霞等(2009)和李亚平等(2010)从结构成熟度、过程成熟度和功能成熟度3个层面提出了组织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14][15]。第三,部分学者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同时包含了科技成果成熟度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的内容[16[17][18]][19],包括从创新、应用和支撑三个维度构建技术团队、研发成果、生产条件、需求市场、政策环境和服务支撑六大要素及其指标体系,从科技成果研发能力、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保障能力4个维度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指标体系等。此外,《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评价规范》以“技术先进性、外部支撑性和市场转化性”3个维度,在技术研发、技术人才、市场要素、资源要素、产品化要素、生产化要素及商业化要素等7个方面设置了 24个具体评价指标。

1.3 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评价

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终结果,也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成熟度的最终体现。一方面,学者们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形成了“投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出”的思路(图1),他们分别采取了神经网络、数据包络分析、熵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发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存在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学者们从关键影响因素角度,逐步丰富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路径,有助于进一步阐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内部机理,形成较为清晰的“画像”[20],提出技术团队、研发成果、生产条件、需求市场、政策环境和服务支撑等关键影响因素[21][22]。此外,部分学者提出企业的异质性[23]、首席专家能力[24]、CEO能力[25]等关键影响因素。从已有研究来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受到区域、行业、企业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技术成熟度、市场成熟度、转化环境等因素差异导致各案例效果有所不同。但这些研究促进了“投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产出”研究框架的逐步形成(图2)。

图1 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评价投入产出模型

图2 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评价模型

综合来看,大部分学者认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打通科技与经济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是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关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的相关研究已经积累了较多成果。关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相关研究较多聚焦于农林业等行业,且具体“画像”还需要进一步明晰,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的实践至关重要。

2 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模型探索性构建

评价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果,必须建立区域科技成果成熟度模型和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型,两者是决定区域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的中间变量(图3),其中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不仅局限于服务区域内形成的科技成果。区别于相关学者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评价,本文倾向于认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各种科技成果、科技信息和科技能力的转让、移植、引进、推广、普及、交流和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定义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区域科技成果与区域科技产出之间的中间变量,内外部影响因素均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生影响。

图3 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研究框架

在借鉴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思路的基础上,尝试性构建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动态成熟度评价模型。整体结构包括4个部分:定义成熟度水平、定义过程域、定义过程域目标以及提炼最佳实践。

2.1 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模型

结合已有研究的相关关键影响因素,按照主体因素成熟度、客体因素成熟度、环境因素成熟度来构建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评价维度。进一步结合知识流动的不同等级形式分析(知识溢出、知识扩散、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26],按照初级阶段、企业链共享阶段、行业链共享阶段、区域内立体共享阶段和跨区域立体共享阶段构建了五等级的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评价模型(表1)。

表1 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模型及阶段目标

2.2 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关键过程域

从主体因素成熟度维度来看,一方面取决于科技成果知识发送方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知识接收方的接收意愿、接收能力、应用能力、挖掘能力。第三取决于科技成果知识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知识差距等。在初级阶段,科技成果知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有所欠缺,所处的区域硬件和软件方面不成熟,知识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存在的知识差距较大,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临的风险较大,整体科技成果商业化的成效不突出,继而导致相应的投入和支持没有基础,需要政府从顶层设计引导和前期投入。而在企业链共享阶段及之后,会在重点龙头企业出现初步成效,科技成果知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意愿和能力上取决于企业的领军人物和团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合作意愿和能力会在企业链上逐步提升,双方之间的知识差距会逐步减小。

从客体因素成熟度维度来看,一方面是科技成果的知识类型有一个从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逐步深化的过程,知识的复杂性也会从简单向复杂转变,包括从企业级向行业级甚至跨行业级升级的过程,而知识的模糊性会随着主体因素的成熟度提升逐步降低,同时对科技成果知识的认同度也会随着科技成果效益的体现和增大而逐步提高。在初级阶段,科技成果的客体因素会呈现出以显性知识为主,知识复杂性较为简单,主要以龙头企业或重点企业的需求为主出发,知识的模糊性较高,对科技成果知识的认同度在区域内较低。而随着客体因素成熟度不断提升,区域科技成果的知识对进一步挖掘隐性知识,知识的复杂性会越来越复杂,知识模糊性反而会逐步降低,对知识的认同度会呈现出越来越高。

表2 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模型

从环境因素成熟度维度来看,一方面主要是政府层面的宏观政策,政策体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是科技成果的交易平台和第三方中介机构等,通过知识流动平台的信息对称和交易撮合,促进科技成果由知识发送方更加准确、有效地向知识接收方流动,从而走向市场。第三是知识流动设施,往往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对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实力要求往往决定了科技成果能否实现有效转移转化。此外,知识流动的文化也非常关键,良好的文化氛围会增强合作双方之间的信任、降低合作的风险和成本,同时提高整体科技成果知识流动实施的效率和效益。

3 小结及展望

模型较为系统地提出了3个维度和12个过程域,是对以往研究的系统性整合,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同时,基于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区域科技成果与区域科技产出之间的中间变量,内外部影响因素均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生影响等基础假设,继而尝试构建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熟度评价模型,有助于借助模型的维度及关键过程域,横向对比先进区域查找差距或者纵向对比过往检查效果,为持续提升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模型将为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后续仍需要进一步尝试量化和优化具体指标,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印证从而形成更具操作的指引。

猜你喜欢

成熟度科技成果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产品制造成熟度在型号批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整机产品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建立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
基于集成的信息系统体系成熟度评价方法
学者介绍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