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路径

2022-05-19程庆峡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5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实施路径县域

程庆峡

摘要:针对目前县域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面临实效性不强,项目开发和学校学科课程不对应,对研学旅行存在片面的认识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在县域环境中依托地方资源开展研学旅行的思路和县域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县域;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路径

研学旅行是结合学校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 组织学生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拓展视野、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促进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的拓展与延伸,它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把学习的视野拓展到自然与社会的广阔课堂,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具有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特点,它把旅行变成课堂,体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思想,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家的推动,研学旅行进入我们的视野,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

一、县域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实困境

研学旅行是一个融课程、基地、线路、师资以及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具有明显的需求导向性和环境制约性,①研学旅行开展受地域环境,地方经济状况、交通条件等的制约,需要根据地域特色,积极利用当地资源,结合学校培养人才目标,从学生需要出发来设计与实施。以重庆巫山县为例,它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涵养区,有极具神奇自然风光的长江三峡,大宁河小三峡全国5A级风景区,有自然资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人文资源,古人类文化——龙骨坡巫山人(古猿人)遗址和新石器文化代表——大溪文化遗址,有丰富的巫文化,神女文化,三峡文化及土家乡土文化资源。但这些资源建设开发薄弱,存在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课程开发,机构参与滞后,保障不足,开展项目和学校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融合等问题。

1.研学旅行还处于起步阶段,研学旅行实施时间短,目前还缺乏全面规范的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和研学旅行的课程实施方案;社会支持系统薄弱,缺乏有关机构的协调组织参与;活动水平不高,开展研学旅行的师资、课程、路线设计等缺少优化、指导。

2.研学旅行项目设计开发和学校学科课程缺乏有机融合。项目开发偏重于旅游、休闲、娱乐等,忽略了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与学校教育目标脱节,针对适合中小学课程学习的资源开发不足,较为零散。

3.对研学旅行存在片面的认识。有不少学校、教师把研学旅行看作类似于春秋游的活动,并没有专门的研学旅行课程和教学计划,活动组织、师资队伍具有随意性。学生单纯地把研学旅行当作课外活动,散心游玩活动。此外,研学旅行的主题,内容和线路设计没有从学生需要出发,缺乏学生参与,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只是走马观花地,流于形式,“游而不学”“学而不游”的现象普遍存在。研学旅行没有达到研行一致的目的,研学旅行的价值和功能没有得到凸显。

二、县域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的出路

县域中小学研学旅行主要是在县域环境下开展,其摆脱困境的出路在哪里?《意见》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要求,“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丰富多样的地方资源是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可开发的资源②,各地丰富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为研学旅行提供了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资源就在学生身边,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依托这些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有助于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情感。因此,依托本地文化旅游资源是县域中小学小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促进特色发展,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以本地丰富独特的乡土资源为依托,要深入分析实地了解地方特色,地域环境,挖掘整理本地自然人文、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资源,与学校教学目标靠拢,设计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研学旅行课程,规范组织研学旅行活动。

三、县域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实施路径

1.要设计研学旅行课程。研学旅行是学校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开发设计是活动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意见》对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实施等提出了要求。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要按照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与评价等要素设计,要利用地方特色资源 ,注重课程活动化。

各区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充满地域特色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是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有效的整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能更好的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如,我们重庆巫山文化以农耕文化和生态文化为主,县域内巫文化、神女文化、三峡文化驰名,民俗文化,土家乡土文化丰富,这些文化呈现了历史的变迁,表现了巫山人民自强、奋斗、不屈的精神,可挖掘的研学课程资源很多。如自然资源——长江大三峡,大宁河小三峡”等景区,享有“三峡最美是巫山”的美誉;文化资源———巫山庙宇龙骨坡巫山古猿人遗址,被誉为东亚人起源。大溪文化是南方同时期新石器文化的杰出代表 。此外 ,大宁河沿线有古盐道、悬棺遗存,历史悠久、保留较完整,有大昌、龙溪古镇,保留有浓郁的明清至民国风情。这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另有“巫山红叶”“天下名果——巫山脆李”等。 巫山县每年举办长江三峡红叶节,巫山县曲尺乡拥有20 万亩李子、柑橘果园,每年举办李花节,举办脆李、柑橘体验游,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感受自然风光 ,品味农家风情。 利用这些资源更容易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进而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研学旅行课程需紧密结合学段特点、学生成长特点,多层次、分梯度、差异化地设计。 如,大宁河系列课程资源、邓家土家文化课程资源,小学生及初中低年级,以游览体验为主要模式,以民间故事、传统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初中中高年级学生可以设计更深层次的问题。如长江蓄水后对巫山生态的影响;长江、大宁河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保护等探究性问题。

2.要与学校课程计划有机融合。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与学校课程结合。研学旅行是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各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要从自然风光、历史传统文化、时代发展等多个方面深入挖掘,促进研学旅行与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做到“跟着教材去旅行”。例如 ,“大宁河变迁”研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科学习,开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组织学生了解大宁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域,环境变化,历史地位与作用,发展与变迁,了解大宁河作为沟通川陕鄂的水路交通曾经的繁荣,催生的盐文化、码头文化的至盛及衰。探究“为什么会兴盛,又为什么衰落”;还可以让学生结合龙溪古镇保护开发,大宁河小三峡,大昌古镇旅游建设,关注环境变化、交通建设 、乡村振兴、生态绿色发展等内容。开展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如进行大宁河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保护等科普宣传活动。这需要学生深化运用历史地理等综合学科知识。组织学生到福田塘坊云雾茶场,体验采摘、制茶过程,通过学习茶叶种植的历史,茶叶的功效,茶叶的种植、采摘环境条件,巫山云雾茶的特点等,掌握相关知识,通过观察茶叶形态、颜色 、生长状态,跟茶农学习体验采摘和制作,学生学会比较不同采摘时期茶叶的质地 ,发现茶树生长中出现病虫害怎样处理。这需要学生运用地理生物学科等学科知识。在体验中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有所得,劳动中也体会了茶农的辛苦,自己制茶后获得劳动成果的愉悦。至于在语文、艺术等学科方面,注重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与研究 ,如组织游览小三峡,深入了解大宁河沿岸民俗传统文化,收集整理,体验参观,表演传唱如三峡民歌,三峽诗词,船工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继承传统文化,体会巫山人奋斗、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调查收集资料与学习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 ,持久的开展探究学习。

这些活动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思考探究能力。通过研学旅行活动 ,可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切实提高其社会交往、自我管理等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智力、情感、意志、能力的整体发展。

3. 要优化研学旅行线路。如果说研学旅行课程是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旅行线路就是活动载体和形式。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获得生活的感知和体验。研学旅行线路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内容主题,并结合当地实际。要从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方案(指南)的制定,活动内容和目的地选择,活动的准备和组织等方面,来精心设计研学旅行线路 ,例如,沿大宁河旅行,沿龙溪——福田——大昌线路开展 以“大宁河的变迁”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游览 自然风景 ,了解大宁河的历史文化和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将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以及自我管理 、人际交往能力。近年来,巫山县加大了对资源的开发,建成了一些活动基地,不断完善优化活动保障,学校可以设计出一批研学旅行精品路线。如大溪——庙宇——博物馆,可设计为巫山文化为主题的研学线路;平河小小三峡——当阳大峡谷——葱坪高山湿地公园旅游景点打造成巫山地理发现研学旅行路线。还有,以神女景区的饱览自然风光与感受神女文化的研学旅行线路,大小三峡景区等自然风光为特色的研学旅行路线,以及以曲尺万亩柑橘、李子林等生态农业为特色的研学旅行路线。

4.要强化研学旅行活动主题。研学旅行要做到研旅并举,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提高活动实效,研学旅行还要强化活动主题。 在设立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时,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教学需要来设计相应主题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 如我县大溪——庙宇——博物馆,分布国内著名的古文化遗址,保存大量文物及文献资料,可设计为“巫山人文探索之旅”主题,培养学生的人文探索和家国情怀; 大宁河———峡江红叶———高峡平湖等可设计为“生态绿色之旅”主题,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发展意识。曲尺柑橘、脆李漫山遍野,瓜果飘香时,可设计为“农家体验之旅”主题,学校可以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开展柑橘、李子采摘体验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农民丰收,体验农村风情 ,见证家乡的建设和变化。还可以开展“大宁河的变迁”,“神女文化体验与发现”等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必然会有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只要我们对应好“研”与“行”的核心要素,凸显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用心设计,努力实践,研学旅行会将迈入一个新阶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十一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6-12

[2]季娜娜. 智慧研学旅行目的地发展路径探究,大众体育,2019-12:31

[3]丁运超.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开展县域研学旅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0上

基金资助“2020年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科学研究系统专项项目ZXYB2020-18”成果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实施路径县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