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对工作为社会救助“兜准底”注入智慧力量

2022-05-18杨兰

中国民政 2022年8期
关键词:部级救助精准

☉ 杨兰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强化临时救助,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体现了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注,体现了对民生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社会救助重在精准,难在精准。精准是社会救助制度公平公正运行的应有之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关键在于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救助对象兜得准,才能兜得住、兜得好。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对象精准识别、精准认定的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不断加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为社会救助“兜准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释放科技活力、注入智慧基因。

近10年来,全国核对系统经历了推进机构建设、标准制定、系统开发应用、网络对接、数据共享等快速发展过程,逐步实现了网络通、数据通和业务通,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国核对信息网络,核对工作服务的部门和业务领域不断拓宽,形成了发展空间广、潜力大、活力强的良好局面。根据核对工作管理服务平台的统计,2021年,全国各级核对机构共开展委托核对业务1.89亿人次,部级层面开展部省核对2097.24万人次,同比增长64.7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部中心跨省协查115.44万人次,同比增长209%,查询内容包含公安、工商、房产、社保、银行存款、财政人员供养等256类信息。

核对工作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由“群众开证明”转变为“系统来证明”,是对传统救助对象识别和认定机制的重要创新,不仅提升了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和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便民利民,而且提高了救助资金使用效率,减轻了行政成本,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实践证明,核对工作日益成为加强社会救助精细化管理、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能的有力支撑,成为服务社会政策不可替代的工具,成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当前,核对工作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整体进展较为顺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核对工作发展现状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困难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还存在部级层面信息共享不充分、核对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核对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够高等问题。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还需要我们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推动工作,坚定人民立场,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任务,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方法破解发展难题,按照一盘棋布局、一张网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推动核对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救助兜得准、兜得好。

天津市河东区向阳楼街道社会救助信息核查窗口工作人员为救助申请人办理核对业务,指导签署授权书。

一是网络一体化。核对信息系统是有效开展核对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形势新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部级核对平台为核心、省级核对平台为骨干、市县核对平台为补充的全国一体化核对信息系统网络,为精准兜底提供稳固支撑。结合地方系统建设实际,体系化推进核对信息系统迭代升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界面集成、数据集成、系统集成、业务集成,有效推动和保障各级核对机构间平台互联、系统对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不断完善部省联网核对工作机制,逐步实现部省、跨省核查自动化,提高跨省核对效率和质量。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建立统一的个人授权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全国统一的救助申请登记和个人授权的认证体系,实现信息核对的“一次授权、全网通办、异地可办”。

二是经办智能化。核对工作要便民利民惠民,就要着力提升核对业务经办的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应持续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核对领域的应用,推动核对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掌上办”“指尖办”,为困难群众提供更方便、更高效的核对服务。部级层面主导开发的“救助通”应用程序在前期试点中取得了良好成效,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救助申请、个人授权、受助查询等事项,还支持基层民政部门开展身份核验、材料审核等业务,基本实现了社会救助线上全程办理,大大方便了群众,特别是行动不便或外出务工人员,打通了民生保障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救助通”应用程序是核对业务与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是核对管理服务走向纵深优化的新动力点。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稳步扩大试点、逐步推广应用,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持续进行优化升级,不断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

三是数据集中化。数据向上集中是提升数据管理效率和数据挖掘效能的客观要求。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促进数据共享集中和有序开发利用,及时预警、及早帮扶是社会救助精准兜底的必然要求。应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优化监测预警模型,对低收入人口经济状况相关数据进行结构性分析,预测低收入人群在人口结构、区域分布、收入状况、救助需求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统筹推进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实现核对、监测、预警、研究和决策咨询的职能。此外,还可以通过每年大量沉淀留存的核对数据信息,逐步建立起全国核查数据库,尽快形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上下互联、互为备份的数据管理体系。

四是服务多元化。2021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目前,各地核对机构在巩固发展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已有社会救助核对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核对业务服务领域,稳步实现“8+1”社会救助体系全覆盖,并逐步探索推进核对机制在养老服务补贴、残疾人补贴、法律援助、儿童收养评估、信访救助、慈善帮扶等社会政策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上海已在民政、住建等9个领域开展了17个核对项目;江苏按照“逢进必核、动态常核”的要求,为低保、慈善救助等16个项目开展核对。部级层面也可在巩固发展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住房保障、医疗救助等已有救助核对项目的基础上,探索扩大核对服务范围,逐步向社会政策领域延伸,不断满足社会建设需要,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五是管理标准化。标准化是核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作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核对信息化管理的依据。核对工作关键环节多,涉及层面广,需要一整套标准体系来提升业务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目前部级层面根据业务需要,每年编制或修订核对行业标准,各地核对机构也因地制宜对行业标准进行本地化或颁布了地方标准。接下来,还应根据助力“兜准底”的要求,不断更新完善核对相关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信息安全标准、数据标准等内容,促进核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核对综合效能。

猜你喜欢

部级救助精准
A party (Checkout time & Writing time)(部级优课)
跳吧!跳吧!(部级优课)
Going to school(部级优课)
Summer is coming.(部级优课)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快速救助艇降放装置陆上模拟试验
救助小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