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油养肤”——双连续相卸妆油

2022-05-18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油相水相乳化剂

李 梦 刘 芬 彭 玉 张 蕾

天津尚美化妆品有限公司,天津,00385

近年来,“以油养肤”的理念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趋势,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油类产品有精华油、身体护肤油、护发油、卸妆油、沐浴油等。2021年3月2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美丽修行发布《2021卸妆趋势白皮书》显示,在化妆成为女性日常的今天,卸妆成为高频次刚需,卸妆市场也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升级考验,将养肤提前到卸妆,即“卸妆养肤”已成为市场新风尚。卸妆油几乎全部由油脂制成,清洁力强,更加适用于油性彩妆,但对于油痘肌来说却过于油腻;双连续相卸妆油配方中含有较多的水相,质地清爽不油腻,卸妆能力强,无论水性还是油性彩妆都能轻松卸除,更受大众青睐。

卸妆,是养肤第一步,是现代女性护肤必须要做的事情。市场中卸妆产品多样化,不免让众多新手眼花缭乱,不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卸妆产品。一款好的卸妆产品,卸妆力强,不会引起黑头、痤疮等一系列肌肤问题,清洁、护理同时进行。此外,卸妆还能防止化妆品色素沉淀而导致的暗沉、眼部细纹和黑眼圈等问题。呵护肌肤,从好的卸妆产品开始!

1 卸妆产品分析与介绍

市场中的卸妆产品包括卸妆油、卸妆膏、卸妆液、卸妆乳霜、卸妆凝胶、卸妆泡泡。

卸妆油,以油脂和乳化剂为主,原理是以油溶油、相似相溶,可以快速、温和卸除浓重的彩妆,但对有些人会引起不适,可能因过度清洁、破坏人体自身皮脂或清洗不彻底等造成粉刺、痘痘等肌肤问题,且遇水易乳化,大大降低卸妆力。当下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卸妆产品就是卸妆油,因极易乳化,需保持干手干脸。

卸妆膏,以油脂、乳化剂和蜡类为主,还有较少的水分,膏体质地,轻揉即可融化成油状,卸妆力好,温和不刺激,清洁效果稍逊于卸妆油。

卸妆液,一种是液体状,即卸妆水;一种是油水分离状,以及市场上的双层卸妆液。二者均以水剂为主,更加适合淡妆和水溶性彩妆产品,对于防水性产品,卸妆力差,且卸妆液要配合卸妆棉使用,所需的摩擦力较大,有可能会损伤皮肤屏障,使肌肤变得脆弱敏感。

卸妆乳霜分为油包水和水包油两种类型,质地呈乳霜状,体系主要成分由水、多元醇、表面活性剂、油脂、乳化剂组成,油性肌肤不易冲洗。长期卸妆不彻底,会因毛孔堵塞而引起一系列皮肤问题,建议搭配洗面奶进行二次清洁。

卸妆凝胶,又称卸妆凝露,卸妆温和,可有效卸除淡妆,适合于年轻的敏感肌。

卸妆泡泡,温和不刺激,更加适合于淡妆及敏感脆弱的中干性肌肤[1-2]。

双连续相卸妆油是新兴起的一类卸妆产品,是卸妆类产品市场的一次再升级。不仅满足当下大众“以油养肤”理念,且相较于当下流行的卸妆油来说,质地清爽不油腻,不易引起各种皮肤问题,而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湿手可卸,不影响卸妆力。

2 双连续相卸妆油

2.1 何为双连续相卸妆油

双连续相卸妆油因其采用双连续相技术而得名,此项技术是当前卸妆类产品中,尤其是在卸妆油中新兴的一项制作技术。所谓双连续相,是指油相与水相各为连续相,通过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而形成的一种热力学稳定体系。因其粒径尺寸为纳米级,外观呈现为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状态;双连续相的结构是双向的乳化剂(亲水亲油结构),将水、油分开,不是传统意义的W/O或O/W结构,而是水、乳化剂、油三相以层状结构存在,非包裹体系;其形成过程是由W/O结构(反相)向O/W结构(正相)转变过程中的中间结构,在此结构中油相与水相比例较为接近。

2.1.1 三相存在的形式

水相、油相、乳化剂三相只有在特定的比例区间内才能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如图1中红色部分,其结构的位置与大小根据乳化剂类型及油脂类型的变化而变化。

图1 三相图

双连续相卸妆油中的水相、油相、乳化剂三相在不同的区域内,所形成的结构不同。如图1中,从左往右,首先是油相用量占主导时,为全油体系,此时为卸妆油,随着水相与乳化剂的加入,先形成W/O结构,区域向右方移动,直到三相比例调整到红色区域,形成双连续相;随着水相添加量的不断增加,三相比例开始偏向右侧,水相用量占主导,此时为O/W结构。当三相图位于下方位置时,因乳化剂的用量不合理,易出现分层不稳定现象,即市面出现的双层/多层卸妆产品。

电导法是确定双连续区域简单、直观的方法[3]。当体系处于W/O时,没有连接的导电通道,电导率很低;随着水分的不断加入,进入双连续相区域,导电通道增多,电导率迅速增大;当继续增加水分含量时,进入O/W结构区,电导率趋于稳定。

不同双连续相卸妆油配方中的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选择类型、HLB值不同,形成双连续相区域的位置不尽相同,可以根据图2,按照红色箭头方向,找到合适的三相比例,绘制双连续相结构图。

图2 数据代入图

2.1.2 三相对配方体系的影响

水相由去离子水与多元醇组成,可以通过提高多元醇的添加量来提高水相的含量。体系的透明度及低温稳定性与水相的折光率密切相关,可通过调整水相的折光率来影响体系的透明度及低温稳定性。水相的用量根据乳化剂HLB值的变化而变化,添加量可多可少,但水相过多会降低卸妆力。

油相由各种油脂组成,建议选择轻薄、酯类油脂作为基础油脂,搭配皮肤亲和性好且有养肤作用的油脂,不建议配方中过多使用矿油(油脂和乳化剂的兼容问题)。油脂的折光率也会影响体系的透明度。

乳化剂,即表面活性剂,主要存在于界面膜中,其亲水基与疏水基与两种溶剂分别发生溶剂化作用,溶剂插入定向排列的表面活性剂分子间[4]。当乳化剂临界排列参数Pc接近1,可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双连续性卸妆油的乳化剂用量会比一般卸妆油用量高,卸妆力也更强。乳化剂的种类会影响配方体系的搭建,乳化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及两性乳化剂,其中不同类型乳化剂的搭配对卸妆能力、肤感、体系黏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通过调整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调整体系HLB值。

2.2 双连续相卸妆油的特点

(1)湿手可卸。湿手是手上可沾有少量的水,未变浑。卸完妆,先用少量的水乳化就开始出现变白,此时为微乳化结构,再用大量水冲洗。该特点打破了众多消费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限制,即使湿手湿脸,也有非常强的清洁效果。

(2)卸妆能力强。双连续相卸妆油结合了卸妆水、卸妆油两种卸妆机制的优势,双连续相中的油相可以溶解油溶性彩妆,同时,双连续相的界面有大量的亲水表面活性剂和亲油表面活性剂,可以轻松将水相彩妆洗去,且无须二次清洁。

(3)肤感清爽不油腻,易冲洗。双连续相卸妆油遇水稀释时会逐渐自发形成纳米乳液,使液滴最小化,可提供清爽的肤感,大大降低油脂的残留黏腻感。

(4)配方难度大。在三相(水相、油相及乳化剂)配比的巧妙组合下,才能形成无色透明状态的稳定体系,且遇水不黏腻,对眼睛无刺激性。

2.3 双连续相卸妆油的制备技术

双连续相卸妆油的制备技术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三相的添加顺序:先将油脂与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热,再加入水相,整个过程需要搅拌完成。在此过程中,最先形成W/O结构,再添加水相调节体系的透明度,逐渐形成与O/W的中间结构——双连续相结构。

水相的添加量是决定体系黏度的关键因素,水的量不是越高越好,在保持体系透明的前提下,低水量可以使整体配方流动感增加,涂抹感更轻薄,若水的含量增加到一定范围,体系黏度会增加,涂抹阻力大,肤感黏腻,如水量继续增加,超过临界值,形成O/W的纳米乳,其中水相中的多元醇在中间起到缓冲作用,多种多元醇可使配方更稳定。除此之外,油相的黏度和组成也会影响洗感,有些油脂的搭配在使用过程中,遇少量水会有增黏的过程,卸妆过程黏腻、摩擦力增大,体验感较差。

在前期摸索配方时,在加入水相时可缓慢滴加,观察体系呈透明状态时水相添加量的范围,从而调整乳化剂的类型及用量,逐渐筛选出三相的最终添加量。配方确定后,要及时观察静置后是否分层及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

2.4 双连续相卸妆油的鉴定方法

水溶性色素与油溶性色素都能在体系中分散均匀,这是鉴别是否为双连续相结构最简便的方法,还可通过低温穿透式电子显微镜(cryo-TEM)观察显微图像来辨识溶液的结构来辨别[5]。

3 结论

双连续相卸妆油在日本卸妆市场中占有较大比重,“湿手可卸”也在国内推广也较少,而最近我国化妆品行业才开始发展此项技术。因双连续相技术难度较大,开发过程不仅需要不断探索的精神、敏锐细微的观察力,还需要配方师多年的知识积累。需求迭代也对卸妆产品的创新提出了更明确的方向。未来中国本土品牌的卸妆产品,将不仅仅是性价比,而是在技术创新和供应链成本上,推动国际市场的迭代。过去中国市场的卸妆产品配方还处于不断学习国际先进配方的过程,未来中国品牌有极大潜力,联合国际优秀的原料供应链资源,结合中国本土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导性的创新型配方。

猜你喜欢

油相水相乳化剂
复合乳化剂对草鱼生长及脂代谢的影响
食品乳化剂复配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超临界CO2萃取热带睡莲鲜样两种产物形态的挥发性组分与抗氧化活性比较
一种包装型乳化炸药一体化油相乳化剂含量快速测定方法
改性铵油炸药油相加注装置的设计
羧基对两性沥青乳化剂及乳化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水相循环对玉米秸秆水热液化成油特性影响的研究
萝卜叶不同萃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新型复合油相乳化炸药基质的非等温热分解特性
油相材料和乳化剂对乳化炸药爆轰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