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结构现状及对策
——以重庆市南川区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调研分析为例

2022-05-18黎富志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南川专任教师重庆市

杨 波,晏 燕,黎富志

(1.重庆市南川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 408499;2.重庆市南川区教育委员会,重庆 40849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此,《意见》在目标任务中提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结构”包括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教师队伍的结构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性别结构作为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受到家庭、社会及研究者的密切关注。

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是否失衡?失衡到了什么程度?是否会对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笔者以重庆市南川区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数据为基础,参考全国及重庆市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研、调查问卷、文献查阅等方法开展了调查和研究。

一、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结构的现状及特征

众多学者的相关实证或者统计研究都表明,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失衡现象突出。为更具体地研究这一问题,我们从面上综合考察了全国以及重庆市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的相关数据,并在点上以重庆市南川区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结构数据为统计分析对象,探讨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的现状及特征。

(一)整体失衡: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结构方面女性优势现象明显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从2010年起,教育部开始关注教师性别结构,将女性教师数量与占比纳入教育统计。如表1所示,从纳入统计的第一年起,全国中小学专任教师女性占比就比男性高15.9个百分点。从2010年至2020年,女性教师占比优势更是逐年扩大。2014年,全国中小学专任教师女性教师占比比男性高24.18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中小学专任教师女性教师占比比男性高34.3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国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性教师数量约为男性教师的2.47倍。由此可见,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结构失衡严重,女性在中小学教师中的数量优势明显,中小学教师队伍“女性化”趋势较为明显。

表1 2010/2014/2017/2020年全国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结构统计表

(二)区域(城乡)差异:不同区域(城乡)之间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比例存在明显差异

不同的区域或者城乡之间,教师性别结构的状况是不一样的。韩雪娇等在2018年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男女教师比例在区域间的差异状况表现为西部好于中部,中部又好于东部,所呈现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恰好相反[1]。笔者的调研数据也从微观的角度证实了这一观点。尽管笔者调研的重庆市以及相关区县的中小学专任教师的性别结构,同样是在向女性占优、结构失衡的方向发展,但与全国一些地方的情况相比,重庆市的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失衡程度要好一些。2020年,全国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性占比约为71.1%[2],上海等东部地区2018年小学阶段教师队伍中女性占比超过80%[3],重庆市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中女性占比约为65%。南川区作为重庆市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师性别结构相对均衡,女性教师占比为55.8%。但是,在南川区13个城区中小学和51个乡镇中小学中,城区的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结构失衡严重,女性教师占比平均达到61.3%,而乡镇的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程度相对温和,女性教师占比平均为50.6%。

(三)趋势加剧:在中小学专任教师性别比例结构中女性占据优势的失衡态势发展加剧

师范院校是全国中小学教师培养的主阵地,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曾指出,“总体上我们的调查数据(高等教育)是现在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在师范类专业,女性的比例还高,超过了70%,有的高达75%,这个占比对于人才性别的结构比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在社会上会产生大的影响”[4]。假设培养的师范专业学生最终都选择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那女性占比将超过70%。事实上,更多的男性师范毕业生最终并没有走上教学岗位。

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重庆市各区县对口小学全科师范生培养院校在校男女生性别比例的调查(见表2),结果表明,近三年重庆市全科教师专业94.5%,其中招录的33名小学教师全是女性。

表2 重庆市各区县对口小学全科师范生培养院校近三年招生情况

随着大量男教师的退休,女教师数量的不断增多,如不采取相应政策调控,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将进一步加剧。我们在研究中,假定南川区中小学教师总数不变,根据5年来增减变化情况,可预测出未来20年教师性别结构变化情况(见表3)。到2040年,女性教师在南川全区教师中将占到82.8%。

表3 重庆市南川区2025至2040年教师性别结构预测表

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全国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性别结构失衡状况,届时可能会更加严重。女性教师在教师性别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将成为不争的事实。也许,很多年后,在一所较小规模的中小学校中,将很难找到一名男教师。

中,女生占比在70%~78%之间。在重庆市各区县中小学近三年招聘的新教师中,女性教师占比在74%~89%之间。2017年,在重庆市南川区招录的77名中小学教师中,女性教师74人,占比高达

二、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对基础教育发展影响的讨论

(一)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对学生性别角色养成以及品格发展等方面是否会产生影响

从相关文献中,并不能找到中小学教师女性占优、性别失衡的结构会对学生性别角色养成产生影响的理论依据。因为学生的性别角色养成,受到家庭、学校、同伴关系、大众传媒等诸多教育因素的影响,无法单独抽出某个因素进行实验甄别。但我们可以从一份“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角色观调查”中发现一些端倪。该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与性别一致的性别特质大幅度减少,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幅增加。不同性别的性别角色变化有所不同,女性向未分化和双性化转变,男性的男性化类型降低,向未分化严重偏离[5]。简要地说,就是“女性不怎么像女性,男性不怎么像男性”。遗憾的是,这项研究没有分析形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中小学教师女性化群体优势”是否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也不得而知。

一些专家学者是旗帜鲜明地认同“中小学女性教师优势会对孩子性别角色形成及品格发展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这一观点的。例如,朱永新教授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性别角色定位和品格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女性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学生性格、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健全发展[6]。王向伟教授指出,男女教师不同的性格特质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同的影响,应该在两种相对不同的品德的熏陶下帮助他们构建健全的人格[7]。

某项调查结果显示,68.5%的教师认为“女性教师群体优势不利于男生男性特质的形成”,62.8%的家长认为“女性教师群体对男生阳刚之气的形成”会产生一定影响,70.6%的校长认为“女性教师群体优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逻辑思维品质”。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校长、教师、家长等与孩子有密切关联的群体,与上述专家学者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即认同“中小学女性教师优势会对孩子性别角色形成及品格发展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不少人热烈讨论“娘炮文化”的大背景下,应尽量消除这样的负面影响,高度关注男性气质的构建,积极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

(二)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对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意识等思维品质是否会产生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思维发展方面,女性的形象思维一般会优于男性,男性的抽象思维则比女性要强。在思维品质方面,男性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方面整体上要超出女性。在学校里,不同性别、不同特质的教师,所体现出来的教学风格是各有特色的。一般来说,大多数男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而大多数女性教师则更偏重于感性的体验和情感的抒发。那么,这是不是表明,单一的女性教师群体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维品质产生相应影响?荆建华认为,“教师群性别构成的女性化使得女教师成为学生在幼儿园或学校中单一的或主要的成人模仿对象”,而“女教师由于自身形象思维更为发展,就会不自觉地忽略学生抽象思维潜力的开发”[8]。

通过某项取样调查发现,62.8%的家长认可“女性教师群体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近70%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中小学阶段能同时遇到男教师和女教师”。在另一项关于“在教学水平一致的前提下,你希望孩子老师的性别是男性还是女性”的问卷调查中,94.2%的家长都选择“既有男性教师,又有女性教师”,只有极少数的家长表示无所谓。这从家长需求的角度反映出,在大众的思维深处,是认可“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向女性化失衡对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意识等思维品质产生负面影响”这一观点的。

(三)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对学校教师群体发展是否会产生影响

在笔者的取样访谈中,98.5%的校长希望在学校教师群体中,女性教师占比在40%~60%。53.8%的校长认为,“女性教师过度集中,容易在相处过程中产生摩擦或造成团体内部的矛盾”。虽然学校教师群体发展和谐与否、团结与否,不一定与教师的性别结构有必然联系,但是,为了方便群体的发展与管理,多数人一般都比较认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观点。一项实验研究证实了男女合作与男男合作或女女合作对脑活动的影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只有在男女合作时,两人的大脑活动信号才表现出显著的一致性[9]。男女搭配可以为任务团队带来更全面的信息及差异化的观点,形成更加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和更高质量的决策[10]。因此,合理的教师性别结构,对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活力,提高其工作效能是有利的。同时,在教师群体中,不同性别的认知、性格、思维等方式会在他们之间产生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的效果,从而促进整个群体的发展。

三、调控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政策建议

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及女性占优是客观的事实,如不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失衡态势将会不断加剧。教师队伍的女性化趋势有可能会对学生身心发展、思维品质以及学校教师群体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破解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优化教师队伍性别结构,使其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需要提前谋划,需要利用政策杠杆撬动多方面因素,形成综合合力。

(一)地方政府加强政策配套,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的政策落地

一项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的研究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分层导致就业机会多样化,再加上教育改革,使得男性逐渐退出农村教师岗位,寻求更高收入、更高地位的职业[11]。因此,无论是从政策层面,抑或是实际行动层面,只有提高社会地位、工资水平才能真正增强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意见》的及时出台让这一观点有了政策支撑。《意见》指出:“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可是,怎样才能让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得以真正明确?哪些措施才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从教?如何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特别是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社会地位也明显得到增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量优秀的男性毕业生不愿进入教师队伍,表明这些政策对男性教师的吸引力依旧不足。只有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的“诱惑力”,才能让“更优秀的人才”进入教育行业去“培养优秀的人”。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支持和重视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大政策配套力度,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一是地方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教育的优先发展,建立并完善教师待遇的保障机制,让“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政策真正落地。二是地方政府应强化“国将兴,必将贵师而重傅”的舆论宣传,常态化开展师德标兵、育人楷模、优秀教师的评选,引导全社会都重视教育,重视教师群体,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人格,让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三是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落实教师福利待遇,积极推进教师安居工程,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大力解决好教师婚配、生育、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现实生活问题。

(二)改善源头补给,使男教师有可靠稳定的培养来源

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师范院校,但不少师范院校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据2018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有51所师范院校的女生比例在60%~98%之间,女生平均占比超过七成。而在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中,女生占比更高。在该专业每年录取的新生中,女生占比大约为90%。师范院校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显然是导致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的源头性因素。因此,只有从源头上调控好师范院校高考招生的男女比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严重失调的不良状况和严峻形势。一是加强顶层政策设计,教育部门在教师人才培养和发展计划中应将男女教师比例均衡纳入中长期规划。二是创新师范男生招生、培养机制,可以采取在提前批招生、自主招生中确定相对合理的男女生比例,降低男性学生录取分数线,加大对男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的补贴等。三是将退伍军人纳入教师招生培养对象,师范院校可开通退伍军人师范生的专门招生通道,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退伍军人,采取多项优惠政策,支持有从教意愿的优秀退伍军人进入师范院校就读,进入中小学任教。

(三)改革招聘考试政策和考试方式内容

从重庆市南川区近三年中小学教师招录考试的数据来看,报名的男性占比平均为23%,而最终通过笔试和面试的男性只占9.4%。当前,教师招聘考试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考察公共基础知识(占比30%)和教育基础知识(占比70%),面试考察试讲、说课、技能。在这样的考试中,偏向识记、表达、表演的女性显然更有优势,男性在“抽象思维、创新意识、意志力”等方面的优势,无法在考试中展示出来。因此,可从改革招聘考试政策和考试内容与方式入手,来调控教师性别结构。一是在招聘政策上可合理划定招聘学科教师的男女比例,实现男性与男性、女性与女性的公平竞争。二是改革招聘考试中笔试和面试的内容。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性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是基本相同的,但男女各有所长并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取向。在招聘考试中,可以考虑在标准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方面的考题。三是改革招聘考试方式,在传统的笔试和面试基础上,还可设置情境模拟考场,考察考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进一步发挥男性校外辅导员的作用

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问题是长期累积形成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引进更多的优秀男性青年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逐年稀释当前或将来存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女性占优的问题。针对当前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可以充分引入男性校外辅导员,让他们承担学校的一些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辅导工作,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男性教师的教育。例如,中小学的劳动课程、科学课程以及诸如厨艺、消防、木工、手工、机器人、无人机等形形色色的校本特色课程,都需要聘请校外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到教学中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校外辅导员的性别选择上尽可能考虑男性,充分发挥男性校外辅导员的积极作用,使其在性格、气质、行为风格等方面,给予学生阳刚之气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猜你喜欢

南川专任教师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我的“闪电”猫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十三五”回顾系列
惊听春雷乍响时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
重庆市南川区:山隐云深不知处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