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研究

2022-05-18姚越李彤张素杰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3期
关键词:慢就业毕业生单位

姚越 李彤 张素杰

摘要:近些年,“慢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分析“慢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索“慢就业”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

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076万人,是首次超过千万人的毕业生规模。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招聘方式更改为线上招聘,一些单位因此也缩减了招聘的名额;公考考试推迟,这些都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降低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作为“六保”、“六稳”的首要工作,不但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家庭的和睦,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繁荣。但“慢就业”现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不选择马上就业,而是选择在家陪伴父母、创业考察等不投身于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

一、高校毕业生“慢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

1、高校毕业生“慢就业”主观因素

1.1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价值观出现偏差

在选择就业岗位和就业区域时,往往选择一线城市和福利待遇较好的工作岗位。学生就业咨询时,往往询问的问题是两个单位哪个更好一些、哪个单位福利待遇更好一些。当拒绝一个单位时,原因通常为这个单位工作地点比较偏、这个单位的福利待遇比较差。很少用学生会询问单位的未来发展前景,同样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没有明确的规划。

1.2 高校毕业生的畏惧心理

在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投出的简历会经历石沉大海的现象。有的高校毕业生因此产生了畏惧心理,自信心受到打击。选择逃避现实,甚至选择放弃参与招聘,直接躺平。有的高校毕业生因为对社会和职场的不了解,畏惧参与就业;有的则是因为不能吃苦又幻想高薪的工作,在理想與现实产生落差的时候产生的消极情绪不断增加形成的畏惧心理。

1.3 高校毕业生求职能力较差

有的高校毕业生有着明确的目标单位,但在求职过程中因为自身的能力或现场表现不佳造成没有录取的结果。对于其它的就业单位,学生拒绝参与其招聘环节,而是选择继续等待目标单位的下一次招聘,因此造成了慢就业现象。

1.4 高校毕业生的主动选择

有的高校毕业生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选择,如考研或考公务员[1]。无论是公考还是升学,竞争压力都比较大。部分公考的岗位甚至达到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2022年考研的录取比例约为24%。对于落榜的学生及家庭,选择再战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对于这部分学生,“慢就业”是他们理性、主动的选择。

2、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客观因素

2.1 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新的产业和行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工作岗位也更加多元化,这也为高校毕业生寻求理想的工作提供了时间上和经济上的可能性[2]。对于新兴的网络主播、电商代购等就业形式,因为其高回报率,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趋之向往。社会的包容性变强,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改变。对于“慢就业”的社会现象,社会给予了较大的包容性,给予了更多选择和试错的机会和时间。

新冠疫情的持续,导致部分企业招聘取消或者削减名额。无论是高校的毕业生还是在校学生,参与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减少,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难度。同时,疫情又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观念,稳定且待遇较好的工作成为了学生的首选。

2.2家庭因素的影响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一些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不再需要马上就业。学生可以用充足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愿意从事的就业岗位。学生待就业的过程中,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也给予了支撑,无须考虑生活的成本。对于公考和升学的学生,即使首次失利,来自家庭的支持也可以允许高校毕业生选择再次尝试。因此,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群体不断扩大。

二、高校毕业生“慢就业”主要应对方法

2.1 主观方面

高校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于高校学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全面分析自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岗位。学生应该杜绝利用需要思考的理由来“慢就业”。让学生意识到家庭条件不是学生不就业的理由。在校期间,学生应做好求职准备。对于求职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可以利用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可以利用参与竞赛等学术活动;可以积极参与到企业实习中。高校毕业生需要踏实的基层工作做起,不要好高骛远,在基层中磨练自己。做好求职失败的准备,不断的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树立良好的信心。高校毕业生应积极参与到企业招聘中,克服恐惧心理,不能存在依赖高校及家庭。

2.2 客观方面

对于高校,不断完善就业指导课授课模式。谨防“走马观花”式的就业指导课。注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育结合,建设一批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确保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挥真正作用[3]。在学生面临就业季时候,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形式多样的开展就业推荐工作。落实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尽可能推动学生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4]。积极开展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帮扶工作,及时对因就业求职、公考及升学考试失败进行心理干预。

对于社会,不断优化就业环境。社会应不断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求职导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挖掘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良好的社会评价体系,可以帮助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

对于家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就业工作中来。家庭可以与高校共同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规划工作。同时,家庭中也应开展挫折教育,不应一味溺爱,尽早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家庭与高校、社会之间配合与合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身份的转变。家庭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应做好学生就业的“推进器”,帮助高校毕业生理性就业。

参考文献:

[1] 郑晓明,王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与治理策略[J] .社会科学战线,2019 (3):276-280.

[2] 王伟,薛政.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 (6):80-84.

[3] 祝军,岳昌君.家庭背景、人力资本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行为的影响关系研究:基于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9(1):107-113.

[4] 刘建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路径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34(15)123.

猜你喜欢

慢就业毕业生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