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学语文教育

2022-05-18高畅洁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3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中学语文

高畅洁

摘要: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对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与语文学科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由此,对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充分解读与运用,可以更好的增强语文教育实践,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总体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引言:中学语文是中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中学语文的教育不仅要传授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文化内涵与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很多内容与中学语文教育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将这些理论内容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可以提升语文教育的层次,让语文教育真正联系生活、融入生活,增强语文实践性,提升教育感知力。下面本文就将分析如何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体运用到中学语文的教育当中。

一、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激起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人物等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思考、想象,让课本中晦涩难懂的语文知识或者思想情感变得更立体、直观,强化对知识的理解,真正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而且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阐明了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体会知识的力量,激发对知识学习的渴望与兴趣。例如,《春酒》这篇文章中,“母亲给我的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这句话中,需要学生重点对“捏”、“端”两个字体会、感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悟出作者对酒的珍爱。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自己比較珍爱的东西,将自己带入到“手中端着酒,即便跌倒,仍将杯子捏存在手中”的场景中,便可以深刻体会作者是多么珍惜这一小杯酒。然后继续提问学生从这句话中还能读出哪些情感,比如,对儿时美好生活的怀念、思乡之情、民风之美等等,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的家乡,曾经有哪些美好的回忆,大家一起互动、分享,激起学生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活跃、积极,强化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习不再枯燥,而是体会到更多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育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中,而是需要与家庭、社会相联系,使学习空间与学习视野进一步拓展。比如,家庭教育中,各种风俗习惯、家风、谚语、俗语等都会间接影响到学生,而且很多都是课堂中没有涉及到的,对于语文学习有一定促进作用。比如,很多学生的父母虽然严厉,但是从不批评、谩骂,虽然关爱自己的孩子,却没有过分表露,与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相伴,这样的关系才能真正的细水长流,也更能让孩子接受。就像《傅雷家书两则》中的“父亲”一样,以写信的方式,直面儿子的喜怒哀乐,没有喋喋不休的唠叨与严厉的批评,而是语重心长、婉转真诚的帮助分析儿子面对的问题,并耐心开导、劝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儿子的牵挂,却不过分亲昵,让儿子有负担感。如果学生对于文章中“父亲”的话真正能感同身受,并能将自己带入其中,深受教育与鼓舞,则说明他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其帮助作用是任何一种教育都无法替代的。而社会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社会教育则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素材,提供更多实践学习机会,对于强化语文基础技能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速度”震惊雅典》这篇文章中,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再现了体育赛场上的“中国速度”让人为之震撼与激动,可以让学生通过看新闻、查资料等方式,也写一篇这样的“新闻报道”,了解新闻这一载体在社会中的作用,体会其价值,锻炼写作能力,增强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与探究。再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讲述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读起来引人入胜,包括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而这些景象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亲身感悟这些自然信息传递出的“语言”,体会自然的力量,增强对自然的热爱。总之,将语文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教育的“三位一体”化,可以进一步拓宽学习途径,收集更多有利于学习的素材,增强学习的实践性,更好的理解并消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三、知行合一,培养“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个非常知名的教育观点,这里的“真人”是指能够说真话、办真事、求真知,并能为真理奋斗的人。将这一观点带入到语文教育中,可理解为基于核心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让语文教育既体现出“工具性”,又能兼顾“人文性”,透过语文教育,培养出知行合一,具有丰富人文情怀的人。为此,在实际教学当中,不能仅停留在书本当中,而是让学生真正“走出去”,知与行合一,一边学习,一边体会,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与认知,始终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角”,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能够懂得知识的迁移,在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的学习能让学生体会到“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但能让学生真正为底层人民做点什么,能够将所思所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就必须依靠真实的实践。比如,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日行一善”,帮助清洁工捡垃圾,为拾荒老人捡几个瓶子等,并与他们面对面的聊几句,体会底层人民的疾苦,树立更远大的抱负。

结束语: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束光”,为今后语文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依靠这一先进的理论经验,可以帮助进一步创新优化语文教学方法,转变原有的教学形式与观念,真正让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推动语文教育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颖,袁春常.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学语文教学分析[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3):87-88.

[2] 李萍. 试论初中语文写作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融合[J]. 散文百家,2021(27):194-195.

[3] 杨乐.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融入分析[J]. 文学教育(中),2020(3):84-85.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陶行知夜归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
生活,习作之“本真”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