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水运工程设计企业转型路径探析

2022-05-18常静

国企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转型升级

常静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水运工程设计企业;转型升级

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长三角地区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21年7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公布,长三角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江河海集装箱联运体系建设方案均作为一体化发展重大事项被一一提上日程。水运工程设计企业转型升级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需要水运工程设计企业准确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水运市场发展趋势,进一步厘清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现状

长三角区域地理位置优势突出,位于国家“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拥有现代化的港口、码头和机场,高速公路网比较健全,铁路干线密度全国领先,可利用水资源充沛、航道基础条件好,具有互联互通的基础综合交通网络,交通条件便利。

长三角区域产业体系、城镇体系完备,是国内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

传统水运工程设计院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传统水运市场趋于饱和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水运市场总量持续下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甚至出现了同行之间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现象。

有机构分析,预计“十四五”末,国内港口航道市场规模约1200亿元,较“十三五”末减少逾10%。受港口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水运建设投资将总体呈现出降低趋势。

未来,港航业务市场空间主要来自于港口智慧化、绿色化的升级改造,以及内河航道体系和内河港口建设。

2.新兴业务领域异军突起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市政产业容量继续增加。在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新兴领域,将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同时,“双碳”目标下,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大势所趋。清洁能源业务、城乡一体化业务等发展空间巨大。

这就要求传统水运工程设计企业不能仅仅依靠规模或者资源优势,要摒弃以往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策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开拓新兴业务领域。

水运工程设计企业转型方向

1.智慧港口、智能航运、绿色航道等水运新基建项目未来可期

长三角区域水资源丰富,河网纵横交错,通江达海的航运业十分发达。

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要进一步增强港口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高内河港口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水平。《规划》还进一步指出:

一是要强基优能,打造高能级港口枢纽,长三角地区要打造如上海港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工程、宁波舟山港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造工程、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延伸段工程等一流港口群建设重点工程。

二是以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沿线主要港口为重点,提升内河港口专业化、规模化水平,统筹既有码头专业化改造和新建扩建项目,加强专业化码头合理集中布局。

三是推进智慧水运重点工程,试点示范“洋山港区-东海大桥-临港物流园区”集疏运自动驾驶,建设智慧港口,提升港口码头智能化水平。

转型方向:紧抓各大港口集团整合契机,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制约行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集中做强水运,以“品质智慧”为抓手提升港口业务,推进智能绿色港口建设;同时,积极承揽内河水运项目。

2.以“水业务”为核心的生态环保业务总量众多

一直以来,长三角区域城市人口密集,容易出现洪涝问题。虽然个别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但大部分城市还未正式启动。

目前来看,大部分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基本完备,但是很多老城区排水管网基本不成系统,且管道陈旧。另外,城市郊区和农村管网建设更是相对滞后,黑臭水体环保治理亟待解决。

近几年,太湖流域、长江下游、钱塘江等河段通过综合整治后,虽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流域水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仍需要找到一劳永逸的办法。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灌区改造、雨洪资源利用等节约水、涵养水的工程”“统筹流域、区域、城市水利治理标准与布局,依托流域和区域治理,强化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和蓄水能力建设,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这都意味着,水资源规划工程将有着更大的市场空间。

转型方向: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双修、海绵城市、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市政综合性工程总承包项目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大力拓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土壤修复及港口环保设计等领域。

3.以“风电燃气热力”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业务前景广阔

长三角区域城市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大部分城市已通燃气,但农村市场暂未连通,需加快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重点推进LNG项目建设。

同时,长三角介于南北方交界,供热资源还未引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未来也存在发展集中供热的潜能。

“雙碳”目标下,国家重点扶持的新能源产业也成为长三角的发展重点。政府正不断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和生产投入,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目前,在沿海地区以及杭州湾地区,大批海上风电项目已然上马。

转型方向:重点关注与水运相关海洋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地质勘查业、海洋技术服务业等细分产业;重点抓优质项目,培养一批风电技术人才,与一些大型能源公司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燃气方面,以参与燃气管网建设和运营为重点,通过收取管网使用费,实现收益。

4.以“城乡综合体”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业务成必然趋势

长三角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快城乡综合体建设,构建良性城乡物质循环,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期间,将形成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教育科普,园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园,服务中小城市民生,其中包含了地下综合基础设施、城乡生态空间、城乡绿化系统、城市生态修复、棚户区改造、新城开发、新型健康城开发运营和教育资源联动开发。

转型方向:深度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选择有代表性、条件相对好的、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城镇为开发单元,通过与政府谈判,从规划着手,以建设特色小镇为导向,进行综合性开发,开发养老型房地产,通过人口导入,实现地产升值,同时积极引入高端医疗,实现投资、收益并举目标。

5.以“城乡旅游”为核心的高品质幸福产业服务消费业务潜力巨大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旅游业最活跃的地带之一。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两翼,拼接两江一河和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就能将长三角的旅游资源链接起来。

未来,长三角区域将加强旅游合作,联手推动形成“一核五城七带”的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打造长三角地区旅游集散枢纽。着力培育和开发都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水上旅游等新型品牌。同时,还将积极打造滨海海韵渔情旅游带、环太湖水乡风情旅游带、杭州湾历史文化旅游带、长江风光旅游带、古运河风情文化旅游带、名山名水旅游带、山水休闲旅游带等。

转型方向:重点关注滨海旅游业,选择名山名水周边地带,重点开发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相关的设施领域,实现旅游度假、生活于一体,通过对旅游区的运营管理获得收益。

结语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提速、绿色化发展、数字化升级等将加速跨领域产业融合,催生大量新产业和传统产业新业态,为水运工程设计企业转型升级带来巨大增量市場空间。

水运工程设计企业要充分发挥长期积累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继续在传统港航领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瞄准港航业务的世界前沿,在内河港口、航道、绿色智慧港口等领域争取更多的市场空间,以“江河湖海”为切入点拓展非港业务,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编辑/车玉龙 统筹/晨光

猜你喜欢

长三角一体化转型升级
长三角一体化下苏州市城市候机楼发展研究
重议城市边界的空间属性及其变迁
长三角一体化:省界毗邻基层政区治理的发展路径
上海青浦: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开展未成年人考察帮教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盛泽思考
关于长三角地区吸引人才聚集的关键因素研究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