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下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022-05-18兰金娜

中国民商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盈余管理

兰金娜

摘 要:文章针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实证研究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证实:非经常性损益和净利润之间存在显著关系,上市公司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进行管理。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施,既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又能为个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机会。鉴于此,本文从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影响着手,对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研究设计,从公允价值投资收益、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和资产减值损失等方面,探讨了其给盈余管理带来的影响,希望能为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计量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背景

在会计工作中,通常借助会计计量模式评估和反映信息质量,我国最初所用的计量模式是根据历史成本核算的。1998年,我国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然而受我国经济水平的影响,该模式并未得到企业很好地运用。此背景下,我国在2001年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重新修订,取消了大部分的公允价值计量内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金融和衍生工具越来越多,单纯的依靠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已无法满足需求,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成为开展会计计量工作的最终选择。鉴于此,我国在2006年2月制定了新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最明显的变化是纳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因此公允价值被广泛用于很多准则,这也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受到大多数企业的应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公允价值作为和金融危机相关的一大准则,备受各界关注,全球经济环境的日益加剧,给上市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严重影响,降低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促使其开始重视盈余管理,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随后的一段时间,我国的财政部门在2009年6月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2012年5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向全社会寻求意见;2014年1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披露进行了规范,与2014年7月正式实施。在公允价值被公众认同的同时,人们不断提高着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认识,开始借助该工具进行盈余管理。在国外,盈余管理也是热议话题,但对于我国来讲,盈余管理的研究并不成熟。伴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场经济环境得到了改善,很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也得以广泛应用,这是因为受政治、经济利益影响,管理层的盈余管理主观性始终存在,虽然盈余管理建立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但仍具备可操纵空间,故而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很有意义。

二、公允价值计量下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管理影響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自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来,相关学者将其和盈余管理结合在一起展开研究。比如,叶建芳、周兰等对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其中并不包括金融保险行业,由于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被列入变动损益,上市公司为增加净利润,通常会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调整,并在分类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而非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其结果是使上市公司获得更为广阔的盈余空间,当企业出现利润下滑或亏损时,管理层就会尽快处理已明确的资产类型,以获得更多利润;吴克平对上市公司的盈余利用手段进行了研究,包括投资收益、变动损益等,通过上述手段保证上市公司正常经营,并提高经济利润。另外,也有学者以商业银行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在日常的经营中,普遍存在用公允价值管理盈余的行为,但是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使用。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比较长,很多学者经过调查和分析,获得了非常实用、成功的理论和结果。比如,某学者以英国某投资性房地产上市公司为对象,结果显示:英国的房地产行业中,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获得的结果,相较于历史成本计量结果更为精准。同时,公允价值还能改善企业盈余管理的可操作性,在准则范围内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进行操控是非常必要的。此外,也有学者以美国上市银行为对象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这有助于把控公司的操控盈余行为,更确信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

三、公允价值计量下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1.研究假设

我国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法用于多个领域,比如债务重组、金融工具计量和确认等。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期间,新会计准则进行了明确且严格的规定,其中最特殊的一项是投资性房地产,可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也可使用成本计量,剩余领域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主观性明显,被企业视为首要的盈余管理途径,以此来调节企业利润。本研究的重点是非经常性损益给盈余管理的影响,涉及公允价值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4个因素,并做出了相对应的4个假设,即资产减值损失的变化和净利润有关、投资收益的变化和净利润有关、变动损益的变化和净利润有关、营业外收支净额和净利润有关。

2.样本选择

本文以2006年-2009年的沪深A股企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对以下公司进行了剔除: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2006年-2009年未上市或退市的公司;金融保险类公司。通过对上述上市公司的剔除,共选取了1386家上市公司。

(二)模型选择

1.被解释变量

净资产收益率(ROE),通常被用作上市公司配股、增发的依据,及监管上市公司的手段,是上市公司开展盈余管理工作的财务指标。为简化研究过程,本文基于回归模型△NIt=β0+β1ΔS+β2ΔEXTIt+ε,将△NI定为被解释变量。式中△NIt代表上市公司第t年、t-1年的净利润差,ΔS代表上市公司第t年、t-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差,ΔEXTI代表上市公司第t年、t-1年的非经常性损益差。

2.解释变量

通过对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非经常性损益关系密切。因此,本文选取以下因素为解释变量:ΔMS为第t年、t-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差;ΔAD为第t年、t-1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差;ΔIR为第t年、t-1的年投资收益差;ΔMV为第t年、t-1年的变动损益差;ΔWJ为第t年、t-1年的营业外收支净额差。

3.模型

对回归模型△NIt=β0+β1ΔS+β2ΔEXTIt+ε进行改进,得出模型ΔNI=β0+β1△MS+β2△AD+β3△MV+β4△WJ+β5△IR+ε。

(三)实证结果

对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p=0时,F值分别为399.12、490.575、483.081,说明改进后的模型从整体上是可行的。通过回归系数发现(2007年、2008年),5个解释变量的p值都是0,低于0.05的显著水平,认为这5个解释变量和△NI有关系。除了主营业务收入会给净利润带来影响外,其他4个解释变量都为非经常性损益,证实了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另外,通过对2009年的回归系数进行分析,发现ΔAD、ΔIR、ΔMV、ΔWJ这4个解释变量和△NI有关系,p值都是0。说明非经常性损益和净利润之间有关联。但是,ΔMS解释变量的统计量为0.213,p=0.832,远超0.05显著水平,无法表明ΔMS和△NI之间的关联。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自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社会各界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公允价值计量和市场价值差异不大,可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以便对财务信息和工作效率进行反映;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主观性,被个别公司作为掩盖财务数据有效性,防止公司被退市的常用手段。本文通过实例研究的方法,将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支净额、变动损益作为4个影响性因素,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均给公司净利润带来影响,其可通过上述因素开展盈余管理。

(二)建议

1.完善市场机制

在我国,虽然新会计准则规定相关科目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受市场机制的影响,无法真实、完整的反映市场信息,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工作的有序开展。鉴于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完善和优化市场机制,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2.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

分析现行会计准则发现,虽然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越发完善,但大多以条文形式存在,缺少实操指南。俗话说:理论来自实践,若没有实践为基础,理论也未必真实、完善。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以此提高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从这几点着手:一是学习国外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应用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详细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为我国企业的经营、发展指明方向,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二是相关学者应对公允价值计量、盈余管理进行全面且系统的研究,以此为基础研究公允价值理论。举例上市公司的预收制度,当公司卖出产品,并将款项按要求归入预收款或合同负债后,要及时调整预收款项相对应的所得税项目,这样能防止盈余操控行为的发生。

3.优化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

在我国,公允价值来源于市场经济环境,市场机制是其进行计量的前提,需要构建一个合理、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非常重要。基于公允价计量属性分析,资产公允价值很容易在活跃的市场环境下获得,这有效避免了估值技术带来的不足与缺陷。要想合理的运用公允价值,首先要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这也是避免公司管理层主观判断的基础。从当前来看,我国的经济市场并不完善,无法准确的反映出资产的实际价值,也很难反映出公允价值,从某种程度上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创造了机会。鉴于此,我国必须加快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明确也离不开内部外部环境的公平性,故而还要建立一个数据库,供外界使用者查阅信息,其中也包括经济市场的信息,并对该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切实做到正确运用公允价值,从根本上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4.规范财务信息披露

第一,规范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和流程。实践证实,信息披露内容决定了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准确性,因此及时、有效的对公允价值信息进行披露非常重要。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来看,很多公司并没有充分披露公允价值,而且披露过程也不规范。究其根本:这些上市公司仅根据会计准则上的相关条款披露信息,并且信息多为条文,事关公允价值的计量手段、内容等,并没有在披露信息中做出说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即削弱信息的价值和公信力。对此,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規范的对财务信息进行披露。

第二,加大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自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始终有意见。在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披露机制,降低公允价值的有效性,制约着公允价值的推广。我国现有的公允价值披露机制尚不完善,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要加大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包括内容计量、列报方式等方面。同时,借鉴并学习其他国家的披露制度,以此来完善我国的信息披露体系。

5.加大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对于上市公司,我国证监会在政策上提出了硬性要求,如增发股票的条件是该上市公司持续3年净资产收益率不能少于6%,若出现持续3年的亏损,而且下一年度未恢复盈利将被退市。受这些规定影响,很多公司被迫盈余管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安排专人监管,能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一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对财务信息产生着正向作用,但也为管理层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要保证管理层权力的规范行使,就要建立内控体系。比如改进治理结构,建立委员会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把关;二是提升审计监督水平,要求审计人员充分了解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方法、信息披露情况,熟练掌握估值技术,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审计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契合企业情况,能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信息、经营情况,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信息。本文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和净利润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但是,受个人能力影响,文章还存一些问题:选取4个解释变量进行研究,虽然这些变量均对盈余管理水平产生了影响,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变量对盈余管理的作用,这其中必然存在偏差;选取上市公司的时间跨度短,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金融市场、经济状况等。未来,希望相关学者能够共同努力,利用各种模型、结合我国国情,深入探索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避免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过度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一鸣.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公司内部治理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

[2]叶建芳,周兰,李丹蒙,等.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3):26-30.

[3]吴克平.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2(33):2-6.

[4]刘伟.公允价值计量对DF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J].上海商业,2020(01):59-61.

[5]谢会丽,程敬业,沈栋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基于公允价值计量视角[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06):39-45.

[6]张侠.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研究——以雅戈尔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06):94-97.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计量盈余管理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问题浅析
新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浅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