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腔,一声直入青云去

2022-05-17郭蓓蓓

走向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胶州剧目剧团

郭蓓蓓

兰花指尖,红尘似水;三尺红台,万事如歌。红台之上,扎根民间泥土的地方戏散发着别样芬芳。“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茂腔人在台上唱尽人生悲欢、潮起潮落,也唱醉了台下的观众,思绪随婉转的茂腔,穿越千年……

深扎泥土的芬芳

“在很多胶州人心中,茂腔是无可替代的。”从事茂腔艺术表演22年的青岛市茂腔剧团演员乔雅晶说,茂腔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

作为土生土长的胶州人,乔雅晶是听着茂腔长大的。“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赶大集看戏,常听得入迷,舞台上五颜六色的衣服和漂亮的头饰扮相,令我心驰神往。”儿时的乔雅晶常对着镜子模仿茂腔演员摆造型,直到初中时当地的茂腔剧团招生,经过层层选拔的她终得偿所愿,开启了与茂腔的不解之缘。

“茂腔的演唱,是从最基础的民间曲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舞台艺术形式。”乔雅晶介绍,茂腔源于“肘鼓子”,流行于胶南、胶州、诸城、高密、五莲、莒南等地,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是构成山东境内以“吕(剧)、梆(子)、柳(子)、茂(肘鼓)”四大剧种为主体的地方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胶东之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胶南,茂腔有着丰厚的土壤:几乎村村都有茂腔剧团,乡镇设有宣传队,每年进行汇演,专业演员还下乡进行群文辅导,时间最短一次也有半个月。每逢遇到茂腔演出,十里八乡的乡亲赶到演出会场,可谓人山人海,茂腔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以及精彩的剧情博得大家叫好。历经时光流转,茂腔早已深深扎根于百姓之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有人曾这样赞美茂腔:“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台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乔雅晶认为,茂腔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不仅在于它高亢的唱腔、委婉动听的旋律和朴实无华的韵味,还在于它的本土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艺术欣赏方式的改变,没有观众、缺少市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目传承、地方戏剧团发展的主要障碍,但在胶州,茂腔依然拥有雄厚的观众基础,青岛市茂腔剧团每年的演出量都在300场以上。

原汁原味的演绎

“白菜灯赛蓬松,摇头散发的芫荽灯,黄瓜灯一身刺,茄子灯紫绒绒,韭菜灯赛马鬃,葫子灯弯中儿中儿,南瓜地里造了反,北瓜地里乱了营……”一曲经典茂腔剧目《赵美蓉观灯》,绵延、婉约、悠长的唱腔,总能令观众回味无穷。

“茂腔表演以凄美、深沉为主,剧目以悲剧为多。”乔雅晶介绍,在青岛市茂腔剧团,《罗衫记》《东京》《西京》等“四大京、八大记”是他们每年演出的重点剧目,并在已搜集整理的150多出传统戏中,以每年2至3出戲的进度,逐步挖掘性整理恢复排练演出剧目50多出。

在中国的戏曲文化中,很多戏曲的内容都是以一个故事情节来反映出某一个道理,警醒听戏人,茂腔亦然。它不仅取材于群众生活,适合大众口味,还寓教于乐,有着伦理道德的教育功能。其经典剧目《西京》讲述的就是丈夫因荣华富贵抛弃妻子,后被妻子说醒的故事。戏中,“太阳出来向西鼓,一辈一辈往下数,俺爹怕俺娘,爷爷怕祖母,俺要是不把老婆怕,就怕欺了祖。”运用方言演绎的幽默唱词一出,常引得戏迷们哄堂大笑。

如果说剧本是戏曲艺术的骨干、音乐是灵魂的话,那表演就是戏曲艺术的“血肉”。茂腔起初只分生、旦、丑,后来根据京剧行当划分角色,分工更加细致齐全。乔雅晶专工青衣行当,饰演的角色大多是温柔善良、深明大义的传统女性。在多年参演的剧目中,无论是《孟姜女》中的孟姜女、《西京》中的裴秀英,还是《元宵迷》中的吕昭华,对于每一个角色的演绎,乔雅晶追求的都是原汁原味的传承,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

“只有自己把自己感动了,台下的观众才会被感动。”乔雅晶说,近两年剧团针对建党百年、全民抗疫排演了许多小戏,在演绎党员角色时,为将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更好地展现在舞台上,她查阅大量资料和视频,反复揣摩人物情感。“对我来说,茂腔已不单纯是一份工作,更是生命的一部分。”乔雅晶说,剧团常年送戏下乡,村民们晒着太阳、听着茂腔,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也许这就是对“茂腔人”最好的鼓励和认可。

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传承和发扬,才能够让传统戏更有生命力。然而,茂腔的传承和发展也和其他戏曲剧种一样,在老演员或告别舞台或流失之后,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有志学习茂腔的年轻人不多,茂腔演员的培养也一直缺乏专业通道,年轻演员的学习都是在剧团完成的,而成为茂腔演员又非朝夕之功。”乔雅晶从16岁开始学习茂腔,经过三年的刻苦训练才登台演出,一开始是跑龙套演丫鬟等一些小角色,慢慢就可以在台上说几句白话,再后来就敢开口唱。

乔雅晶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含义,每天的腿功、腰功、毯子功加上念白唱腔和一招一式,哪怕一个眼神都必须严格要求。尽管练功练得腿肿,累得直哭,乔雅晶也从没想过放弃。“成为一名合格的戏曲演员,不仅要具备出色的嗓音外形条件、艺术特长和表演天赋,还要有坚韧、正直的品格。”乔雅晶说,他们这一代已成长为剧团的中坚力量,也曾随剧团登上对外交流的舞台,赢得了世界的目光。

乔雅晶这一代茂腔演员正赶上一个新的时代,其中有机遇也伴随着挑战。“保持剧种特色,善于改革创新,不离人民怀抱,跟随时代前进。”正如著名作家贺敬之对胶州茂腔戏的题词,作为茂腔非遗的保护单位,胶州市文化服务中心在保护传统茂腔戏的同时,还探索与交响乐结合、增加现代舞美等手段将茂腔老戏新排,并创新了贴近现代生活的小型剧目,让年轻人眼前一亮。

茂腔和其他戏剧一样,是一种平缓的艺术,演员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终会达到一种境界,进而回归传统艺术、回归戏剧,茂腔的未来也就充满无限可能。随着老一辈茂腔艺术家逐渐退出舞台,乔雅晶觉得他们这一代茂腔人的担子更重了,但她始终相信,不论前路有多少困难,茂腔一定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带着泥土的芬芳走得更远。

(本文图片由青岛市茂腔剧团提供)

编辑/魏伟

猜你喜欢

胶州剧目剧团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里岔黑猪:引领胶味领鲜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双指所向 海铁相连
浅谈胶州秧歌的发展与特征
青岛旅游散记
优秀剧目进校园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淘气包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