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05-16胡春霞杨娇楠张丰晓胡敬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抗病毒基因型肝硬化

胡春霞,杨娇楠,张丰晓,胡敬华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由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的慢性传染性肝病。据相关研究报道[1,2],全球每年死于CHC相关性疾病患者约有40万人左右。聚乙二醇干扰素-α是临床上常用的标准治疗方法,其对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清除作用,治疗CHC患者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α-干扰素治疗后效果差,亟需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是一种泛基因型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包含100 mg非结构蛋白NS3/4A蛋白酶抑制剂格卡瑞韦和40 mg NS5A蛋白酶抑制剂哌仑他韦[3]。研究表明[4,5],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CHC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可高达95%~100%,其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成本-效益优势较高。本研究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观察了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9年7月~2020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基因1b型CHC患者138例,男94例,女44例;年龄为27~56岁,平均年龄为(46.7±8.2)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9.5~26.2 kg/m2,平均为(24.4±6.7)kg/m2。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6]的诊断标准,经基因芯片法[7]检测HCV基因分型为1b型,无肝硬化,均为初治患者。排除标准:HCV基因型无法确定或其他HCV基因型感染、合并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肝硬化或肝癌、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不配合治疗或依从性差、中途放弃治疗、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肝部手术史。本研究经周口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年龄、BMI、病毒载量和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给予69例患者格卡瑞韦/哌仑他韦(加拿大AbbVie Corporation公司,国药准字H20190035)3片口服,1次/d,连续治疗12 w;给予另69例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74005)180μg皮下注射,1次/w,给予利巴韦林片(新乡市常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80017)0.3口服,3次/d,连续治疗12 w。在治疗结束后,随访12 w。

1.3 血液和血清检测采集 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加入EDTA-K2抗凝真空管,3500 r/m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待测。使用济南泽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URIT-8401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SB)水平(试剂盒购于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使用罗氏702血常规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常规检测血清HCV RNA。

1.4 疗效评估 观察病毒学应答率,其中快速病毒学应答(RVR)为接受治疗4 w时血清检测不到HCV RNA;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为治疗结束时检测不到HCV RNA;SVR为治疗结束后随访12 w时检测不到HCV RNA。

2 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 在治疗结束时,DAA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P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病毒学应答率比较 DAA组RVR、ETVR和SVR显著高于P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病毒学应答率(%)比较

2.3 两组血常规变化的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DAA治疗组WBC和PLT计数显著高于PR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血细胞计数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在治疗期间,DAA组出现头痛2例,腹胀1例,疲劳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PR组出现发热52例,白细胞减少35例,血小板减少15例,恶心2例,皮疹2例,头痛2例,发生不良反应58例(84.1%)。DA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3,P<0.001)。

3 讨论

我国CHC患者约为950万左右,数量庞大,其中基因1b型占感染患者的65%左右[9,10]。CHC的标准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但该治疗方案SVR不满意,约为65%左右。由于部分患者耐受性差或存在禁忌证等无法接受治疗,导致抗病毒治疗CHC患者的总体效果不甚理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11]。在基因1b型无肝硬化的CHC初治和经治患者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2]。

研究表明,当肝细胞发生病毒感染出现变性、坏死时,可导致肝功能损害[13]。本研究在HCV基因1b型CHC患者,给予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CHC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14,15]。在基因1b型CHC患者,使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方案进行治疗对血常规无明显的影响。在抗病毒治疗后,CHC患者SVR较高,可能与抑制了病毒复制有关。格卡瑞韦/哌仑他韦作为一种泛基因型的新型DAA药物,可通过抑制HCV逆转录酶的活性抑制HCV复制,进而有效发挥其抗病毒的治疗效果。应用本研究治疗方案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ETVR和SVR,与有关报道[16-18]结果相接近。新型DAA药物的应用使对CHC患者的治疗进入了新时代,该治疗方案用于治疗CHC患者,包括基因1b型,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治疗周期短、适用范围广、治愈率高且不良反应相对较低等[19,20]。新型DAA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CHC患者的新型药物,能够靶向抑制HCV蛋白酶或其它位点,同时还能够特异性地抑制病毒复制[21,22]。目前,临床上已有索磷布韦、达拉他韦和格卡瑞韦等多种新型DAA药物,其中格卡瑞韦/哌仑他韦对所有基因型感染的CHC患者均适用,但在治疗不同基因型CHC患者时,可能在药物用法、用量和疗程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临床应用该类药物时仍需明确患者感染病毒基因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23,24]。格卡瑞韦/哌仑他韦作为一种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在治疗1b型CHC患者成本-效果优势较高。在特定情景下,与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方案比,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具有较好的经济优势。本研究还发现采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而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不良反应较多。据有关研究表明[25-28],格卡瑞韦/哌仑他韦因不良事件而停止治疗的患者占全部治疗患者的0.1%左右,其中头痛、疲劳为该类药物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可能>10%。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方案治疗CHC患者对机体的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较好。我们通过对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认为在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CHC患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初治且无肝硬化的患者;②文献报道该药物联合可用于治疗不同基因型(1~6型)感染者,但治疗前仍建议进行病毒基因型分型鉴定,因为不同基因型感染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应答差异[29]。

综上所述,使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进行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效果良好,且较为安全可靠。对于无肝硬化的CHC患者,由于该类药物的泛基因有效性,治疗不同基因型感染者可能都有效,但需要进一步明确其用量、用法和疗程,及时处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疗效,加强患者治疗依从性,是保证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在治疗前,应该认真甄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抗病毒基因型肝硬化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抗菌抗病毒”口罩消费风险提示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成熟度和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基因型观赏向日葵种子休眠期的影响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浅谈分枝法在解决遗传学题目中的应用
从一道高考题看自交与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几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