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做为宗旨的育人模式研究与探索

2022-05-16谢元山余洋

锦绣·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立德树人

谢元山 余洋

摘要:我国日益重视教育,十八大报告中就把教育摆在了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这也充分体现了党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和重点发展教育的决心。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导向作用;同时结合我国大力发展三农事业的国情下,在回信中对学校办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已迫在眉睫。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高职教育要勇担重任,积极探索如何立德树人,如何强农兴农的科学道路,为我国农业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新型人才,推动农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本文将从如何贯彻立德树人理念以及培养强农兴农人才这两个角度细致探讨高职教育如何发展这一问题。

关键词:立德树人;强农兴农;育人模式

引言

在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中国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就在于科技、在人才,并要求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教育工作中始终以这一理念为宗旨,为国家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的优秀农业人才,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勇担历史使命和责任[1]。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其中尤其重视教育中的德育。《左传》中就记载有这样一句古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大意就是指,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实现自身的道德理想,其次是建功立业,最后才是有文化知识。在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德育的重要性,在三者中,培养道德理想被放在了首位,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万事从做人开始这一核心理念,以古参今,我国历代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都贯彻了“立德树人”这一理念。那么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育上要如何做到让立德树人成为根本呢?

1.坚持德育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所在。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各种多元文化的冲击,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年龄、经历等因素,大多数孩子对于事物的看法还没有成熟,无法做出一个正确的是非判断,这就需要发挥德育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德育,让“立德树人”思想贯彻教学的全阶段。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开设德育课程,并且将德育课作为一门必修课进行讲授,以展现校方对于德育课程的重视,同时也能摆正自己的态度,一改以往敷衍应付德育的态度,正视德育课程,认真参与德育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院校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以往的应试强者,目前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出德智体美四个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的人才。要让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并且同样适应这一方面的要求,就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坚持德育的前提下,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开展其它配套的课程,比如体育、美术等课程,不能因为培养专业技能而挤占这些文化修养的培育时间。

3.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目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充斥着电子游戏、抖音短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使得学生逐渐与社会脱节,不愿走出校门、家门去接触社会新事物,久而久之,也使得他们的人格养成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高职教育在强调培养学生职业技术的同时,要想做到立德树人之一目标,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养成,通过开展校内活动,健全学生的人格。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鼓励号召学生走进养老院、医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场所从事支援活动,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助于对他们的人格进行滋养和涵育[2]。

二、培養人才强农兴农

在高职教育中发展好农业职业教育有助于为推动乡村振兴、巩固精准脱贫成果培养更多的专业的农业技术型人才。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高职院校中所开展的农业教育几乎成为冷门专业,近年来愿意报考农业专业的学生整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使得高职院校中的农业专业结构逐渐萎缩,农业人才的培育数量也远远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改变教学思路,积极创新新的教学方式,完善校内良好的农业人才培养政策,建立人才稳定增长的机制,打造特色农业职业教育,以期培养出高素质农业创新人才。

1.完善农业人才培养政策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农业知识和技术的内生动力,解决他们在生活和未来就业的后顾之忧,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完善对于农业人才的生活补贴、和就业创业扶持这两个方面的培养政策。具体而言,一是加强对学农学生的补贴。这个补贴可以通过降低学费或者奖学金等形式进行发放。高职院校针对农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提高奖学金发放比重,保证农学专业的一定数量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补贴,以此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够足够关注在农业知识的储备和技能提升上。二是加大对农业学生就业创业的扶持。对于自主就业的农业学生,在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予其税收方面的优惠;对于下基层,去农村就业的农业人才,要加大补贴,补贴可以通过发放生活补贴、提供租赁住房、给予税收优惠等形式进行[3]。

2.建立人才稳定增长机制

为了改善当前无人报考农学的局面,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完善的招生制度以及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在招生制度上,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扩大招生数量,积极前往中职等对口院校进行宣传,使得学生认识的报考农学专业的积极意义,更加愿意报考这一专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探索在招生计划没有足额完成的情况下,后续的一个补录措施,比如可以增加中专升大专的比例,。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可以针对农业户口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分数优待或者采取保送免试入学的政策,降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农业知识的门槛,实行定向招生和培养的机制,保证农业学生可以回流到农业农村,投入到乡村事业的建设中,为建设我们国家的乡村出谋划策。在加强农业继续教育和培训上,高职院校可以加大对农业现有就业人才的宣传,鼓励他们通过能够继续进入学校学习,提高自己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在教育时间以及费用上给予一定的优待,推动他们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农业的高端人才。

3.打造特色农业职业教育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愿意投身于农业知识的学习中,高职院校有必要打造更加具有特色的农业职业教育。一是加大职业教育的资金设备投入。为了保证特色农业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有必要做好充足的物质保障,即加大职业教育的资金设备投入。目前由于社会观念以及报考学生有限,使得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农业专业在资金和设备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短板,在资金和设备落后的前提下,何谈打造特色农业职业教育呢?二是增设特色农学专业。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农业人才的培养大多都集中在农业这一个专业上,教学方法也日益趋同化。为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提高专业的细化度和教学方法的精细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提高专门性的人才,提高专业的精细化程度。三是实现农业教育资源的共享。目前高职院校良莠不齐,其中的教学质量也很多都难以保证,那么为了解决这一点,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探索与其它高等院校的资源共享措施。农业教育的资源共享不仅表现在技术设备上的共享,也包括师资上的共享。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形式培养农业人才,同时也可以引入高校教师,通过与高校合作的形式邀请高校专业教师来自己学校进行授课,扩充学生的农业知识储备。最后高职院校也要重点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农科院、农业研究所的专家,通过开展讲座、论坛的形式对自身的师资队伍进行培训,纠正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错误教学方法,同时更新教师农业知识的体系,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4]。

结束语

总之,要想做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就必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而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高职院校就需要在思想层面使劲,即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促進学生德智体美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有道德的人才;其次要做到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高职院校则需要着重培养好农业技术型人才,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中的农业人才数量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还有一段很大的差距,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出一条培育农业人才的道路。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完善校内良好的农业人才培养政策,建立人才稳定增长的机制,打造特色农业职业教育这三个方面,来改善目前高职教育中农业教育的现状,为社会和农业发展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新型农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J].中国农业教育,2019(22).

[2]邓秀新.现代农业与农业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2019(07).

[3]刘晶晶.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1).

[4]刘竹青.新农科:历史演进、内涵与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19(07).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立德树人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