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党员“课程思政”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2-05-15沈丹丹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困境对策

作者简介:沈丹丹(1992-),女,汉族,上海人,硕士研究生,上海健康医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拥有宽广的视野、较强的理论学习领悟力,对高校学生产生了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主渠道贯彻落实好教书育人的基本内涵,真正把知识的传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融合在一起,这是当下我国高校亟须深思的一大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部分青年教师党员在“种好责任田”的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并据此探讨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对策。

關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课程思政;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1.076

0 引言

当前,“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仍然处于厚积薄发的提升期,全国各地高校正在着力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体现了高等院校对于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青年教师党员是我们教师团队中的重要一部分,同时又是党员教师中的中坚力量,理应在“课程思政”育人的过程中凸显出立德树人的模范作用。

1 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在“课程思政”中的角色定位

2020年6月8日,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关于全面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中再次强调,要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它明确了高校思政理论课与其他各种类型的课程所要承担的职责与功能定位,对于消除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在其中应发挥的育人角色应当有以下几种。

1.1 党的宗旨和理论政策的践行者

“课程思政”对具有党员身份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青年教师党员应把课堂主渠道当作我们党的各项政策和精神的宣传阵地,着眼于广大学生群体的发展,抓住广大学生的兴趣点和积极性,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春风化雨的目的。此外,还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指导方向,将中国共产党的纪律、规范、宗旨等当作自己的道德和行事准则,争做模范践行者。同时,在“课程思政”育人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经验也可以给我们的教师党支部建设提供一种新载体和新路子,为我们教师党支部的建设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开辟了新的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1.2 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者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党员而言,当代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并且具有鲜明的人格特点,对各种新观念和社会思潮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党员所承担的角色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启蒙者与管理者,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灵的陶冶者,更应率先成为“课程思政”的践行者与引领者。青年教师党员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习得知识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与家国情怀,教导他们做人做事,重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良好品德的塑造。

1.3 青年教师同行中“课程思政”的先行者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以“90后”为主力,由于他们入职教师行业的时间短,教育教学经验存在不足,在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过程中难免会因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停滞不前。在这样的形势下,青年教师党员则更需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努力在教书和育人的工作态度上表现出优秀的育人精神,做广大青年同行“课程思政”的榜样和模范先行者。作为一个先进的群体,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更应培养和成为青年教师团队积极性的推动者,不但要让自己张弛有度,而且也需带领身边的人奋力拼搏、共同进步,当好团队里的“鲶鱼”角色。

总而言之,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党员应当努力将自己定位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课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带头履行好教师使命,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2 高校青年教师党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困境

2.1 在思政意识与思政理念的理解与认同方面存在一定偏差

青年党员对“课程思政”相关理念的了解与认同,事关我国青年教师党员是否能够有意愿且积极地去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青年教师党员的思政意识、对“课程思政”的使命感都会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他们“课程思政”工作的积极性与努力程度。当前,一些青年教师党员对于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理解模糊,他们普遍认为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其专业知识的教授与解惑,而思政相关专业的教师与高校辅导员则应当承担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思政教育的任务。

一些青年教师党员长期地专注于自己本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对于党史及其相关的国家政策认识较为片面,甚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而我国高校应当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人才,因此育人过程中不应仅专注于专业知识而忽略人文知识。

2.2 在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方面亟须相关培训与指导

“课程思政”理想化的情境就是,具备了足够的思政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青年教师党员可以自行发掘其所教学科中的思政知识元素,但是现实和理想之间尚存差距。当前仍然有一些年轻的教师党员对于究竟什么构成了这个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哪部分内容是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知识点认识还比较模糊,还难以准确地把握这个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各种思政知识元素,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正确的培训与指导。

2.3 在融合思政元素于专业课程的实操方面难以找准二者的契合点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曾说过,“要认真研究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融合方式,既不能做比萨饼,也不能做三明治肉夹馍。要做成佛跳墙大烩菜,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之中”。对青年教师党员的要求更是如此,但在具体实施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有一些老师为了将一些思政元素很多地融入课堂中,特意将一些和专业毫不相干的内容塞入课堂,生拉硬扯。这不但起得不到良好的育人作用,反而在实践中滋生着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又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专业课程本身的逻辑系统,适得其反。

2.4 在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与课后的思想引领方面

当前,有小部分青年教师党员在课堂上主导角色缺失,有时会导致学生从主动沦为盲动,有探究问题的意识却没有落实于行动之上;有些则恰恰相反,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严重缺乏,教师权力过大、干预过多。有些青年教师党员由于在课后和学生之间联系少,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的次数较少,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去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组织和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或者校园文化等各类活动中也比较被动,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教师党员在育人工作方面的推动和引领功能。

3 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党员“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对策

在专门针对青年教师党员“课程思政”的能力提升方面,除了高校行政部门的重视外,还应有两大关键——即关键在人,关键在党组织。

3.1 青年教师党员个人层面

3.1.1 要带头增强自己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青年教师党员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我们党的形象,关系着我们党的声誉。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必须要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放于首要位置。

青年教师党员必须强化自身理论知识,提高政治修养,将政治理论作为加强自身政治修养的重点问题来抓紧抓实。例如眼下就能够把如何学习并贯彻好2021两会的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当作加强自己思想政治素养的一个基本任务。众所周知,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两会能够如期召开,彰显了我们党卓越的执政能力。青年教师党员应当立足本职岗位,深刻领悟两会精神的实质内涵,认真学习并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与职业追求,加强自身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更重要的一点是,青年教师党员还要继续努力将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到“课程思政”教育中,带头培养和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与使命心,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1.2 应帮助解决如何消除思政会冲淡本专业课程的误解或思想顾虑

在高校的教师群体中,有些老师难免会存在着这样的困惑和顾虑,担心在专业课上按要求引入的思政元素和内容会冲淡学生对专业课程本身的了解,会影响到专业知识内容的深入性和学习进度。这种考虑虽然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始终都是高校教育的根本性问题,而“课程思政”则是教学改革的明确目标。所以教师只有自身先深刻理解了核心的价值观,自觉地承担起课堂教育工作中的德育职责,才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递给每个学生。因此,青年教师党员要做到的是积极引领并巩固我们党的政治思想舆论,凝聚起一股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坚强正能量。同时帮助消除身边同行的这些顾虑,积极带动教师群体,发挥好教书和育人的模范作用。

3.1.3 應根据学生特点,率先深挖专业课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贯彻和践行了以人为本的课程建设教学观,高校的思政课程则是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的范畴与指导方法,而思政课教师则是“挖掘”路上的专家。青年教师党员应当积极与思政课教师密切合作,在提升个人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同时,也需要他们的指导与帮助。可通过集体备课、线上互动、线下座谈等形式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后找准挖掘的切入点,从而在专业课上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政教育,更好地发挥课程育人的效果。此外,青年教师党员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抓住每位学生的特点,“以生为本”,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抓住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使得自己的专业课更加富有情感、富有特色。也就是说,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教育每位学生一定要努力做到“又红又专”,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及其心理方面的指导性作用。

3.2 高校党组织层面

3.2.1 建设“课程思政”团队,制定具有思政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联系青年教师与党的桥梁与纽带,在对青年教师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党组织内,可依据青年教师党员所授课程的差别与特点,为每门课程建设相应的“课程思政”团队。在该团队中,可由专业课骨干教师作为牵头人,带头实现思政引领育人。青教党员作为主要团队成员,可邀请一定数量的学生辅导员、思政理论课教师、政工干部等共同参与,在学科背景多样化、能力资源互补的优势下,制定完成具有思政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建设专门的“思政课程”团队,一方面能够提高青年教师党员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增强“课程思政”与党建的重要性与关联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不同课程的教师党员相互借鉴启发、避免了重复式的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党员以自身学科理论来增强思政工作的解释力和说服力。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极大地促进了同一学科“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形成了合力。

3.2.2 充分利用微媒体资源,开拓青年教师党员“课程思政”的培训载体

针对一些青年教师党员存在的思政知识匮乏等问题,除了自身要不断学习外,高校党组织也应加以重视并引导全体党员尤其是青年教师党员充分运用微媒体平台的优势。青年教师党员应根据自身学习目标,实时关注并掌握好与思政相关的微媒体教育资源如“学习强国”“党建云平台”等,随时随地学习一些关于“课程思政”的理论知识、最新资料与相关资讯。此外,除了党支部媒体平台外,党组织还可以多开拓一些可供教师党员学习的培训载体。比如构建“微课堂”,即直接将青年教师党员的培训课程纳入微平台中,对青年教师进行“微教育”。

3.2.3 调动青年教师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数量正逐渐增加,素质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党员“课程思政”工作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学院乃至学校的育人水平与学科竞争力。因此,基层党组织有必要明确对青年教师党员“课程思政”培养的基本定位。在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党员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围绕青年教师党员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一套青年教师党员“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党组织应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可定期组织学生、督导、管理等对青年教师党员的“课程思政”进行评价,并在教书育人、价值引领和学术贡献兼备的基础上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关于青年教师党员“课程思政”的研讨交流和评选表彰活动,对于在落实“课程思政”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青年教师党员,要依据其贡献大小,落实好激励政策。

3.2.4 根据青年教师党员的思想动态与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培训方式

在对党的理论知识、国家重大决策或师德师风等内容进行学习时,高校党组织通常是以学习研讨、专题培训、辅导讲座等形式开展工作,有时会辅之以多媒体或学习书籍。这种形式虽然普遍,但很少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年龄和层次性,较少从青年教师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出发。再加上个别内容枯燥,说理不够透彻明晰等,很难有效实现融合专业与思政元素的目标。因此,高校党组织应时常在青年教师群体中开展调研工作,及时了解青年教师党员各阶段的思想动态,在组织培训工作时,按需施教,讲求实效,了解他们的兴趣与困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个性化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浩益.“课程思政”背景下高等職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窥探[J].教育实践,2020,(4):249.

[2]庄梅兰.“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创新思考[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77-82.

[3]池晶,杨宇龙,王子琪,等.“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发展纵横,2016,(01):225-226.

[4]李洁,王亮.“课程思政”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理论经纬,2019,(02):41-44.

[5]池晶.高校“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初探——以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为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10):66-67.

[6]刘颖杰.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意识形态教育初探[J].德育与学生工作,2016,(6):52-53.

[7]巢玲,谷雨,张军,等.高校二级党组织发展青年教师党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2019,(81):257-258.

[8]李祥祥,朱凤荣,徐叶,等.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问题意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55-59.

[9]王海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J].机电教育创新,2020,(4):166.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