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2-05-15姬静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新时代

作者简介:姬静静(1992-),女,汉族,陕西富平人,硕士,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政课堂。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在高校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战场和主渠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聚焦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现实情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指导下梳理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遵循新时代下思政课发展的规律,提出高校思政课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1.07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让高校的思政课适应新时代背景的发展;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政课老师又要有哪些改变;如何将思政课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建立在过去思政课的基础上进行变革研究。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措施,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思政课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1 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严峻挑战

网络的发展一方面方便了人们即时信息的获取,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网上获取的信息也参差不齐,而高校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培养时期,辨别信息好坏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再加上每个学生的思想都具有独立性,这就使得思政课管理起来难上加难。信息化时代接触的信息都是由大数据演算而来,根据每个人对信息的好恶来推荐你所观看的信息,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沉溺于自己的喜好之中,好的越来越好,知识面越来越广,不好的也愈演愈烈,所以思政课才对高校来说至关重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利用网络宣传自己国家的价值观,以达到和平演变的战略目的。意识形态是思政课的核心价值思想,如何解决学生意识形态的问题是当前的当务之急,也是思政课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重大挑战。

1.2 教师的语言过于专业化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经说过,内功问题才是思政老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提出来很多不同以往的教学方法,但是思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不仅仅是指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环节的创新,也包括教学语言的创新,而教学语言成为大家最容易忽略的一个教学创新。首先,许多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准备了很多精美的图片、优质的视频、大量的故事,这些都属于创新,但是如果辅助这些的还是专业性的术语,有很多同学由开始的感兴趣到后面的昏昏欲睡,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很多老师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用学生的语言让他们听懂,思政课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老师若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组织语言,那么课堂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1.3 学生对思政课不够重视

高校学生对思政课不够重视是造成学生在课堂学习不认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文化课程是高校学生进入高校之前重点学习的课程,对于时事掌握的比较少,再加上进入高校之后,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不是专业课,所以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认为就算进入社会,思政课也帮不了自己什么忙,还不如在专业课上下点功夫,出来有一技之长也好找工作。很多学生忽视了思政课对于他们意识形态的重大作用,思政课中思维辩证能力是最重要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好思辨能力,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最后,思政课程课时量的减少。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提高,很多高校开始压缩思政课程的课时量,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潜意识认为思政课不够重要,所以导致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成绩也不理想。

2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措施

2.1 坚持传统板书与新媒体教学相统一

以传统板书为主,利用新媒体,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同新媒体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对思政课的时代敏感度。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板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教学效果反倒没有多少提升。新媒体固然吸引学生的眼球以及注意力,也方便了老师的教学,但是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果。一方面,學生只关注PPT中视频方式呈现的课堂内容,其他都是走马观花式的一闪而过,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课堂上究竟讲了什么具体的内容,只记得视频呈现的内容。采取传统板书为主导,新媒体教学为辅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板书记重点笔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课堂效果差的情况。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上课不听课,一直低头玩手机,等到课程接结束,给老师要老师的课件。采用传统板书加上新媒体辅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控制学生懒惰的现象。高校已经迎来了“00后”,他们是和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有理想、有抱负、爱祖国,但是他们正处于“三观”的发展时期,故此各位思政老师要教给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让他们在正确“三观”的引导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2 坚持专业术语与语言亲和力相统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要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因此亲和力作为思政课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也成为高校思政课工作新的着力点。思政课是一项极其严谨的工作,专业性很强,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很乏味,所以思政老师就要用语言独有的亲和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经过自己的理解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解出来。学生对于思政课的理解仅限于老师课堂传达的其实只是一种思政课要传达的最基础的,思政课真正要传达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从思政角度去理解解决这件事情,这就需要老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及亲和力。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一方面来源于事情本身,另一方面则来源于老师语言的魅力。思政课本身的枯燥,就需要老师的语言更具亲和力,这里的亲和力不仅仅是指语言亲切,也指语言幽默,有魅力,用学生更能理解的话语讲解出来,这样思政课的课堂效果会事半功倍。

2.3 坚持知识传授与情感共鸣相统一

坚持知识传授与情感共鸣相统一,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负责的态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一方面,另外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与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就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多大的意义,会造成什么样的情感共鸣。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最近国家推出来双减政策,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有很多自己的理解以及看法,在这个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去叙述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对于学生来说,又有哪些意义,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了,你所传达的知识点或者价值观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同理,在课堂教学上也是一样,老师学会将传授知识与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课堂效果肯定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3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走向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堂“三观”培养课,所以对其在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正确“三观”思想的形成。高校学生即将进入社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能否将接班人培养为中流砥柱是高校思政老师的任务,这也势必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解决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政课堂的高质量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柴葳.陈宝生在浙江大学调研时强调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課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N].中国教育报,2016-12-06(1).

[3]曹倩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探析——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亲和力、针对性和有效性[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33(06):6-9.

[4]闫梦爽.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大学,2020.

[5]姬静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发展演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9.

[6]杨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新时代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