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下至上”的路径和策略:一个策展的研究实践

2022-05-15刘代刚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策展高校策略

作者简介:刘代刚(1982-),男,汉族,四川资中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公共艺术、展览策划等。

摘 要:麓湖A4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对所在社区与社群的长效关注及持续的策展实践”,为突破当下中国普通高校艺术展览活动的策划执行的固化状态提供了一种“从下至上”的思路和策略;而2017年以来川大锦城环境设计专业以其学生群体及社群关系为中心持续性的年度计划,具有相应潜能,可作为实际特例进行考察分析。对比二者的经验,分析其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梳理它们共通的内在理路和方法,以期促进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策展实践,真正挑动高校、美育乃至更大的社会生态之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策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2.024

考察分析与高校学生群体相关的艺术展览、赛事和活动,大致可分为(针对艺术专业或准艺术人才的)展览赛事和全校性的艺术活动,而与高校艺术展览活动和美育等相关的研究选题大多也与此相关。相对而言,前者更注重专业性的艺术创作和评判,后者倾向于一种适用于群体的有关美的阐述或表达,它们整体的执行策略都主要表现为一种“从上至下”的意志呈现。其中有关专业性策展的研究则多体现为以高校美术馆、博物馆等准艺术机构为中心的选题,这表明“学生主体”并未成为专业策展人或团队关注的重心,虽然大家都承认“他们”才是高校实现自己的“‘学术、艺术体系建构’和‘社会责任’”的根本所在。

同时,以麓湖A4美术馆、秦皇岛阿那亚的沙丘美术馆和阿那亚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等为代表的艺术机构因其“对所在社区与社群的长效关注及持续的策展实践,积极地介入其社区建设中并与其社区、社群共同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为当下中国艺术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启发并促使了更多有益于构建和提升“中国整体艺术生态、国民审美素养和美育”的讨论和尝试。它同样对普通高校以其学生群体为中心的展策研究和实践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这是一种明显有别于惯常的“从上至下”的思路和策略,但是真正的践行和成功案例还少。在这不多的案例中川大锦城环境设计,从2017年以来以“该专业的学生群体及其社群关系”为中心持续策划执行的“四个年度计划”,具有相应潜能,可作为特例进行考察分析。对比A4等的成果经验,进一步梳理它们共通的内在理路和方法,以期促进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策展实践,真正挑动高校、美育乃至更大的社会生态之良性发展。还需注意的是,其自身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影响和发展,相关策划进行到今天也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而高校和(社会性)美术馆在资本、运行机制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区别。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区别和联系,理清其中脉络,才能真正地实现它的“潜能”。

1 “可持续”的策展:川大锦城环境设计的“(持续性)年度计划”

1.1 “2017下-2018年上”年度

大致说来,是从2017年一个既偶然又必然的契机开始的,因着该年9月的新生入学活动,该专业相关的老师和策展人针对这类活动大多“缺乏活力更难激活大学生的热情”的状况,结合自己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群体及其现状”和“相关艺术展览和活动的策划与执行”持续关注和思考,决定以该级新生为中心做一次新的“尝试”,希望以此為契机去触动那种“僵化机制或固化的圈层”慢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和艺术(展览)的力量”的目标。因此针对这些同学设置和完成了相应的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策划了一场针对性、相对(平等)的以“你好,大学生”为主题的活动,下设三个主要活动内容:

(1)“环境设计设计师”个人成长之路。

(2)从毕业设计状况看“设计教育”的个人分享。

(3)“艺术人才”跨专业发展可能性分析。

同年12月在总结该迎新活动的基础上,策划并执行了以专业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学院第一届学年展暨设计周”(2017-12-11—2017-12-17)下设活动有:

(1)第一届学年展。

(2)第一届学年展暨设计周开幕式。

(3)“怎样的艺术家、设计师人才?怎样的培养?”——第一届学年展研讨会及高级别赛事获奖师生分享、对谈。

(4)“多元、共生”——第一届毕业生个人发展分享、对话。

在策划与执行过程中,针对上一活动中的得失,进行了相应的延续或改进。例如,学生关注的“个人发展、专业取向”等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为了更利于策展理念和思路在文献梳理、总结和传播交流上的体现,因着学术和艺术研究应有的研究性和深度,建立了专门的公众平台进行总结、传播等工作;后续有相应的回顾、总结、回访等工作,并形成相应文献。

依据同样的思路和策略,将一些内容单独提出并在2018年上半年进行了“四川大学锦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第一届‘实习专题’计划”和“四川大学锦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2014级毕业展暨毕业季系列学术活动”两个专题展览或活动,前一个活动又分别设置了:

(1)“‘实习’?工作?成长?人生?”+“‘梦想’?‘现实’?”

——四川大学锦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第一届“实习专题计划”分享、建议、对谈。

(2)附属:实习平台。

可以看到这些展览和活动的策划,确实是围绕着学生及其群体关系展开的,但是明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在下一年度的计划中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思考和调整。

1.2 “2018下-2019年上”年度

针对上一年度的得失分析,特别是“问题”,这一年度进行了“延续与调整”。主要集中在:“关于我们的一部分”——四川大学锦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第二届学年展暨设计周学术活动。

筹划了三个基本专题:

(1)“第二届学年展展览”。

(2)“第二届学年展学术研讨”。

(3)“特别推荐——个人及团队”。

设置了相应的四个板块:

(1)“‘关于我们的一部分’公共、艺术与实验”。

(2)“‘思想的可能维度’造型、基础与探讨”。

(3)“‘严谨的工作方式’几何、空间与制图”。

(4)“‘自由的声音’求同、存异与角度”。

在进一步的执行过程中,介入了(符合学年展及学术活动基本精神的)更为开放、更具备实践性和体验性更强的:

(1)设计周特制workshop:零食“临时”空间。

(2)“优秀学生AFA空间设计在CCDI悉地国际寒假实习计划推荐”。

(3)“学院作品与艺术机构学员创作作品的对话”等内容。

整体来说第二年度相对上一年度,策划逻辑和执行机制都更为严谨。策展人即针对第一年度中的问题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调整”了必要的思路和策略,精简了一些在当时的条件下来说可能有点华而不实的内容和设置,例如开幕表演、颁奖等;对上一年度中“多元、共生”的观念进行了“延续”;在具体策划过程中,第一次明确以“‘公共艺术’的思维方式和策略逻辑”来推动相关工作。同时,在该年度中发现学生群体及策展本身对“问题意识及其深度”注重不够,因此有意识地在接下来的两个年度策划中加强了相应内容。

1.3 “2019下-2020年上”年度与“2020下-2021年上”年度

这两个年度在最初策划方案分别为“‘问题的导向、选择与应对’公共艺术项目”与“‘开放与延续+深度与精研’公共艺术项目”,不过遗憾的是这两个年度计划都因“时间、疫情、赞助人和‘策划人对工作思路和有效机制的主观反思’”等因素,未能完全执行。即使如此其也具有价值,因为未执行的现状也是可以作为一种现象予以考查的;更何况在2021年6月,部分同学自己组织并策划了一个独立的“长物”主题设计展,该展览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交流述求有意识的融合不同课程、创作方法及作品呈现为一体,将软装、写生(绘画)作品与公共空间探讨具体的融入展陈现场进行思考,虽然受限于资金等客观因素,也是在相关老师的具体指导中完成,但其潜在意义必将非凡。

通过这个简要的梳理,可以看到这四个年度计划每一年都有具体的主题和思路,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可持续”的策展理念。同时,进入2021年,根据该专业正在策划的“‘温·渡’……第五年度计划”来看,相关策展人已经明确意识到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寻求突破,否则可能就会陷入“(那种)常规化的大学展览赛事和文艺活动的套路”,而不能产生“积极的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效益,更难说进入“更大的文化生态”(的建构)中。

2 困境突破的思路:不同社群背景策展策略的联系与区别

这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突破?显然这在今天中国大陆的高校体系里是很难找到参考体系的,而在共同的文化语境中,具有“共通性”的策展策略的A4美术馆的相关工作恰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与其启发。

当然,客观说“‘像麓湖·A4这样定位在自身所在社区及社群的美术馆及相应展览活动的策划和实践’与‘以所在普通高校特定艺术专业学生为主体,以他们为中心形成的圈层和社群关系为背景进行高校艺术展览及活动的策划和实践’”,这二者的主体背景、形态和述求,及其面临的群体、社群关系和具体的命题、困境等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前者是有着特定背景的民营美术馆,相应的“群体(社群关系、社区特征等)、自身定位、后勤(及资金)保障、(在地)艺术展览活动的策划和执行等”一整套机制的建立都是著落在“麓湖”本身的原境之中来考量的。当然,它们也有更为远大的述求,例如:进行了七届的“iSTART儿童艺术节”和“国际驻留项目”,可以看到其“……(着眼)当代艺术前沿发展,透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关注在地实践,以丰富多元的公共教育与文化活动,强化与社区、城市的互动与合作,推动城市新的艺术生活方式的形成”(“A4am”麓湖·A4美术馆微信公众号的基本介绍)。正是其正在进行的工作。而且,它凭借自身的明确定位、以所在社区和社群为依据不断吸纳自己的认同者和追随者,逐步建立起了更为广泛的社群关系。这有别于传统的地区性美术馆或社区艺术活动,也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在地”的含义和边界,从而实现的可能是一个“(文化社区艺术)生态”的重新梳理和建立。同时,虽然它把自身限定为“社区的一员”,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参与”到社区和社群工作中,事实上则是以另一种思路进行思考并以一种潜在的(隐藏)策略引领这个生态的持续建立和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作为“美术馆”的含义、理解其相应艺术展览活动的价值并在近年来中国美术馆建设浪潮中取得独特地位并能持续发力的根本所在。

而后者,因为高校多年来形成的固有机制和工作模式,让具有话语权的管理团队对艺术展览、赛事、活动等的举行形成了很大的“惯性”认知,即使很多人都在不断的反思相应的问题,但是实质性的改变并不太多。在一些艺术专业院校和具有较好氛围的综合性大学里,可能会有更为专业的艺术展览和相应活动等外,在大部分普通高校里基本的展览活动配备其实都很少,而且大部分展览赛事活动更多的是一种“从上至下”的逻辑或“愿景”的反映,基本很难看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真正的“专业研究、策划及践行”等内容的展开。即使在那些较为专业的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里,或者拥有自己“美术馆”或“(类似高校)艺术活动中心(大多设于学工部或学生会等职能部门中)”的高校里,并宣称“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里……学生群体本身还是不可否认地成为了这些“(从上至下的)愿景”实现过程中事实上的、可以被使用甚至消费的“因素”而不是“(愿景的)中心”——这真的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悖论。但是众所周知,高校是有别于其它社会职能部门(包括社会性美术馆和博物馆体系)的机构,其社群关系毋庸置疑的是以其“学生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同时每个高校所处地区、定位又会有自己的特点与述求,而处于其中的相关艺术专业及学生群体也会有其自身的特性,即使是在某个固定的高校固定的专业随着自身的发展和新老学生的流动,其特点和述求其实也是在不断变动之中,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来进行专门研究的策展及践行,需要具备深度研究能力和长远目光的策展人或团队的持续工作,而且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予以其更多的支持,而且随着近年来全社会“美育”的提倡及相应工作机制改进,可能会有一个好的转变,但是任重而道远,这样的美好愿景还需要更多实际的工作的改变和支撑。

3 结论

既然不能完全地期望从上至下的改变,那么是否可以转变思路或策略——从一些(看似)基础性的工作中去寻求突破、对话——寻求从下至上的一种力量,去敦促和推进完善这些整体的国家文化战略的布局思考?显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这都有确实可行的依据。因为“从真正的艺术精神与力量,从真正的美育和大学精神”来看,这种从下至上的力量源自一种“不合时宜的沉思”,源自它们的社会责任或社会属性所对准的“……当前流行的……合乎时宜的东西”,有着相应的理论支撑。而中国近现代高等院校(特别是早期)的艺术展览和活动等对于整个社群的激活、建构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从实践经验方面给予了依据,只不过随着机制化的建立和工作的细分,这些积极的力量大部分都被消解在了各种日常事务之中,成为各种“有待完成的任务”,而失去了“基于自身进行积极建构”的活力,当然也无法从自身社群出发进行深入研究并长期关注,进而进行长效的“策划和实践”,以激活高校本应有的艺术和学术活力、服务于每个(学生)个体及整体发展、并与社区社群和整个社会乃至人类文明产生积极的对话或呼应、形成共同的发展。

所以怎么激活这些活力则成为关键。恰恰,类似A4社区策展从下至上的策略从当下的语境中给予了这样的可行逻辑;而上述2017年以来川大锦城环境设计专业进行的持续性年度计划,明显也是具有这样的思考和实验价值的,虽然它现在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而且现有影响不大。但是正如像A4这样的民营美术馆的工作正在产生的积极效益一样,如果给其更多的土壤和空间相信它的潜力巨大。毕竟,无论是通常意义上的“社区”(例如街道、村落等),还是后者针对的“普通高校及相应特定人群”,也是一个“(特定的)社区及社群关系”,这二者之间看似明显的区别,只不过是更为广泛的语境在不同领域或社群关系中的反映。也正因此,将这二者并置讨论才真正具有意义,因为它们共同的“从下至上”的路径和策略,彼此互证,即具有最终文化目标上的一致性,也为整个艺术生态的重新梳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相应的,也提供给“基于‘普通高校学生群体及其社群关系’的持续性展览及活动策划”的基础理论和策略上的支撑,才能保证其真正的:成为一个“可持续的体系”、具备“学术和艺术研究”的力量,并能观照到每个个体和群体的独立发展,甚至超越通常意义上的“展览与活动”形成更大的“积极效益”或“新的形态”。

参考文献

[1]鲁明军.裂变的交响:20世纪中国艺术的三个当代时刻[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

[2]亞德里安.喬治 Adrian George.策展人工作指南[M].王聖智 译.北京: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7.

[3]赵志红.当代公共艺术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王璜生.大学与美术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5]巫鸿.美术史十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6]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M].李秋零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王兆.台湾的大学美术馆与当代策展方法实验[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6.

[8]李琼艳.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与美术馆的资源整合研究及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01):37-39.

[9]于瀚洋.构建高校艺术展览模式——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9,(11):252-253.

[10]林半塘.中国的美术馆时代正在退潮.“打边炉ARTDBL”微信[EB/OL].(2021-07-25).https://mp.weixin.qq.com/s/rArz4rVkxkSaxwF0BlNPQA.

[11]从校园欺凌桌游到创建理想国,在这个美术馆里,孩子们干了很多大事[EB/OL].(2021-08-17).https://mp.weixin.qq.com/s/gquE6uh9jx3CtUxMq9f-bg.

[12]川大锦城2017级环境设计师生见面会暨学术活动[EB/OL].(2017-10-20).https://mp.weixin.qq.com/s/tjNyy1RBh-3sWJGfz4PJFg.

[13][回顾一]“怎样的艺术家,设计师人才?怎样的培养?”[EB/OL].(2017-12-26).https://mp.weixin.qq.com/s/-cp4yCrouos4CMkiydGtFA.

[14][回顾之预告集锦]“多元、共生”——第一届毕业生分享、对话[EB/OL].(2018-01-15).https://mp.weixin.qq.com/s/j3ng0TFGUSkKvNainHMReA.

[15]学年展暨设计周——策展人专访[EB/OL].(2018-05-14).https://mp.weixin.qq.com/s/O7fhNbbRWrFSUqN4B-bIpg.

[16]现场与回顾一│温润如水 沙龙精神:“关于我们的一部分”——四川大学锦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第二届学年展暨设计周开幕式[EB/OL].(2018-12-24).https://mp.weixin.qq.com/s/j7Jl4z0DuSFGQjYVCGKEqA.

[17]现场与回顾二│对话探讨 学术精神:“关于我们的一部分”——四川大学锦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第二届学年展暨设计周研讨会[EB/OL].(2018-12-25).https://mp.weixin.qq.com/s/wi7ZTKspWcOIrW-4nTv9MQ.

[18]现场与回顾 三│“烛光”下的烂漫:“特别推荐——个人及团队”分享与对话[EB/OL].(2018-12-26).https://mp.weixin.qq.com/s/QTwSssEhKzsJSErjxHMmXg.

[19]现场与回顾 四│“吃货”们的快乐学习时光——设计周特制workshop:零食“临时”空间[EB/OL].(2018-12-26).https://mp.weixin.qq.com/s/wgt8b8_J8T8HNW6fCoBPcQ.

[20]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https://mp.weixin.qq.com/s/kghWgcmucotZS3ZxdEHI8Q.

[21] 思维提升|<长物>设计展开幕啦[EB/OL].(2021-06-09).https://mp.weixin.qq.com/s/z3uvdkA3goae7SsZNBoKXQ.

[22]Knock! Knock! 社区策展人出没请注意[EB/OL].(2021-06-07).https://mp.weixin.qq.com/s/Id6LGrGNOJlyc7Ppq-GoEw.

[23]周冠羽.高校艺术博物馆的学术与教育创新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20.

[24]陳颖婷.高校美术馆与高校教学结合模式探讨[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20.

[25]程乐宇.论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与公众认知度[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9.

[26]冯倩.探索与发展[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8.

[27]王晓敏.展览服务资源分类、整合及质量评价[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28]王旦.课堂的拓展:中英博物馆教育比较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策展高校策略
关于策展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2017 艺术策展人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